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从本质突破O2O市场运营规律

  导读:从本质突破O2O市场运营规律,为什么呢?因为本地生活的内容更加复杂。简单数一下,本地生活内容第一个基本的东西是商户信息,就是这家餐厅它开在哪个地方、它的地址是什么、电话是什么、营业时间是什么,这我们叫“商户信息”,是本地生活最基本的内容。

  O2O这个概念太大了,大众点评聚焦在本地生活的O2O,再具体点就是吃喝玩乐。本地生活的O2O就是以吃喝玩乐为核心的线上到线下。

  对本地生活的四个理解

  首先分享下我对本地生活的理解。

  第一,“内容为王”在本地生活O2O中更加突出。第一代、第二代互联网公司有一个说法叫“内容为王”,就是好的内容往往是网站的核心竞争力,本地生活O2O其实也是一样,而且可能表现得更突出。

  为什么呢?因为本地生活的内容更加复杂。简单数一下,本地生活内容第一个基本的东西是商户信息,就是这家餐厅它开在哪个地方、它的地址是什么、电话是什么、营业时间是什么,这我们叫“商户信息”,是本地生活最基本的内容。

  在这个基础上,本地生活的内容是消费者对服务差异化的体验。同一家餐厅有的人觉得好吃有的人觉得不好吃,有的人觉得贵有的人觉得不贵,有的人需要停车有的人不需要停车,因为本地生活的体验本身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用户的评价、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就对消费者选择一个商家去消费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跟在网上购物是不一样的,我们买的大部分商品,除了女装这些品类之外,大部分商品都是如3C、电器等标准化的东西,我们都已经心中有数了,不太需要看其他人对这个东西太多的评价。而吃喝玩乐时,其他人丰富的评价对我们做决策是非常有参考意义。

  本地生活还有其他的内容,像我们现在比较火的团购,比如说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做的电子优惠券,这些优惠其实也是一种内容,它都是和商家是紧密联合的。

  总之,内容为王它体现的更加充分在O2O领域里面,因为这是消费者决定的,消费者在本地生活更加需要这些丰富的内容来帮助他决策和享受好消费。

  第二,本地生活O2O有两个逃不过的核心和难点。我们体会两个最难的地方:第一个就是用户评价从哪里来?一个丰富的、可信的用户评价对消费者在本地生活方面做选择是往往有非常高价值的,这些内容不能来自商家,也不能来自权威,最好是来自真实的其他消费者。所以这些内容最好来自一个用户社区,而国内外互联网做UGC社区做得很成功的寥寥无几、屈指可数。UGC社区要做起来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能够让客户没有太强经济利益,完全是出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朴素的思想长期给这个平台贡献内容是非常难的事情。

  第二个难点就是线下。因为在本地生活领域,线下本身是非常多变的。首先中国餐厅平均每年有20%左右的餐馆会换手、换品牌或倒闭,线下业务本身、商户本身都在快速的变化。其次,线下的菜单也在频繁变化,一家餐厅平均每1-2个月会部分的更新它的菜单,根这就使得菜单这种信息的维护是非常困难的。还有,团购和优惠券等涉及到服务和消费体验的内容,线下是必须做好培训的,否则的话这个体验极其糟糕的。O2O领域的用户体验是整体的用户体验,不像一般互联网产品做好线上体验就可以了。用户在线上查到信息,到线下发现这个信息是错的,线上买了团购,线下发现团购承诺的套餐根本跟承诺的不一样,安排在一个奇怪的角落,或者位置在卫生间旁边,这些都会导致产品失败,所以020提供给用户服务背后线下的工作量可能往往超过线上的工作量。

  第三,O2O不同领域之间的差异性远远超过电商不同品类的差异。用户到淘宝、天猫、京东买东西购买流程是很相似的;买衬衣、买袜子、买运动鞋、买3C,购买流程也是很像,但本地生活领域是很不一样的,去餐厅吃饭和找一个SPA做美容,看电影或者去公园,用户的消费习惯千差万别,商家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

