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互联网时代杭州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一)(图)

         普惠金融是使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普通民众能充分受益的金融模式。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年) 第一次将”发展普惠金融” 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 并迅速成为2014年度的主题。发展普惠金融, 让普通民众充分共享金融发展带来的好处, 具有丰富的市场需求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契合和谐社会、包容性增长对金融的基本要求。

         普惠金融的目标对象是几千万家小微企业主、几亿名农户和城市普通工薪阶层。普惠金融不是政策性金融, 是指在金融机构成本可负担的前提下, 通过不断的竞争和创新, 保证金融服务排斥对象逐步获得其需求的相关服务。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有了农村信用社等形式的普惠金融初级萌芽。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互联网技术在感知性、移动性、普适性、数据累积性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金融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业态———互联网金融正式诞生。

         随着传统金融机构不断涉足互联网和互联网企业纷纷介入金融业, 我国的金融体系进入全民互联网金融时代。”普惠” 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之一, 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多的用户享受到支付、借贷以及财富管理的便捷。互联网金融不仅对传统金融体系带来了”鲇鱼效应”, 推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 更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成为普惠金融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进一步发展的范式。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 金融机构种类齐全, 金融生态环境良好。借助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金融创新, 形成杭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独特优势, 在服务对象的包容性、服务产品的全面性、服务方式的便捷性以及商业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取得一定进展和有益经验。同时, 杭州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的时间尚短, 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渗透率不高, 产品创新能力亟须提高, 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需要重点关注。

         一、互联网对普惠金融的影响

         普惠金融业务的半径较大, 但回报率较低, 成本较高, 风险较大, 缺乏有效的载体。如何发展可持续性普惠金融, 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我国个人与企业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还不完善, 发展普惠金融缺乏坚实的基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6 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 32 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6. 9%。我国互联网网民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稳居世界第一。

         互联网应用的大众化和金融服务的普惠功能提升, 已经呈现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大趋势。发展普惠金融, 离不开覆盖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互联网能突破时空局限,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更灵活地服务更广大的消费者。大数据信息集散处理将大大提升金融服务的风险控制能力, 使得金融服务在商业上具有可持续性, 以符合普惠金融发展潮流。

         (一) 创新信贷技术, 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难点,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因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如农户和小微企业等,普遍在央行征信系统缺乏信用记录, 没有有效的抵质押品来缓释风险,传统的信贷技术对其根本不适用。由于信贷相关信息严重不足,金融机构难以运用有效的信息甄别机制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于是便会征收较高的利率,进而导致逆向选择, 使普惠金融风险堆积, 最终社会弱势群体的金融排斥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信息, 大多是非标准化信息, 只有互联网才能将这些大量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迅速地加以搜集、处理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 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其通过技术手段对客户历史交易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客户的有效需求和交易行为习惯,评估客户的资信状况,有助于改善传统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例如,阿里金融小微信贷技术,依靠电子商务平台上所掌握的贷款客户过去的商品交易记录、产品市场销售能力、还款情况以及行为习惯等, 进行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计量, 可解决传统银行难以解决的小微企业、弱势群体的信用评估问题, 充分发掘数据的商业价值。

         (二) 降低交易成本, 体现开放性

         借助互联网, 无须设立实体网点, 普惠金融交易过程可以在网络上完成, 降低了运营实体网点的人力成本和业务运行成本, 创造了成本低廉的投融资模式, 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也获得了更大的服务定价空间。互联网企业参与金融业务的目的,除了获得暂时性的金融业务收入, 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用户、账户和数据, 为其今后的业务创新和拓展延伸领域赢得更多的机会。基于长远打算,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主体会主动让利给投资者和融资者, 使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收益; 融资者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 从而形成忠实的用户群体, 有效地减少了资金融通的中间费用。同时,通过对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 进而进行风险评估与产品定价。

         阿里金融小额贷款是国内第一家服务于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 申贷、支用、还贷等都在网上进行, 通过支付宝发放, 基本不涉及线下审核, 最短放贷时间仅需3 分钟, 单笔操作成本仅为2. 3元, 远远低于银行的操作成本。截至2013 年末, 阿里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网络贷款1585 亿元, 服务小微企业65 万家, 户均贷款余额小于4万元, 不良贷款率仅为1. 12%, 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普惠性。

