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光刻胶行业市场供需分析:中美摩擦加速关键材料国产替代进程

       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由感光树脂、增感剂(见光谱增感染料)和溶剂三种主要成分组成的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感光树脂经光照后,在曝光区能很快地发生光固化反应,使得这种材料的物理性能,特别是溶解性、亲合性等发生明显变化。经适当的溶剂处理,溶去可溶性部分,得到所需图像(见图光致抗蚀剂成像制版过程)。

       基于感光树脂的化学结构,光刻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光聚合型,采用烯类单体,在光作用下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再进一步引发单体聚合,最后生成聚合物,具有形成正像的特点。②光分解型,采用含有叠氮醌类化合物的材料,经光照后,会发生光分解反应,由油溶性变为水溶性,可以制成正性胶。③光交联型,采用聚乙烯醇月桂酸酯等作为光敏材料,在光的作用下,其分子中的双键被打开,并使链与链之间发生交联,形成一种不溶性的网状结构,而起到抗蚀作用,这是一种典型的负性光刻胶。

       参考观研天下《2019年中国光刻胶市场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光刻胶按结构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应用领域分类,光刻胶可分为PCB 光刻胶、LCD 光刻胶、半导体用光刻胶。

光刻胶类别及品种

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

PCB 光刻胶

干膜光刻胶、湿膜光刻胶、光成像阻焊油墨等

LCD 光刻胶

彩色滤光片用彩色光刻胶及黑色光刻胶、LCD/TP衬垫料光刻胶、TFTLCDArray用光刻胶等

半导体用光刻胶

G 线光刻胶、I 线光刻胶、KrF光刻胶、ArF光刻胶等

其他

CCD摄像头彩色滤光片的彩色光刻胶、MEMS光刻胶、触摸屏透明光刻胶、生物芯片光刻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光刻胶产业链覆盖范围非常广,上游为基础化工材料行业、精细化学品行业,中游为光刻胶制备,下游为电子加工厂商、各电子器产品应用终端。由于上游产品直接影响下游企业的产品质量,下游行业企业对公司产品的质量和供货能力十分重视,常采用认证采购的模式。由于对采购成本和认证成本的控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采购商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合作模式,新的供应商加入供应链比较困难。

       我国化工产品原料品种齐全,可以为光刻胶产业提供充足和价格低廉的基础原料供给,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差距,生产光刻胶的原料如引发剂、增感光刻胶树脂等被外资垄断导致光刻胶自给能力不足。当下电子产业链已经主要被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大公司控制,我国电子化学品供应商要突破现有的产业格局需要在研发、市场开拓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

光刻胶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7 年我国光刻胶需求量与市场规模连续增长,至2017年我国光刻胶需求量已达7.9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4.69%;市场规模达到5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59%。光刻胶需求量远大于本土产量,我国光刻胶产业仍有大量的发展空间。

2011-2017年中国光刻胶行业需求量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2011-2017年中国光刻胶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光刻胶行业产量达到7.56万吨,较2016年增加0.29万吨,其中,中国本土光刻胶产量为4.41万吨,与7.99万吨的需求量差异较大,说明我国供给能力还需提升。

2011-2017年中国光刻胶行业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2011-2017年中国本土光刻胶行业产量走势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2011-2017年,中国光刻胶均价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近几年,由于我国高端光刻胶产能的提升,光刻胶的均价也有所升高,2017年中国光刻胶的均价为7.35万元/吨。

数据来源:工信部

       光刻胶处于各行业产业链上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美方试图通过关税、禁运等途径对我国关键材料进行封锁、制约我国半导体及相关产业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快速推进半导体产业及关键材料、设备的国产化率,避免对产业链造成重创。

       从技术水平来看,PCB光刻胶是目前国产替代进度最快的,飞凯材料已经在高端的湿膜光刻胶领域通过下游厂商验证;面板光刻胶进度相对较快,目前永太科技CF 光刻胶已经通过华星光电验证;半导体光刻胶目前技术较国外先进技术差距较大,仅在G 线与I 线有产品进入下游供应链,北京科华目前KrF(248nm)光刻胶目前已经通过中芯国际认证,ArF(193nm)光刻胶正在积极研发中。

中国光刻胶处于进口替代关键时间点

主要类型

细分类型

国内规模(亿元)

年增速

国产化进程

PCB光刻胶(320-450nm

干膜光刻胶

32.1

7-8%

几乎全部进口,飞凯材料湿膜光刻胶已具备量产能力,下游验证较快

湿膜光刻胶

20

5-6%

光固化阻焊油墨

17.2

7-9%

自给率15%左右,国内厂家差距不大

面板光刻胶

彩色黑色光刻胶

5

10%

几乎进口,国内永太科技CF光刻胶目前已经通过华星光电验证未来将逐步放量

LCD触摸屏光刻胶

1.1-1.5

>10%

苏州瑞红占30%-40%,其他台湾新应材料及台湾凯阳

TFT正性光刻胶

5-6

<10%

大部分进口

LED光刻胶

g/i/h线365/405/433nm

2-3

25%

进口,国内自由基引发剂以久日新材料为主,阳离子引发剂销售以强力新材料为主

半导体光刻胶

磺化橡胶类光刻胶

0.3

10-15%

用于4-5分立器件,国内已基本完成替代进程

g/i线光刻胶

2

15%

目前北京科华、苏州瑞红已实现部分替代,其余来自台湾日本等法躲国家与地区

KrF/ArF光刻胶

5

20%

几乎全部进口,国内北京科华KrF光刻胶通过中芯国际认证,其他处于研发阶段,ArF光刻胶仅有北京科华立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行业大国,尽管产业局部领域距离全球领先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是发展规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截止2024年我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4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为1276.24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在以“能源金三角”为核心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已经培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到2024年底我国煤化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31万亿元规模,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54万亿元。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目前来看,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性资源,受到极高的重视。2025年上半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9亿元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近几年,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不断上马,而下游需求尚未有较大提升,存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如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在低位徘徊,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波动的状态,2021年受价格上涨推动,市场规模达到了1125.20亿元,随着产能扩张,2023年乙二醇市场规模940.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氟钛酸钾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0.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磷肥产业等的蓬勃发展,对磷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国内企业加大生产投入,提高供应能力,近年来,我国磷行业供应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磷行业主要产品黄磷、磷酸产量分别达到了85万吨、331万吨。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近年来,中国纯碱市场规模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但存在一定的波动。2023年中国纯碱市场规模约为853.36亿元,较2022年増长约140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部分大型纯碱企业的产能释放以及下游光伏等产业需求的増长。2025年上半年受市场供给过剩影响,纯碱价格持续下滑,使得市场规模远低于往年同期。

2025年10月04日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在我国甲醇的下游应用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作为化工原料制烯烃、甲醇燃料和作为化工原料制甲醛,其中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橡胶、塑料和纤维等;燃料方面,甲醇可以直接使用或与其他燃料混合使用,近年来,甲醇作为燃料的需求呈显著上升趋势;甲醛用于制造胶黏剂和涂料,广泛应用在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建筑行业。

2025年10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