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产品插上深度智能的翅膀
监控摄像头向新一代智能高清监控的发展方向升级。智能视频监控的实现主要依赖监控摄像机,监控摄像机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并正在快速向新一代智能高清监控的发展方向演进。
前端智能摄像机内置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对人脸、车辆等关键信息进行快速定位抓拍,有效解决漏抓误报问题,也能为后端分析服务器提供更清晰、更高质量的图片,更出色的成像效果大大提升了后端的资源利用率,同等条件下可大幅节省中心部署空间,同样的投入可以产生更大的效用。
2013 年,国内主流厂商开始推出第一代智能摄像机 Smart IPC1.0,各大厂商在 2014 年和 2015 年陆续发布了第二代智能摄像机 Smart IPC 2.0。其相对第一代智能摄像机,第二代智能摄像机实现了智能功能向人脸侦测、车辆检测、热度图、违章取证等智能的横向扩展,扩大了智能功能的覆盖面,全面助力于智慧城市、中国制造、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发展。同时明显改善了行为分析的准确率,开始出现面向行业的专业智能和面向普通用户的普通智能。
截至目前,前端智能分析摄像机普遍可具备智能移动侦测、虚焦侦测、遮挡报警、视频稳定、相机移位、周界入侵、区域入侵、物品遗留/消失检测、音频异常检测、人数统计、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功能。未来,随着网络高清监控的发展普及,前端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将更高、内容更丰富。
深度学习解决了传统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人工选择特征准确率低、浅层学习模型无法解析大数据等问题,使视频分析过程中识别准确率更高、环境适应性更好、识别种类更丰富。后端智能分析是指用后端服务器的方案进行智能分析,也是当前比较主流的智能分析方案,服务器产品有软件开发周期短、项目应用灵活、改造项目适用性强等特点。同时比较复杂的智能分析功能需要的计算量还是很大,完全移植到摄像机中需要大量优化和改进算法性能和提高前端设备硬件成本。
各大厂商相继推出智能分析服务器和平台,例如,“猎鹰”视频云结构化服务器是海康威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性能数据中心产品,综合应用了高密度企业级 GPU 集群、分布式计算、深度学习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能够进行实时视频或者监控录像的的智能结构化分析,从视频图像中提取出人体、车辆等关键目标的多种特征信息数据,形成高价值、高可用性的结构化视频信息数据库。
前端智能和后端智能不是对立与竞争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协作关系。协作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智能解决方案,具体过程是根据前端与后端的设计特征,将解决方案的执行过程予以分解,在满足智能需求的前提下,使资源利用得最充分。芯片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后端智能算法转变到前端运行,但同时也会有更复杂更高级的智能算法被研发出来,并依托于后端设备运行。
安防智能化的四大发展方向
前端化: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许多厂商推出了智能 IPC、智能 DVR 和智能 NVR,将一些简单通用的智能移植到前端设备中。未来将有更多的复杂专用的智能算法在前端设备中实现。在前端设备上实现的优势在于组网灵活,延时低,成本低,也减轻了一部分后端分析的压力,为大规模部署提供了可能。
云端化:已有的智能化产品大多是将多种智能功能固化在某一类硬件中,每台硬件设备提供一种或有限的几种智能化服务。未来,硬件资源的概念将逐步淡化,智能化以服务模块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云端会根据客户的需要(功能、路数等)提供服务,实现资源按需分配,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平台化:每个安防厂商在推进自己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时,都越来越多地需要对软件平台极其配套的硬件设备的整合,这个整合方案的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其标准也越来越趋于统一。尽管目前国内的主流监控厂商基本都具备自己的软件平台,但是不同的是这些平台的定位和规模大小都不太一样。未来几年安防监控的应用类型也越来越清晰,其技术标准,开发接口等将越来越趋于统一。大厂商制定标准,小厂商兼容标准的合理产业模式将逐渐形成,所以有实力的安防厂商推出自己有主导力的解决方案平台,就是安防企业发展道路中必须要考虑的课题。
行业化:智能化解决的是行业客户在业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智能化需要往行业化方向进一步深化。首先智能化厂家要从行业出发,定位目标行业和细分市场,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次,在具体行业中深入业务应用、业务流程等,剖析行业问题,寻找解决之道。最后,结合自身的技术积累,为行业客户提供优质的行业智能解决方案,未来的智能化将是行业智能化的天下。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