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中国互联网”宝” 类产品发展现状及量化评价体系分析(一)(图)

         2013 年是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20 周年。在此20 年间, 互联网已深刻介入中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与人们不断进化的消费理财观念相结合的产物, 余额宝全面引爆了互联网理财潮流, 其2014年一季度末的资产规模达到了5412. 75 亿元, 用户数量则突破了8000 万户, 推动天弘基金成功登顶第一大基金管理公司。

         在余额宝效应的刺激下, 各基金公司、互联网大佬纷纷依托自身资源及平台优势, 或单独, 或合作竞相推出互联网”宝” 类理财产品。一时之间, 各种宝类产品, 如现金宝、理财通、零钱宝等纷纷涌现, 因这些名字中往往含有”宝” 字, 因此我们统称他们为互联网”宝” 类理财产品。在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可选标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投资决策的做出, 在此我们特对互联网”宝” 类产品的业务本质进行界定, 并在对其发展历程、成功要素、影响程度及面临挑战的分析基础上, 通过严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翔实的客观数据资料, 对互联网”宝” 类理财产品进行量化评价, 使投资者在明了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认识产品之间的细微差别, 以便更好地做出相关投资决策。

         一、互联网”宝”类产品的业务本质及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宝”类产品的业务本质

         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财方式, 各家机构推出的互联网”宝” 类产品均将其定义为一种理财账户、理财服务, 将资金存入即为购买相应的货币基金的产品, 并可享受诸如收益增值、快速取现、还款购物等附加服务。例如, 对余额宝的介绍是: “余额宝是支付宝最新推出的余额增值服务, 把钱转入余额宝中就可获得一定的收益, 实际上是购买了一款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名为‘增利宝’ 的货币基金。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购消费和转账; 支持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储蓄卡快捷支付(含卡通) 的资金转入。目前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理财通则表述为”理财通是财付通与微信携手基金公司推出的理财增值服务。购买理财通, 相当于购买了货币基金, 每天可获得比银行活期利息高14~ 18 倍的收益。收益每天分配, 且每天的收益计入本金, 享受复利收益。支持资金随时购买赎回, 快速到账, 方便打理。”因而, 究其本质, 互联网”宝” 类理财产品是一种由基金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等合作机构通力打造的构建在货币市场基金基础上的以余额增值、”T +0” 快速取现服务为核心, 以还款转账、生活缴费、购物消费等增值服务为附加的一项综合性业务。其中, 理财增值的收益高低与其所挂钩的货币基金密切相关, 部分互联网”宝” 类理财产品甚至挂钩多只不同的货币基金产品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T +0” 快速取现的操作时间、额度高低、到账时间等则因合作机构的实力不等而略有差异; 其所提供的增值服务类型则同样受限于推出平台的性质不同而各具特色。

         (二)互联网”宝”类产品的发展历程及产品概况

         1. 互联网”宝”类产品是货币基金”T + 0”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产物

         互联网”宝” 类产品的萌生是与当时市场环境下愈演愈烈的货币基金”T +0” 业务紧密相关的, 是基金公司日渐兴起的”T +0” 快速赎回业务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产物。

         (1) 货币基金”T +0” 业务逐步迈进, 余额宝一飞冲天。

         作为一种传统的现金管理工具, 货币基金虽然具有投资门槛相对较低、收益水平远超活期利率、收益波动相对稳定等优点, 但在过往的运行过程中, 受限于产品宣传认知相对较少、投资购买程序烦琐、赎回资金到账缓慢等因素,货币基金的受众仍相对有限, 且主要集中于机构投资者。2012 年年报数据显示, 货币基金投资者总户数仅为241. 6 万户(含重复计算数据), 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则为51. 74%。在2012 年末、2013 年初, 旨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货币基金”T +0” 业务逐渐兴起, 并由场内申赎、场内交易的模式转而向场外垫资的模式扩展, 部分基金公司结合自身资金、渠道优势而推出的”宝”类产品渐次面世, 如华夏活期通、汇添富现金宝等均是在此背景下逐渐产生的。

