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下游需求旺盛 市场规模将达百亿

        高吸水性树脂(简称SAP),是一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具备安全无毒、机械强度高、绝缘性和耐腐蚀性佳、可塑性强、弹性高的特点,而且吸水性和保水性优异,可广泛应用于卫生用品、医用材料、保水剂和食品保鲜剂等领域。

高吸水性树脂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高吸水性树脂种类较多,通常可根据原料来源、亲水基因引入方法、制品形态、交联方法、降解性能、制备方法和用途来进行分类,具体种类如下表:

高吸水性树脂分类

分类依据

高吸水性树脂种类

根据原料来源

淀粉系列

纤维素系列

合成聚合物系列

蛋白质系列

其他天然物及其衍生物系列

根据亲水基因引入方法

亲水性单体直接聚合SAP

疏水性单体羟甲基化SAP

疏水性聚合物用亲水单体接枝SAP

腈基或酯基水解SAP

根据制品形态

粉末状

纤维状

膜片状

微球状

根据交联方法

用交联剂进行网状化反应的SAP

自身交联进行网状化反应的SAP

辐射交联SAP

引入疏水基团或结晶结构进行醇化反应的SAP

根据降解性能

非降解性SAP(包括丙烯酸钠、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产品)

可降解型SAP(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接枝共聚产品)

根据制备方法

合成高分子聚合交联SAP

羟甲基化SAP

淀粉接枝共聚SAP

纤维素接枝共聚SAP

根据用途

农业级SAP

工业级SAP

卫生级SAP

建材级SAP

食品级SAP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处于规模化增长阶段,相关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产能大规模提升,商用SAP应用范围也得到推广,逐步走向国际。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包括反相悬浮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据统计,全球有90%左右的企业均采用溶液聚合方法生产SAP。高吸水性树脂的原材料包括丙烯酸精酸、液碱、其他原材料和能耗,其中丙烯酸精酸的成本占比最高,达到66%,液碱、其他原材料和能耗的成本占比为12%、6%、6%。

2018年中国高吸水性树脂原材料成本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应用方面,高吸水性树脂下游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卫生用品领域,占比高达94%,其中婴儿纸尿裤、成人纸尿裤和妇女卫生巾分别占比70%、17%、7%;工业占比4%;农业占比2%。

2018年中国高吸水性树脂下游应用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我国高吸水性树脂产能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高吸水性树脂产能达到138.6万吨,较上年增长8.1万吨,同比增长6.21%。

2014-2019年中国高吸水性树脂产能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防控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拉动了我国纸尿裤用SAP需求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出生人口1465万人,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03万人,较上年新增945万人,占总人口的12.6%,较上年新增0.7个百分点。

2014-2019年中国新生人口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4-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老龄人口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纸尿裤作为SAP的重要下游应用领域,其需求量的上涨将推动中国SAP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纸尿裤市场规模为470.29亿元,同比增长3.63%,2019年市场规模预计在494亿元,到2024年我国纸尿裤市场规模或将突破600亿元。

2014-2024年中国纸尿裤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上述背景下,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迅速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市场规模为90.1亿元,2019年约为99.1亿元,2020年有望突破100亿元,达到109亿元。

2014-2023年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统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市场由外资企业垄断,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激烈。此外,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原材料壁垒和客户壁垒高,新进入者无法取得竞争优势,具备规模优势和上下游全产业链优势的头部企业将强者恒强,且SAP替代品威胁低,我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对于我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的未来发展,首先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相互融合是一大趋势,有利于增强中国SAP行业企业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再者,随着工农业产业的升级需求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SAP产品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中国SAP产品将朝着高性能化、复合化以及功能化等方向发展,推动下游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

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CT)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高吸水性树脂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未来商机分析》。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的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3年,中国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从426亿元增长至560.31,增长率显著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水淡化项目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的增加、饮用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工业领域对高效、环保气体分离技术的迫切需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催化剂的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催化剂产量达到229.6万吨,2024年上半年为115.5万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催化剂需求的不断增加。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辣椒碱行业:产需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总体分散竞争程度高

我国辣椒碱行业:产需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总体分散竞争程度高

辣椒碱的应用领域继续拓展,除了传统的食品、医药领域外,还开始涉足护肤品、化妆品等新兴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天然、健康、安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辣椒碱作为一种天然生物碱,其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辣椒碱行业市场规模从124.19亿元增长到了145.19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双碳”背景下将迎新发展契机 外资企业技术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双碳”背景下将迎新发展契机 外资企业技术占据领先地位

受益国家政策推动,2019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达79.31亿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府推动可降解塑料渗透进一步上升,2020年以来随着部分厂家产能扩张,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保持稳步上升,到2023年超过172亿元。

2024年11月04日
我国OCA光学胶行业领域应用不断拓展深化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化趋势明显

我国OCA光学胶行业领域应用不断拓展深化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化趋势明显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OCA光学胶的需求持续增长,使得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我国OCA光学胶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4.11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53.36亿元。

2024年10月30日
2024年中国苏氨酸行业发展概况:饲料、食品和医药领域将成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2024年中国苏氨酸行业发展概况:饲料、食品和医药领域将成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需求方面,国内苏氨酸需求的稳定增长,2016年全球总需求量为52万吨,2023年已经达到81万吨,这是支撑苏氨酸价格近年来震荡上升的主要原因,不过近两年来产能增长较快,使得持续增长的需求仍然无法满足新增产能,让近年来的苏氨酸价格下滑。

2024年10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