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6年中国软件行业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总量达到661亿元,同比增长26.7%。从增长速度上看,高于2004年的增长速度。



    2006年中国软件产业仍将处于成长期,市场仍将以高速增长为特征。总体来看,2006年、2007年中国软件产业将表现如下特点:



    1、 进一步激发用户需求



    中国市场的软件和服务在IT投入中的比例,一直低于成熟的欧美市场,随着应用逐步成熟,2006年用户对软件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从行业来看,预计在2006年,制造行业和流通行业的软件用户将会在软件市场有积极表现。从用户规模来看,中小企业将会有突出表现,尤其是中型企业,将会成为2006年软件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应用软件类型来看,ERP等管理软件将会是用户需求的重点。



    用户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点,即企业运营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政府的有力推动。事实上,2005年,政府对操作系统、Office等正版软件的采购,对用户加强软件价值的认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2006年,这种带动作用将表现得更为充分。但是,2006年用户的需求增长也不可能呈现大规模的爆发态势。



    2、 软件产业纵向整合趋势愈加明显



    2005年,曾经预测软件产业将出现更多的纵向整合,产业链呈现缩短的趋势,在2006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软件产业由于以下几点原因,形成了与其他传统产业不一样的特点:



    1) 软件产品生产没有产能的限制,可以无成本、无限制复制,即产品提供商的可变成本很小、甚至为零(在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变成本可忽略不计),这为产品提供商纵向合并提供了可能。



    2) 软件产业是先以技术占领市场、继而产品占领市场为特征的,软件产品提供商需要通过纵向并购,来扩大自身覆盖的产品领域,在用户端使自身的技术得以强势推广,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



    3)专业化分工的好处是生产规模扩大、产品价格下降、利润率降低,而软件厂商既然没有产能限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其多元化经营的最佳选择,必然是进入新的产品领域。



    以上特点在近两年都表现得愈加明显,相信软件产业已经开始进入纵向整合时代。



    3、 SOA已进入产品技术导入期



    研究认为,SOA(面向服务的架构)从最初的概念导入,到现在所有的中间件、管理软件等产品提供商都深入理解并推广SOA,SOA已经历了“领先厂商发现并提升用户本质需求”、“领先厂商与第三方研究机构创新、提出SOA理念”、“SOA的技术架构和产品实现真正的用户应用尝试”和“多个领域产品提供商共同推广SOA的发展”等几个初期阶段。目前SOA理念、技术标准、产品应用正在多层次产品提供商的共同推动下迅速发展,尽管用户的认知度还不高,但SOA的快速发展将成为必然。



    4、 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快速发展



    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产品正处于导入期,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最大的特点是,新厂商进入急剧性的增加,同时用户对它的认知度还不高。未来的两至三年,用户开始会对这个概念逐步认可和接受。当前进入该领域的厂商主要为两类:一是主流的管理软件厂商,该类厂商的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产品,当前已满足自身的应用软件架构逐步成熟化的需要,但尚未作为独立产品实现商用化;二是作为第三方提供业务基础软件平台的独立软件提供商,该类厂商的产品已具有一定市场规模。但以上所有厂商的产品的技术架构体系和实现方式都没有统一标准,产品处于典型的生命周期的导入期。预计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产品将在2010年左右步入成熟期。在2005年、2006年,业界主流的管理软件都开始迁移到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到2007年,迁移高峰将到来。2010年,基于业务基础软件平台的管理软件将变得非常成熟。



    5、 开源软件将成主流



    预计未来5年内,开源软件将成为主流。这在基础软件领域会表现得更加充分。



    知识共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开源软件必将成为主流的主要驱动力。现在,无论是操作系统、数据库还是中间件,都有开源软件的身影。虽然他们现在还不够强大,但开源社区所积累的力量,却是任何一个软件提供商都无法忽视的。只要开源软件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所有的软件都将走上开源的道路。软件的服务化将有助于开源软件的推进。



    事实上,开源软件正给软件产业带来巨大的变化。以Linux为例,它不仅改变了软件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软件传统的商业模式。开源软件将会大大提高软件生产的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软件的质量。并且,他所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将会首先对软件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6、 国产软件需要跨产品领域的合作成为共识



    在软件产业领域,国产软件在与国外软件的竞争中基本处于劣势,除在管理软件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外,其他产品国外软件都占有市场垄断的优势。当然国外软件这种优势正在降低,国产软件的产品和技术正在快速提高,政府采购也对国产软件给予实质性的支持,这些有利因素将会大大提高国产软件的竞争力。但由于新生的国产软件,很难在短时间内与国外软件的技术实力、应用积累等方面进行平等竞争,因此通过专业化分工、集中投入做强、再通过跨产品领域合作,形成竞争合力是最佳的竞争发展策略。经过近几年的市场竞争,合作已成为国内软件厂商的共识,相信下一步国内软件厂商将在不同产品之间、乃至跨产品领域间实现更多的联盟、合作,增强整体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共同获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根据《中国存力白皮书(2023年)》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的存储总规模继续增长,增速达到25%,总规模已经达到1000EB。2023年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也对存力规划给出目标,至2025年存储总量需超过1800EB, 其中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30%,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

2024年05月14日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近年来数据标注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涌现了大批量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截止2023年数据标准行业相关企业数达到1123家,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未来,在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下,预计数据标注相关企业数量将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2024年03月08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AI服务器能够提供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是算力基础设施之一。智能算力规模以AI服务器为基础,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AI服务器销售额为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我国AI服务器销售额持续增长,2022年AI服务器销售额为523.5亿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7%。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达 8.1ZB,同比增长 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存力总规模超 1000EB,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占全球数据总存储量的 14.4%。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溢出赋能成效显著  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溢出赋能成效显著 逐渐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2023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的收官之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的两年多以来,工信部坚持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已全面建成。

2024年02月24日
我国大数据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金融领域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大数据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金融领域为最大细分市场

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024万个;IPv6活跃用户数达7.67亿;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其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

2024年02月22日
我国算力租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大数据驱动下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算力租赁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大数据驱动下行业前景广阔

在数据中心领域,作为算力的物理承载,国内数据中心持续建设与扩容,推动数据中心总机架数连年增长。2018-2022年总机架数由 266 万架增至650万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预计2025年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将达到802万个,相应的算力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02月20日
政策聚焦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纪元

政策聚焦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新纪元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但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政策法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领域和问题,如地理信息共享、隐私保护、安全保障等,缺乏有效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和管理。

2023年12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