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互联网流量红利传导路径:从 CDN 到 IDC、云计算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随着高清视频、直播、VR、AR、物联网等新兴互联网重度应用的崛起以及内容资源的不断丰富,移动用户数量及固网宽带接入数都得到了迅速增长,拉动互联网访问流量大规模增长,并对运营商基础网络造成强劲冲击,驱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和运营商在内容、网络等方面不断加大部署力度,进而促进了 CDN、IDC、云计算等新兴行业发展。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迅猛增长以及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 CDN 需求暴增, 2014 年起我国 CDN 市场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阿里云也从 2014 年 3 月起正式提供 CDN 服务,截止于 2016 财年底(2015 年 4 月 1 日至 2016 年 3 月 31 日),阿里云营业收入连续6 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IDC 作为海量数据的承载实体,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流量计算、存储及流量吞吐的核心基础资源。在智能终端、VR、AI、物联网等应用快速发展的驱动下,数据存储、云计算及互联网流量大幅增加;根据工信部发布的 2016 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2016 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 93.6 亿 G,同比增长 123.7%;进而拉动对 IDC 互联网基础设施需求的增长。

        2015-2016 年中国 IDC 市场延续了 2014 年 3G/4G 跨界时代的高增长态势,根据 IDC 圈的统计,IDC 市场总规模为 518.6 亿元,同比增长 39.3%。2016 年,中国 IDC 市场总规模 714.5 亿元,同比增长 37.8%。随着 5G 和物联网商用的到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高速增长或催生数以万亿级别的数据容量的旺盛需求,全球运营商及大型互联网服务商纷纷布局大型云数据中心并推进云计算部署。 
新兴互联网应用崛起,推动互联网流量持续高速增长 

        根据思科可视化网络指数(Visual Networking Index)预测,全球数字化转型将对 IP 网络需求产生深远影响,全球 IP 总流量将在 2016-2021 年间将增长三倍,从 2016 年的年均 1.2ZB(96EB/月)增长到 2021 年的 3.3ZB(278EB/月)。其中,全球互联网用户将从 2016 年的 33 亿增长到 46 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 58%;个人设备和 M2M(机器对机器)联接将从 2016 年的 171 亿增长到 2021 年的 271 亿;平均宽带速度将从 27.5Mbps 增长到 53.0Mbps, 互联网流量中视频占比将从 73%提升至 82%。 
 
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速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主要国家2016 年固定宽带流量增长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按地区来看,思科预测 2016-2021 年间,中东和非洲地区流量增长最快,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42%,到 2021 年该地区 IP 流量约为每月 15.5EB,相当于 5.8 倍增长。其次是亚太地区,IP 流量到 2021 年约为每月 107.7EB,年复合增长率为 26%,相当于 3.2 倍增长。而北美洲增速相对平稳,思科预计到2021年北美洲地区IP流量增长为每月85EB,年复合增长率为20%。 

2016-2021 年全球各地区流量增长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高清视频、直播等业务或成为推动互联网流量增长的主力军 
        随着 OTT 视频、4K 高清业务、VR/AR 及直播等新兴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大视频业务已经成为运营商发展最快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全球用户视频业务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产业链热度不减。根据思科预测,全球互联网视频用户(非移动端)将从 2016 年的 14 亿增长到 2021 年的 19 亿,视频流量在互联网 IP 总流量的占比将从 2016 年的 67%增长到 2021 年的 80%。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16-2020 年,我国移动视频业务流量增速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 150%,到 2020 年移动视频流量在移动互联网流量中占比将超过六成。2016 年,国内三大运营商 IPTV 用户总数突破 1 亿大关,截止于 2016 年 6 月,我国在线视频用户规模达到 5.14 亿户。据爱立信统计,我国用户当今 1 年的移动视频观看时间较 4 年前增加了 200 小时以上。

        (1)OTT-TV 视频流量快速增加 

        根据埃森哲预测,2016 年全球接入互联网的电视机数量或已经达到 5.5 亿台,占全球电视机总量的五分之一。我国智能电视市场发展迅速,据奥维咨询统计,2014 年我国智能电视出货量约为 3110 万台,渗透率约为 70%;2015 年出货量约为 3750 万台,渗透率高达 85%。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 年中国智能电视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中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智能电视保有量约为 1.1 亿台,2020 年有望增长至 3.2 亿台;截止 2015 年底,OTT 盒子的保有量累计达到 6010 万台。随着 OTT TV 发展迅猛,用户对视频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类比有线电视,对画质要求及流畅度都有较高要求。用户在 PC 端观看互联网视频普遍接受标清(384K)-高清(1.5M)码流,但由于智能电视分辨率高,屏幕较大,达到与有线电视同样的画质效果或需要 4M-8M 码流,4K 电视则需要 15M-20M 码流,进而随着智能电视的普及,OTT 视频流量将持续快速增加。 
 
