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世界电子元件市场现状和发展特点分析

1 世界电子元件市场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的调整、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电子元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电子元件的产、销增长率均低于全球电子信息工业的产、销增长率,电子元件产、销值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所占份额亦已明显下降。据《世界电子市场数据年鉴》统计的数字,1990~2000年,世界电子元件的产、销增长率仅为4.13%和2.90 %,明显低于全球信息制造业的5.99%和5.69%,电子元件产、销值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所占份额亦已由1990年的12.53%和12.93%下降到2000年的9.65%和9.26%。



    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世界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调整使许多厂商将重点转向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电子设备、微电子产品和新一代的显示产品;第二,电子元件本身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寿命周期长,90年代以来,电子元件本身缺乏推动数字技术发展的新一代全面创新产品,缺乏引导电子元件全面革新的新技术;第三,尽管表面安装元件(俗称片式元件)已广泛进入各类电子设备,但高速发展阶段已过去,现已进入成熟期;第四,电子整机设备的剧烈竞争、新电子元件制造厂商的不断涌现,加剧了电子元件的价格战,使许多元件生产几近无利可图。  

    据《世界电子数据年鉴》统计的数字,2001年世界电子元件产、销值分别为1330.94亿美元和1173.60亿美元,其中美国已成为世界电子元件的最大消费国,其产、销值分别为294.42亿美元和321.04亿美元,已分别占世界电子元件产、销值的22.12%和27.36%。日本电子元件产、销值分别为387.38亿美元和218.63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29.11%和18.63%。西欧产、销值分别为290.42亿美元和313.96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21.82%和26.75%。亚太产、销值分别为358.72亿美元和319.97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全球性调整,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电子元件的进、出口贸易,据2001年版《世界电子数据年鉴》公布的数字,1999年全球电子元件进出口贸易额已达1654.11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790.92亿美元,出口额为853.19亿美元。在全球电子元件进出口四大市场上,亚太已成为世界电子元件的最大出口地区,其出口额达311.24亿美元;欧洲成为世界电子元件的最大进口地区,进口额为303.09亿美元。若以国别计,则美国是世界电子元件的最大进口国,进口额达142.43亿美元,日本则是世界电子元件的最大出口国,出口值达151.62亿美元。



    从世界电子元件产品结构看,印制电路板(PCB)已成为电子元件制造业的最大支柱产业,2001年产、销值分别是352.97亿美元、284.81亿美元,占电子元件产、销值的26.52%和24.26%。连接器已成为仅次于PCB的电子元件第二大支柱产业,2001年的产、销值分别达197.66亿美元和183.80亿美元,在电子元件总产、销值中所占份额分别达14.85%和15.66%。由于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以及数字化音、视频产品的迅速发展,磁带、磁盘(软盘)、光盘等空白记录媒体已成为电子元件不可小视的市场,2001年产、销值已分别达122.30亿美元和118.13亿美元,成为电子元件制造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在电子元件产、销值中已分别占有9.19%和10.07%的份额。



    2 世界电子元件技术水平



    2.1 片式化



    片式化已成为衡量电子元件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均已大力发展片式元件,无论是日、美和西欧,还是亚太地区,包括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目前,各类电子元件,包括无源元件、机电元件、音响元件和复合元件,均已有相应的片式化产品,如电阻器、电容器、电位器、电感器、连接器、继电器、开关、蜂鸣器、扬声器、滤波器、振荡器、延迟线、变压器、传感器等。



    在电子元件片式化进程中,电阻器和电容器一马当先,2000年,日本电阻器片式化率达91%,钽电容器片式化率达80%,陶瓷电容器片式化率达80%,美国电阻网络片式化率达41%;至于电感器片式化率日本1998年已达50%以上,而信号电路用的电感器片式化率已达80%以上;开关片式化率达20%以上;1999年日本陶瓷滤波器片式化率达19%(1998年为16%),而蜂窝移动通信设备中使用的片式陶瓷滤波器已占71%;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片式化率已超过90%。



