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运营商平台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解析 再不改变就晚了,互联网的发展围绕着网络、终端、应用和服务四个维度。
参考《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运行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9)》
以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简称)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由通信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进程中,无意与通信运营商为敌,但实质上无情地冲击着运营商的“奶酪”——语音、短信、彩信业务,导致运营商业务发展空间急速压缩,迫使各运营商不得不重审市场、再次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移动网络流量的快速发展成了运营商业务增长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各运营商都集中精力做流量经营。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显示,2005年全球数据流量为1300亿GB,到2010年,全球数据流量增加近900%,达到12270亿GB,到2012年,数据流量又翻一番,预计到2020年,数据流量将是2010年的30多倍。然而,当带宽变得足够充裕时,上网成本下降,流量发展出现相对饱和,如果运营商在前向、后向流量发展都碰到“天花板”后再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只有沦为基础设施的角色。
执行环节问题严重
互联网的发展围绕着网络、终端、应用和服务四个维度。运营商在转型中关注网络和终端,对互联网产品也主动尝试,但支撑互联网业务的平台运营却相当薄弱。互联网具有开放的特性,产品的竞争对手非常多,没有独特丰富的内容,单一产品很难生存。对于缺乏开发运营互联网产品机制的运营商来讲,以单一自有产品带来市场规模的希望非常渺茫。如果有平台承载,运营商整合差异化资源,聚合各类业务,其产品在吸引客户的同时,才会有时间迭代完善,才有机会发现新的商机。
运营商不缺乏市场敏感度,但往往在执行上“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最早出现的即时通信应用是飞信,却由于担心对自有业务收入产生冲击而“走走停停”。随后,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占据主流。和生活平台(包括爱城市平台)提出了开放平台的理念,但在流量大发展时期,平台的微小流量无法突出平台黏性对互联网入口的重要性,平台的发展陷入“且走且看”的尴尬境地,就连具有特色的民生类查询业务都无法在几年时间内统一实现。执行效率如此之低,浪费平台发展的时间窗口也就不足为奇了。还有很多案例,都显现出运营商的思路和执行不合拍。然而,BAT一连串的收购、并购行动,却清晰地显示着平台的整合、运营节奏。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思路与战略,更需要执行层面的理解、支撑。各运营商省级公司对平台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从KPI考核的内容来看,省级公司最关注收入、增幅等指标。由于KPI是围绕着这些当期显性指标下达的,并且基本基于同业之间的对比指标,各省级公司虽然知道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威力,也只能先顾及同业竞争的残酷,尽量减少对已有业务考核的影响。运营商很擅长对单一同质化语音和短信、彩信业务的营销,移动互联网产品多以资费包的形式存在,采用分成盈利模式。目前,移动互联网产品大多通过免费、补贴的方式集聚流量,使客户在体验中自愿付费,寻求业务盈利模式。移动互联网业务很难单一定价,很难在短期内显现可衡量的业绩,因此,不会有太多省级公司愿意多花心思来尝试新的发展模式。运营商执行层面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认知程度还不够,即使在考核指标压力不大的省级公司,想尝试新领域,也只是希望“锦上添花”,往往习惯于“一招鲜,吃遍天”的思维,希望某一款App的推广能带来大量人气,在很短时间内成为百万级或更高等级的业务,而缺乏培育互联网产品的耐性。
开放不只是口号
从运营商自身的平台建设现状来看,运营商远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客户规模来丰富价值链的上游信息源、拓展下游的合作伙伴,也没有将自身客户有效转换为平台客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平台焦点分散。各家运营商平台都不止一个,比如中国移动的和生活、飞信,中国电信的爱城市、易信,等等。有些运营商的全网平台和省级平台同时存在,目前还没有整合。
运营商虽然提出了开放平台,但在实际执行中,总不忘自己的语音客户规模优势,做不到实质性开放和合作。语音时代的客户规模优势不等同于互联网时代的客户规模优势。在互联网领域中,平台客户规模带来的流量是显示平台价值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不与手机号绑定的微信号不在少数,虚拟运营商的发展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客户的号码标签逐渐弱化,同业客户的多少不再是互联网领域的客户规模优势。此外,平台产品整合设计的简洁性和便捷性难以及时满足客户要求,更谈不上通过迭代更新增加新的功能。运营商对具有特色的业务不能深度运营,也难在运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应用。运营商平台不能聚焦,产品无处聚合,平台的规模优势无从体现,背后的大数据更无处汇集、分析与运用。
时间窗口稍纵即逝
不管从执行层面还是从发展现状来看,运营商的平台发展错过了很多时间窗口,令人扼腕。好在运营商目前仍然有一些优势。首先,运营商在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民生相关领域早有部署,在政府推出阳光、便捷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将百姓关注的信息及时高效地发布,便于查询和办理。运营商如果定位于民生生活平台,通过内容整合,便具有独特优势。运营商和各级政府、大企业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信息源,在政府部门间的信息源还没有整合之前,这些与民生相关的业务整合还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次,运营商利用现有的客户规模,在短期内还有优势与新兴互联网公司合作,丰富自己的平台业务。再者,运营商现在都在推行网格化管理,有相对完备的立体渠道运营体系,更有利于O2O的实现。在最小网格化的区域内,收集各类商户信息和推广应用并不难实现。互联网公司通过收购、并购来丰富信息数据和业务,而运营商有机会在自己的体系内汇总、整合数据。除去合作产品,运营商的线下渠道运营目前也还有优势。
流量发展需要网络、终端的“硬”支撑,也需要应用与服务的“软”引导,而平台的建设恰恰是软硬件的结合点。运营商在“管、端、云”战略中承载着各类应用、产品,通过整合资源、丰富产品和推出差异化服务,在平台的发展中才能不断优化提升客户感知,激发流量规模,摸索新的盈利模式;才有机会探索当下火热的智慧城市建设与社会业务平台的新一轮结合,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才能引爆“突破点”,汇集大数据,提炼其价值。
运营商平台发展的时间窗口已经非常有限,建议运营商与网络和终端等“土豪”企业做朋友,有意识地将语音、流量用户转化为平台用户,巩固自己的平台基础,提升平台影响力。平台发展也许不能保证运营商的成功转型,但是没有平台发展,运营商的转型更为艰苦。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这句诗似乎可以描述运营商平台发展的现状。运营商的平台再不发展,就真的老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