        (2)新兴在线娱乐(视频直播)模式推动互联网流量规模攀升根据思科预测,到 2021 年视频直播、VR/AR 等新兴媒体将分别实现 15 倍、20 倍的增长,贡献不少于 13%的互联网视频流量。据美国 Recode 公司统计,2016 年视频直播产生的互联网流量约为 1.6 艾字节,占在线视频流量的 3%,而这一数字在 2021 年有望增长到 25 艾字节(250 亿千兆字节)。同视频直播一样,移动性能将带动 VR/AR 的用户基础。粗略计算一部 360 度的视频所需的带宽是传统视频的 4-5 倍,而 VR/AR 应用场景下所带来得而高分辨率、高帧率、立体图像体验将对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有望推动互联网流量规模持续攀升。 
        物联网流量到 2021 年或占全球 IP 流量的 5%  
        随着 NB-IOT 商用元年的到来,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汽车等新兴物联网应用场景有望将 M2M 联接数量推向下一个高峰。根据思科预测,全球 M2M 连接数有望从 2016 年的58 亿增长至 2021 年的 137 亿,增长高达 2.4 倍。同时,思科数据显示,支持物联网应用的M2M 联接数占到了联接设备总数的 50%以上。 
        云计算时数据中心东西流量成主导 
        不同于传统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时代,东西向流量将成为数据中心内部流量的主导力量,数据中心流量也将实现翻倍增长。传统数据中心主要向数据中心外部提供服务,因此流量为南北导向;而在云计算时代,则需要部署大规模集群计算,数以千台的服务器间需协同工作,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状态同步等将成为主要流量来源。根据 OFWEEK 数据显示,数据中心网络流量将从早期的“80%是南北向”逐步演变为“70%是东西向”。根据思科全球云指数白皮书中数据显示,全球数据中心 IP 流量将从 2015 年的每年 4.7ZB 增长到 2020 年每年 15.3ZB,增长高达 3倍,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7%。
 
全球数据中心 IP 流量增长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016 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速翻倍,人均流量消费水平仍远低于美国 据 IDC 预测,2020 年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将达到 8806EB,占全球数据产量的 22%, 2012-2020 年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49%。2016 年,我国 4G 移动电话用户大幅增长,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 93.6 亿 G,同比增长 123.7%;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 772M,同比增长 98.3%。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 90%。固定宽带的接入时长达 57.5 万亿分钟,同比增长 15.0%。2016 年,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 6.9 亿个,同比增长 19.8%。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光进铜退”趋势明显,xDSL 端口比上年减少 6259 万个,总数降至 3733 万个,占互联网接入端口的比重由上年的 17.3%下降至 5.4%。

        光纤接入端口比上年净增 1.81 亿个,达到 5.22 亿个,占互联网接入端口的比重由上年的59.3%提升至 75.6%。 

国内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历年数据(万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6-2021 国内移动互联网人月均流量预测(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0-2016 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发展情况(万个)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中美移动互联网流量及固网流量对比情况来看,我国人均流量消费水平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以 2014 年为例,Statista 统计美国人均月移动互联网流量为 17.71GB,对比中国人均月移动流量为 1.26GB。美国人均月固定宽带上网流量为 18.5GB,对比中国人均月固定宽带上网流量为 3.8GB。中国的手机上网加固定宽带上网人均流量消费同美国相比依然很低,增长空间广阔,且根据思科的预测,到 2021 年我国互联网流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远高于美国。 
  
2014 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月固网流量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4 年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月移动互联网流量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算力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供需匹配度提升空间大 大数据市场价值有待挖掘

我国算力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供需匹配度提升空间大 大数据市场价值有待挖掘

从区域市场来看,受我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的影响,我国算力行业区域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2024年上半年我国算力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华东地区占比37.63%,华中占比9.18%,华南占比16.81%,华北地区占比18.53%,东北地区占比2.56%,西南地区占比11.67%,西北地区占比3.62%。

2024年11月04日
小游戏异军突起成为手游细分新贵 蓝海市场下行业尚未出现垄断性龙头公司

小游戏异军突起成为手游细分新贵 蓝海市场下行业尚未出现垄断性龙头公司

国内小游戏平台最大的当属微信小程序游戏平台。微信小游戏平台诞生于2017年的《跳一跳》,并在2018年开放接入,目前已有接近40万开发者,2023年小游戏规模同比增长超50%,超100个团队季度流水超千万元。

2024年09月13日
我国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目前市场正面临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挑战

我国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目前市场正面临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挑战

目前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正在规划建设亚洲最大的智算中心。各级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开启智算中心建设计划,目前已有超过40座城市布局智算中心。在行业下游需求驱动和政策持续引领下,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达到1466亿元。

2024年08月09日
新兴技术带来新增长点 技术创新成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新兴技术带来新增长点 技术创新成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推动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7805亿元,并且仍在不断增长。

2024年06月27日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根据《中国存力白皮书(2023年)》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的存储总规模继续增长,增速达到25%,总规模已经达到1000EB。2023年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也对存力规划给出目标,至2025年存储总量需超过1800EB, 其中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30%,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

2024年05月14日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近年来数据标注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涌现了大批量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截止2023年数据标准行业相关企业数达到1123家,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未来,在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下,预计数据标注相关企业数量将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2024年03月08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AI服务器能够提供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是算力基础设施之一。智能算力规模以AI服务器为基础,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AI服务器销售额为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我国AI服务器销售额持续增长,2022年AI服务器销售额为523.5亿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7%。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达 8.1ZB,同比增长 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存力总规模超 1000EB,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占全球数据总存储量的 14.4%。

2024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