    2.2 小型化



    电子元件在片式化的同时,小型化也在迅速进展,不仅传统元件在迅速小型化,片式元件也在迅速小型化。目前,1608型(1.6mm×0.8mm)片式阻容元件已成为日本生产的主流产品,1005型(1.0mm×0.5mm)的片式阻容元件已成为移动通信设备使用的主流阻容元件;片式钽电容器和片式塑料膜电容器最小尺寸均已达1.6mm×0.8mm,且已商品化,片式陶瓷电容器、片式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已开始批量生产0.6mm×0.3mm×0.3mm(0603型)极小型产品,金属化塑料膜电容器和云母电容器均已商品化生产1608型产品。2mm见方的片式微调电位器也已商品化。



    压控振荡器1985年最小尺寸为3~4cm3,1996年降到0.0936cm3(6.0mm×7.8mm×2.0mm),而现已降到0.05cm3(4.8mm×5.5mm×1.9mm);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TCXO)1996年产品尺寸已缩小到0.126cm3,1998年日本电波工业公司、东洋通信机电公司又将产品尺寸缩至0.07cm3,而今天不仅0.02cm3的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TCXO)已开始批量生产,而且0.012cm3(4mm×2.5mm×1.2mm)的TCXO已开发成功。2001年日本已开始批量生产体积仅0.0045cm3(2.5mm×2.0mm×0.9mm)的石英晶体滤波器。



    继电器产品,当今日本欧姆龙(Omron)公司已为不对称用户线(ADSL)、调制解调器、测试设备等开发了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的继电器G6J系列,其尺寸仅为4.8mm×10.3mm×9mm(0.445cm3),同时该公司还开发了当今尺寸最小的片式继电器G6K系列,其体积仅0.325cm3。



    电源变压器虽是一项技术相当成熟的老产品,但在小型化方面同样达到了新的技术水平,日本TDK公司为荧光显示屏开发了高度仅3mm的电源变压器,为CCD摄像机和便携式CD播放机开发了高度2.8mm的电源变压器,且已投放市场。



    轻触开关技术已成熟,创新空间已不大,但电子设备小型化要求轻触开关进一步缩小体积,因此制造商纷纷开发小型化产品,1998年市售的轻触开关最小款式尺寸为6mm×3.5mm,2001年9月日本松下电子元件公司开始供应业界最小及最薄的轻触开关,其尺寸仅为3.5mm×2.9mm,厚度仅1.35mm(包括推入板在内为3.55mm)。至于双列直插封装(DIP)开关,日本Sagami机电公司2001年已投放了LSJ7系列超低外形的产品,其高度仅2mm;而欧姆龙(Omron)公司投放了A6H系列半中心距DIP开关,可表面安装,高度仅1.55mm,这是DIP开关至今最薄的产品。



    2.3 复合化



    随着电子设备的薄轻小化,对电子元件复合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日本TDK公司现已生产由4、8、16个电容器芯子组成的独石陶瓷电容器阵列;由1608型4个片式电阻器组成的片式电阻网络已成为日本片式电阻网络的主流产品,而1005型4连的片式电阻网络应用已急速增长。嵌入电容器的片式电感器已批量生产。



    电位器与其他元件复合化以提高其附加值是电位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现带电源开关或推-推开关的电位器以及嵌入发光二极管的(LED)的电位器不仅已商品化,而且已十分流行。



    连接器与其他部件或电路的复合化产品也在不断发展,日本厂商已开发了具有良好电磁干扰(EMI)屏蔽特性的嵌入滤波器的D连接器,并已用于笔记本计算机,集成同轴/信号电路的直角通孔连接器已上市。



    嵌入电位器、LED或指示灯的双功能按钮开关已商品化,且有些款式已是片式化产品,并已开始流行。



    在传感器方面,美国Motorola公司已将化学传感器与加速度和压力传感器相集成,Burr-Brown公司已提供集成有红外LED/放大器的气体传感器,从而提高了性能,降低了成本,缩小了体积。