         而当支付宝的低息沉淀资金与货币基金的相对高收益、快速流动性以及便捷操作性结合起来时, 余额宝便应运而生: 2013 年6 月13 日余额宝正式上线。凭借支付宝十多年积累的庞大用户资源、巨额沉淀资金以及持续的积极营销,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推进的环境下, 余额宝的用户数量及资产规模迅速膨胀, 实现了一飞冲天: 6 月底, 上线仅半个月的余额宝用户突破250 万户, 规模达到66 亿元; 三季度末, 余额宝资产规模则达到了556. 5 亿元; “双11”之后, 天弘基金公告的数据显示挂钩余额宝的天弘增利宝成为国内首只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基金, 开户数量超过2900 万户; 2014年一季度报告显示, 余额宝的规模存量达到了5412. 75 亿元, 用户数量突破8000 万户。

         (2) BAT 三巨头相继发力, 门户、电商网站不甘人后。

         作为互联网领域鼎足而立的三巨头, 面对余额宝的火爆局面, 百度、腾讯相继出手, 旗下相关产品陆续问世。2013 年10 月28 日, 百度理财平台正式上线, 首期产品”百度百发” 则凭借”团结就有8%” 的限时、限购、补贴策略赚足眼球, 并在其后陆续推出百度百赚、百度百赚利滚利版等理财产品。

         百度之后行动起来的则是网易, 网易理财”添金计划” 以”来就有10%” “网易加送5%” 的宣传口号将互联网理财产品再度推上风口浪尖。不过, 愈演愈烈的补贴活动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警惕, 并在后期逐步退出了投资者的视野。

         2014年伊始, 苏宁整合自身电商业务及易付宝支付渠道, 率先推出了零钱宝业务, 挂钩广发天天红、汇添富现金宝两只产品。

         腾讯则以旗下微信客户端为入口, 在财付通的支付结算资格基础之上倾力打造了理财通服务平台。首只挂钩产品华夏财富宝在2014年1 月22 日率先推出, 并在之后的春节红包活动中获利颇丰。后续几只合作产品———汇添富全额宝、广发天天红、易方达易理财则在3 月、4月陆续面市。

         继淘宝之后, 京东成为第二家获基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资格的机构, 首批合作的鹏华、嘉实、国泰、易方达4家基金公司的网上店铺陆续上线。极力拓展金融业务、打造金融集团的京东也在3 月份顺势推出了小金库产品, 挂钩货币基金为嘉实活钱包、鹏华增值宝。

         作为传统的门户网站, 在揽获基金第三方销售及第三方支付两张牌照之后, 新浪旗下”微财富” 平台于2014年4月22 日正式上线, 前期进行小范围测试的挂钩汇添富现金宝的存钱罐产品则开始面向公众开放。

         2. 互联网”宝”类产品合作网站性质各异,产品特性因此略有差别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作为互联网公司与基金公司合作推出的宝类理财产品, 受互联网公司性质不同的影响, 各只产品在合作形式、增值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此我们按照互联网”宝” 类产品的合作方将其简单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其具体资料概况见表。


表:互联网”宝” 类产品资料概况

         第一类产品是由百度、网易、新浪等搜索网站、门户网站推出的, 以百度百赚、网易现金宝、新浪存钱罐等产品为代表。此类产品主要借用上述网站庞大的页面流量, 通过流量导入的形式实现合作, 一般并未提供增值服务。

         第二类产品则为阿里、苏宁、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平台借助旗下的支付结算机构, 在整合自身网络流量优势及电商企业资金沉淀优势的基础上, 与基金公司合力推出的相关产品, 以余额宝、零钱宝、小金库等产品为代表。凭借旗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优势及自身的电商平台属性, 此类产品可以实现诸如跨行转账、还信用卡、生活缴费、消费购物等多种多样的增值服务, 极大地扩展了其功能边界。