         (三) 拓展金融服务边界, 实现平等性

         互联网金融依托全天候覆盖全球的虚拟网络, 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延伸金融服务的边界, 7 ×24小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当前在农村地区, 互联网普及应用速度很快, 这为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供了可能。只要会使用互联网, 可以随时随地参与金融活动, 实现金融服务的平等性。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 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可以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将网民的”碎片化资金” 有效整合利用,降低金融服务门槛, 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市场现状规划调查与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在融资服务对象方面, 阿里小额贷款、P2P 网贷和众筹等, 满足了许多无法服务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的融资需求。在投资服务对象方面, P2P 网贷、众筹和线上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是零门槛, 极大地吸引了广大草根投资者。互联网必将推动人人平等参与的普惠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余额宝为例, 截至2014年6 月30 日, 余额宝规模已达5741. 6亿元, 为国内最大、全球第四大货币基金, 客户数超过1 亿人, 引起百姓投资理财意识的大爆炸, 形成广泛参与体验的良好氛围, 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网络的空白, 推进了普惠金融发展。

         (四) 复制推广快, 操作更便捷

         在金融互联网化后, 通过网络电子平台, 金融产品可以直接面向大众客户, 缩短了销售链, 实现客户和金融机构以及客户和客户的点对点交易。金融产品研发推广时, 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渠道、移动金融、物理渠道等多种渠道直接销售给广大客户, 提高客户服务的可得性、针对性, 达到精准营销和成功营销。由于金融压抑以及传统金融服务不能满足普通客户的需求, 这一领域的市场存在较大的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激烈, 各平台与公司有很强的推广欲望。

         以P2P 为例, 从2013 年开始呈现野蛮爆发式增长, 2013 年规模达到927. 6 亿元,已经超越了网贷发源地英、美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P2P 交易市场。

         二、杭州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最早是在2005 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期间由联合国系统在全球推广的, 其前身可以追溯至”小额信贷” “微型金融” “民间金融”。我国学者焦瑾璞于2006 年在亚太地区小额信贷论坛上率先提出了”普惠制金融体系” 的概念。普惠金融体系的提出, 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创新和突破, 对于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健全金融服务网络, 运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帮助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提高生活水平、实现脱贫致富, 具有重要的意义。杭州致力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发展普惠金融, 提高城乡生活水平是一条必由之路。杭州紧抓互联网发展的机遇, 持续推进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普惠金融取得一系列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亟须改进。

         (一) 发展迅猛, 但普惠程度不高

         进入21 世纪后, 杭州金融发展势头强劲, 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 创建满足中小微等创新型企业融资需求的良好环境。近年来, 杭州普惠金融发展逐渐提速, 实践进入大发展阶段, 呈现正规金融机构拓展普惠金融业务、新兴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业务的特点。杭州除了发展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 积极培育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 的小型金融机构, 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小型商业银行、商业型小额贷款公司等, 社区银行、村镇银行也陆续开业, 全面践行普惠金融。以杭州联合银行为例, 其服务对象主要为社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 通过优化网点功能、推广社区银行服务模式、探索设立金融便利店、推行”金融服务便民服务中心” 工作等方式,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同时, 杭州市以其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和优美的人文环境, 吸引了一大批网商创业, 使得杭州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008年就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阿里巴巴将淘宝、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娱乐宝、小额信贷等融为一体, 构筑起电子商务生态圈, 形成广大的客户群体和大量的信用记录, 创造了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奇迹。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 代表着一个新的普惠金融时代的开始, 更倒逼传统金融机构改革创新, 即如果银行不改变, 互联网企业就来改变银行。与此同时, 杭州普惠金融体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金融体系的普惠程度仍显不足, 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的时间尚短, 赢利前景不太乐观。要真正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仍然受到多重制约, 尚未完全实现”普惠金融”理念所要求的基本目标。特别是信贷的基本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发展亟待加快。

         (二) 金融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 但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普惠金融, 就是要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 杭州金融业总体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大幅提高。以银行业为例, 杭州银行业的发展效益、速度、稳定性及辐射力, 在中国国内同类城市中首屈一指, 其总量远远超过西部一些省份, 仅杭州下城区就有金融机构200 余家。

         依托自身优势, 杭州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发出独具特色的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 形成了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互联网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服务均包含其中的普惠金融。除了全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杭州还有一批上市企业如恒生电子、网盛科技、同花顺, 大举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此外, 还有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也积极从事互联网金融产业, 如捷蓝信息、财米科技等。可以说, 杭州已具备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产业环境。

         借助互联网金融”东风”, 可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焕发实体经济活力, 加速杭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杭州金融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层次仍不平衡, 传统上银行业主导的金融结构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不高; 农村金融基础弱、网点少、成本高、赢利性差, 涉农金融机构定位不准确, 农村产权改革、资源信息登记、信用环境建设等配套条件不成熟, 农村小微贷款便利性还不够, 难以满足农民的潜在需求,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现象依然广泛存在。杭州普惠金融仍处于初期阶段, 在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获得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普惠金融赢利模式和创新能力亟待实现新的突破。