  第四,在O2O领域还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就是地域差异和“独立性”。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在北京一个女孩子如果要去拍个性写真,那她往往是在婚纱店里,在上海就不一样,上海婚纱店很少有做个性写真的,这就是明显的地域差异。北京用户找个性写真我们一定要能够把婚纱店提供给她,但大众点评就要提供个性写真为主的照相馆。

  另外还有地域的独立性。本地生活严格的按城市来划分的,如果一个公司在上海做得很好,跟北京的用户几乎是一毛关系都没有,北京的用户除了出差到上海以外他关注的都是北京的信息、服务。所以在本地生活这个领域很容易出现地方割据的局面。最典型的是婚纱摄影,上海领头羊的婚庆服务怎么做也做不到北京来,因为它到北京原来在上海的积累都无效,几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所以O2O的地域扩张本身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可以,这个过程也很漫长,所以说O2O的地域独立性非常重要。

  因为有了这些复杂性,使得在本地生活领域迟迟没有出现真正的巨头。这也是大众点评的机会,也因为这些复杂性,好多人问我们怎么跟三巨头竞争,那就来看三巨头是不是有能力去解决这些复杂性。如果没有,那它只靠网上的流量来冲击这个行业是没什么希望的。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观察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2013-2017)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  AI+游戏趋势明朗 应用空间广阔

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 AI+游戏趋势明朗 应用空间广阔

我国游戏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国内游戏市场规模稳中有增。一方面,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游戏版号稳定发放,进口版号发放频率提升。另一方面,多款长青产品运营平稳,数款新游凭借精良制作与玩法创新收获高热度与好口碑,游戏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助力文化传播、激发科技创新等方面凸显出积极的社会价值。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eCall即将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车联网安全需求亦将驱动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

我国eCall即将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车联网安全需求亦将驱动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

伴随我国 eCall 强制性国家标准逐步落地,“车与 X+eCall”将持续为自动驾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自动驾驶是实现无人驾驶终极形态的必经阶段,按照技术发展程度可以分为 L0(应急辅助)、L1(部分驾驶辅助)、L2(组合驾驶辅助)、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L5(完全自动驾驶)五级。

2025年06月17日
我国小程序游戏市场迅猛发展 年产值翻倍式增长 行业逐渐进入迈入精品化竞争周期

我国小程序游戏市场迅猛发展 年产值翻倍式增长 行业逐渐进入迈入精品化竞争周期

近年来,我国小程序游戏市场迅猛发展,年产值翻倍式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小游戏市场规模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而同年的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可见,小游戏作为拥有碎片化休闲时间增多的用户市场,已成为游戏产业新增量的增长点。

2025年06月12日
北斗产业带领我国空间信息行业实现自主发展 市场应用需求正呈多样化趋势

北斗产业带领我国空间信息行业实现自主发展 市场应用需求正呈多样化趋势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空间信息行业迎来了技术融合与创新的新阶段。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提升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2024年我国空间信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8519亿元。

2025年04月08日
我国网站建设行业正处成熟创新期  AI等互联网技术助力下网站数量回升

我国网站建设行业正处成熟创新期 AI等互联网技术助力下网站数量回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信息化投入的逐年增加,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已发展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信部网站公开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123,258 亿元,同比增长 13.4%。

2025年03月20日
我国算力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高性能计算持续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我国算力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高性能计算持续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随着疫情结束后市场需求回暖以及国家将加快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和5G等新兴技术在行业的深度应用,中国服务器市场需求旺盛,服务器出货量也随之不断增长。202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器出货量为265.08万台。

2025年02月25日
多模态大模型与各产业融合正加速落地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占据市场重要地位

多模态大模型与各产业融合正加速落地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占据市场重要地位

在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我国大模型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而多模态大模型作为AI模型的发展方向,在各项相关技术愈发成熟下,其应用领域也将愈发广泛,比如说商业定制、游戏和影视等。2024年上半年,国内多模态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为33.33亿元

2025年02月11日
我国电子游戏行业:小程序游戏带来新增量 腾讯、网易等巨头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我国电子游戏行业:小程序游戏带来新增量 腾讯、网易等巨头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2023年,国内电子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029.64亿元,同比增长13.95%,首次突破3000亿关口。2024年1-6月,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472.67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长趋势平缓。

2024年12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