         第三类产品则是由社交应用发起的, 现阶段仅有腾讯理财通一只产品。该产品是由腾讯借助旗下支付结算机构———财付通, 在占据移动互联网风口浪尖的微信客户端上推出的。凭借微信客户端庞大的装机量以及腾讯春节红包活动的出色营销, 理财通上线以来规模迅速膨胀, 一季度末体量已经超过千亿, 成为仅次于余额宝的第二大互联网”宝” 类理财产品。虽然微信支付已经可以实现, 理财通账户的消费功能暂未开启, 其仅能享受余额理财、快速取现的核心服务。

         二、互联网”宝”类产品的成功要素及面临的挑战

         自2013 年年中诞生以来, 互联网”宝” 类产品迅速风靡一时, 用户数量及资产规模双双飙升, 尤其是代表性产品———余额宝, 更是站到了金融业内论战的风口浪尖。以下简单对互联网”宝” 类产品取得如此成功的缘由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此类产品的运行机制、生存周期及发展方向。

         (一)互联网”宝”类产品的成功要素

         互联网”宝” 类产品作为一项综合性服务, 其对基础的货币基金产品并未进行颠覆性的改造, 最大的创新体现在基金销售模式上, 而其取得如此成功的缘由则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

         首先, 互联网”宝” 类产品显著提升了传统货币基金的客户体验。通过降低投资门槛、简化投资程序、收益每日可看、提供快速取现及增值服务等多种方式, 互联网”宝” 类产品在方便客户理财投资的同时, 将余额理财的观念融入了其日常生活。

         其次, 互联网”宝” 类产品生逢其时, 2013 年下半年的高额资金利率成为推动其成长的重要因素。爆发于2013 年6 月份的”钱荒” 风波一改前期的流动性宽松态势, 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中枢转而持续上行, 进而推动了以货币市场工具尤其是协议存款为主要投资标的的货币基金收益率的不断高企。互联网”宝” 类产品持续6%以上的高额收益率引发了中小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成功推动了其规模的暴涨。

         再次, 成功的市场营销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宝” 类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凭借合作方互联网企业行业领头羊的优势地位, 互联网”宝” 类产品以声势浩大的开场及持续营销活动, 充分发动自媒体、社交应用的传播力量, 极大地扩展了相关产品的用户知名度。余额宝”菜包子变肉包子” 的段子早已深入人心; 百度”团结就有8%”、网易”来就有10%” 等补贴营销活动也是声势浩大;而春节互送红包的出色营销更是使得微信银行卡挂钩数量一夜之间突飞猛进。

         最后, 金融抑制环境下的利率管制成为互联网”宝” 类产品持续迈进的难得机遇。当前金融抑制的大环境使得存贷息差水平远高于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 互联网”宝” 类产品通过将普通投资者的小额分散资金集中起来, 以大额资金的形式与银行进行议价, 进而获取远超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水平的形式, 为其提供了一种收益性较高、流动性便捷、应用性广泛的利率管制下的活期存款的优质替代投资品。而这正是此类业务能够大获成功的根本原因, 也是推动其持续向前迈进的重要机遇。

         从历史和海外经验来看, 以美国为例, 20 世纪70 年代, 美国的货币基金是在Q 条例限制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到1978 年末, 美国市场利率突破10%, 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仍然不能支付利息, 其他账户的利率上限在5% ~5. 5%。市场利率和银行利率的巨大反差, 加上货币基金对存款者来说已经具备了银行最重要的支付功能, 促成了美国货币基金规模的飞跃。

         (二)互联网”宝”类产品面临的发展挑战

         互联网”宝” 类产品在资产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 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 并主要体现在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产品运作等几个方面。

         首先, 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深入的情况下, 互联网”宝” 类产品的过往高收益优势将不再。