         (三) 参与主体日趋多元, 潜在风险不断提高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 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弱势群体是其社会责任。况且目前金融竞争愈发激烈, 部分金融机构将触角延伸至农村等新的领域, 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杭州市场自由化、开放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杭州金融体系的参与主体逐渐多元化, 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杭州金融市场参与竞争, 使得市场竞争国际化。大量民间资本不断参与金融行业, 如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地方小型金融组织以及开办网络银行、P2P 公司等。参与主体的日趋多元化, 也使得潜在风险不断提高。

         普惠金融服务要覆盖城乡县域的最基层, 满足农户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教育、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全方位的贷款需求, 需要金融机构服务到偏远地区的客户。这不仅面临区域经济金融环境较差的威胁, 同时需要扩大服务领域并增强服务能力, 极易引发风险。普惠金融服务的客户数量庞大、覆盖面广, 即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小, 风险事件发生的绝对数也会比较大。另外, 普惠金融的业务种类丰富, 不同类型的业务风险控制要点差异较大, 这需要金融机构有较高的风险防控能力。在缺乏制度保障的前提下, 普惠金融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失控或者投资者保护缺失。


图:普惠金融特点和服务对象
 

图:普惠金融金字塔

         (四) 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有待增强

         普惠金融绝不是指人人享受金融服务, 也绝不意味着金融服务的供给者在决定提供服务时不顾成本和风险。普惠金融需要重点关注商业可持续性, 确保金融机构服务收入能够覆盖运营成本和资金成本, 实现自我生存和持续发展, 这是保持普惠金融体系运行效率的基本条件。国际上那些运行有效的普惠金融体系, 基本上能够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 如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玻利维亚的小额信贷体系等。2013年, 浙江省一行三局的各家机构在全省分别开展了以”支农支小、扶贫扶弱、普惠金融惠及民生” 为主题的普惠金融服务年活动, 计划经过5 年时间, 在浙江省构建广覆盖、高效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杭州有8 家成员, 包括杭州联合农商银行、萧山农村合作银行等, 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实践之道。截至2014年9 月末, 浙江农信系统各项存款余额达12883 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为9107 亿元, 承担了浙江省1/2 的农户贷款和1/5 的小企业贷款, 成果显著。当前, 杭州普惠金融不仅要解决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问题, 而且要解决可持续性问题。这是重点和难点, 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可借鉴模式, 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完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算力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供需匹配度提升空间大 大数据市场价值有待挖掘

我国算力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供需匹配度提升空间大 大数据市场价值有待挖掘

从区域市场来看,受我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的影响,我国算力行业区域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2024年上半年我国算力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华东地区占比37.63%,华中占比9.18%,华南占比16.81%,华北地区占比18.53%,东北地区占比2.56%,西南地区占比11.67%,西北地区占比3.62%。

2024年11月04日
小游戏异军突起成为手游细分新贵 蓝海市场下行业尚未出现垄断性龙头公司

小游戏异军突起成为手游细分新贵 蓝海市场下行业尚未出现垄断性龙头公司

国内小游戏平台最大的当属微信小程序游戏平台。微信小游戏平台诞生于2017年的《跳一跳》,并在2018年开放接入,目前已有接近40万开发者,2023年小游戏规模同比增长超50%,超100个团队季度流水超千万元。

2024年09月13日
我国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目前市场正面临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挑战

我国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目前市场正面临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挑战

目前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正在规划建设亚洲最大的智算中心。各级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开启智算中心建设计划,目前已有超过40座城市布局智算中心。在行业下游需求驱动和政策持续引领下,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达到1466亿元。

2024年08月09日
新兴技术带来新增长点 技术创新成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新兴技术带来新增长点 技术创新成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推动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7805亿元,并且仍在不断增长。

2024年06月27日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根据《中国存力白皮书(2023年)》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的存储总规模继续增长,增速达到25%,总规模已经达到1000EB。2023年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也对存力规划给出目标,至2025年存储总量需超过1800EB, 其中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30%,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

2024年05月14日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近年来数据标注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涌现了大批量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截止2023年数据标准行业相关企业数达到1123家,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未来,在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下,预计数据标注相关企业数量将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2024年03月08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AI服务器能够提供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是算力基础设施之一。智能算力规模以AI服务器为基础,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AI服务器销售额为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我国AI服务器销售额持续增长,2022年AI服务器销售额为523.5亿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7%。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达 8.1ZB,同比增长 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存力总规模超 1000EB,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占全球数据总存储量的 14.4%。

2024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