    在通信电缆方面,由几股信号线和同轴线构成的复合通信电缆已成功地用于移动通信设备,两同轴6信号线的8导体电缆和两同轴16信号线的18导体电缆已大量上市。



    在微电机方面,德国Faulhaber电机公司开发了集成有磁性敏感元件的脉冲传感器和专用集成电路的微电机,该结构能防尘、防污泥及入射光照,能输出2个相差90°相移角度的信号,具有400脉冲/转的分辨率。



    2.4 高精度化



    随着电子设备的数字化,电子元件的精度越来越高,目前,厚膜片式电阻器的精度一般已可达±0.5%,电阻温度系数可达±50ppm/℃,薄膜片式电阻已达±0.1%和±25ppm/℃;温度传感器现一般测温范围可达-100~+350℃,重复性0.1%;半导体气敏元件的重复误差小于2%,响应时间小于5秒;高分子薄膜湿敏元件测量范围一般可达30%~80%RH,工作温度为-10~+50℃,准确度为±3%RH;响应时间优于5秒。



    2.5 高性能化



    小尺寸、大容量、低等效串联电阻(ESR)宽工作温度范围等一直是电容器高性能的重要特征。现日本电容器制造商已利用CV(电容电压乘积)值达100000的钽粉生产并销售DO壳号(7.3mm×4.3mm×2.8mm)的钽电容器:10V 100μF、10V 150μF和6.3V 220μF产品,其ESR(100kHz)分别为60mΩ、55mΩ和45mΩ。而A壳号(3.2mm×1.6mm×1.6m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算力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供需匹配度提升空间大 大数据市场价值有待挖掘

我国算力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供需匹配度提升空间大 大数据市场价值有待挖掘

从区域市场来看,受我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的影响,我国算力行业区域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2024年上半年我国算力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华东地区占比37.63%,华中占比9.18%,华南占比16.81%,华北地区占比18.53%,东北地区占比2.56%,西南地区占比11.67%,西北地区占比3.62%。

2024年11月04日
小游戏异军突起成为手游细分新贵 蓝海市场下行业尚未出现垄断性龙头公司

小游戏异军突起成为手游细分新贵 蓝海市场下行业尚未出现垄断性龙头公司

国内小游戏平台最大的当属微信小程序游戏平台。微信小游戏平台诞生于2017年的《跳一跳》,并在2018年开放接入,目前已有接近40万开发者,2023年小游戏规模同比增长超50%,超100个团队季度流水超千万元。

2024年09月13日
我国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目前市场正面临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挑战

我国智算中心建设加速 目前市场正面临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挑战

目前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正在规划建设亚洲最大的智算中心。各级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开启智算中心建设计划,目前已有超过40座城市布局智算中心。在行业下游需求驱动和政策持续引领下,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达到1466亿元。

2024年08月09日
新兴技术带来新增长点 技术创新成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新兴技术带来新增长点 技术创新成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推动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我国互联网软件开发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7805亿元,并且仍在不断增长。

2024年06月27日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我国光存储行业:产品优势逐步凸显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根据《中国存力白皮书(2023年)》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的存储总规模继续增长,增速达到25%,总规模已经达到1000EB。2023年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也对存力规划给出目标,至2025年存储总量需超过1800EB, 其中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30%,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

2024年05月14日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下游持续扩张带来可观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近年来数据标注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涌现了大批量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截止2023年数据标准行业相关企业数达到1123家,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未来,在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下,预计数据标注相关企业数量将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2024年03月08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布局

AI服务器能够提供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是算力基础设施之一。智能算力规模以AI服务器为基础,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不断上升,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AI服务器销售额为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我国AI服务器销售额持续增长,2022年AI服务器销售额为523.5亿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7%。

2024年02月27日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我国数字经济行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产业数字化探索更加丰富多样

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达 8.1ZB,同比增长 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存力总规模超 1000EB,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占全球数据总存储量的 14.4%。

2024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