         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深入及互联网”宝” 类产品的冲击下, 银行被迫纷纷推出”类余额宝” 产品, 平安银行的平安盈、民生银行的如意宝、兴业银行的掌柜钱包先后已加入”宝宝” 大战; 中信银行联合信诚基金推出了”薪金宝” 业务, 客户可设定一个最低金额, 超出部分将自动申购货币基金, 客户在需要使用资金时, 也无须再发出赎回指令, 可通过ATM 机直接取款或直接刷卡消费, 较之以往的银行系”宝宝” 主要针对手机银行或者地方分行客户的情况有了较大改观。在中信银行之后, 北京银行也宣布在5 月份联合中加基金发行一款宝宝类产品。中小银行的”宝宝” 产品应该都在收益率和申购赎回便捷性上有较强的竞争力。银行加入”宝宝” 产品战团,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存款的快速流失, 但付出的代价则是部分息差收益的降低。不过, 在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趋势, 传统金融业务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 面对各类”宝宝” 产品的逐步蚕食, 银行业只能主动出击, 利用现有的优势尽力抓住”宝宝” 军团混战的主动权。

         利率放开的市场环境中, 货币基金的收益水平将会与银行存款利率逐渐并轨, 此类产品的高收益优势将逐步缩减, 其与银行竞争的重点将转向客户服务、增值服务、投资管理以及投资风险等方面, 胜者则将继续长存。当然, 即使存款利率最后完全放开, 由于货币基金的运营成本较银行为低, 在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收益率更具有竞争力, 因此货币基金仍将继续存在并发展。例如, 美国1986 年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后, 货币基金总量仍不断增加, 与存款机构存款总量的比率也仍在上升, 曾在1999 年达到63%的历史高位。

         其次, 对于包括互联网”宝” 类产品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政策监管逐步规范并有趋严的动向。诸如”协议存款提前支付不罚息” 红利取消、货币基金风险准备金需覆盖存款利息、对货币基金实施存款准备金管理以及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规范等多种政策传闻或取向均在不同程度上表明后期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或逐步加大。

         最后, 在产品的运作上, 各种增值服务的附加、收益率趋势的逆转对相关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货币基金在运行中的主要风险在于流动性问题, 互联网”宝” 类产品普遍附加的快速取现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对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当下此类产品收益普遍下滑的趋势下, 部分对收益率敏感的投资者或将资金转出至投资收益率相对较高的金融产品, 此趋势如若长期持续势必会对基金的运作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例如,理财通和支付宝都因为赎回到账”T + 0” 而导致垫资压力较大, 因此调整了赎回到账的时间, 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目前市场正面临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挑战

我国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目前市场正面临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挑战

目前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正在规划建设亚洲最大的智算中心。各级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开启智算中心建设计划,目前已有超过40座城市布局智算中心。在行业下游需求驱动和政策持续引领下,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达到1466亿元。

2024年08月09日
新兴技术带来新增长点 技术创新成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新兴技术带来新增长点 技术创新成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推动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7805亿元,并且仍在不断增长。

2024年06月27日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根据《中国存力白皮书(2023年)》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的存储总规模继续增长,增速达到25%,总规模已经达到1000EB。2023年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也对存力规划给出目标,至2025年存储总量需超过1800EB, 其中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30%,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

2024年05月14日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近年来数据标注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涌现了大批量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截止2023年数据标准行业相关企业数达到1123家,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未来,在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下,预计数据标注相关企业数量将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2024年03月08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AI服务器能够提供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是算力基础设施之一。智能算力规模以AI服务器为基础,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AI服务器销售额为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我国AI服务器销售额持续增长,2022年AI服务器销售额为523.5亿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7%。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达 8.1ZB,同比增长 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存力总规模超 1000EB,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占全球数据总存储量的 14.4%。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溢出赋能成效显著  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溢出赋能成效显著 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2023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的收官之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的两年多以来,工信部坚持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已全面建成。

2024年02月24日
我国大数据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金融领域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大数据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金融领域为最大细分市场

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024万个;IPv6活跃用户数达7.67亿;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其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

2024年02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