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光刻胶行业市场供需分析:中美摩擦加速关键材料国产替代进程

       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由感光树脂、增感剂(见光谱增感染料)和溶剂三种主要成分组成的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感光树脂经光照后,在曝光区能很快地发生光固化反应,使得这种材料的物理性能,特别是溶解性、亲合性等发生明显变化。经适当的溶剂处理,溶去可溶性部分,得到所需图像(见图光致抗蚀剂成像制版过程)。

       基于感光树脂的化学结构,光刻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光聚合型,采用烯类单体,在光作用下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再进一步引发单体聚合,最后生成聚合物,具有形成正像的特点。②光分解型,采用含有叠氮醌类化合物的材料,经光照后,会发生光分解反应,由油溶性变为水溶性,可以制成正性胶。③光交联型,采用聚乙烯醇月桂酸酯等作为光敏材料,在光的作用下,其分子中的双键被打开,并使链与链之间发生交联,形成一种不溶性的网状结构,而起到抗蚀作用,这是一种典型的负性光刻胶。

       参考观研天下《2019年中国光刻胶市场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光刻胶按结构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应用领域分类,光刻胶可分为PCB 光刻胶、LCD 光刻胶、半导体用光刻胶。

光刻胶类别及品种

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

PCB 光刻胶

干膜光刻胶、湿膜光刻胶、光成像阻焊油墨等

LCD 光刻胶

彩色滤光片用彩色光刻胶及黑色光刻胶、LCD/TP衬垫料光刻胶、TFTLCDArray用光刻胶等

半导体用光刻胶

G 线光刻胶、I 线光刻胶、KrF光刻胶、ArF光刻胶等

其他

CCD摄像头彩色滤光片的彩色光刻胶、MEMS光刻胶、触摸屏透明光刻胶、生物芯片光刻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光刻胶产业链覆盖范围非常广,上游为基础化工材料行业、精细化学品行业,中游为光刻胶制备,下游为电子加工厂商、各电子器产品应用终端。由于上游产品直接影响下游企业的产品质量,下游行业企业对公司产品的质量和供货能力十分重视,常采用认证采购的模式。由于对采购成本和认证成本的控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采购商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合作模式,新的供应商加入供应链比较困难。

       我国化工产品原料品种齐全,可以为光刻胶产业提供充足和价格低廉的基础原料供给,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差距,生产光刻胶的原料如引发剂、增感光刻胶树脂等被外资垄断导致光刻胶自给能力不足。当下电子产业链已经主要被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大公司控制,我国电子化学品供应商要突破现有的产业格局需要在研发、市场开拓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

光刻胶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7 年我国光刻胶需求量与市场规模连续增长,至2017年我国光刻胶需求量已达7.9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4.69%;市场规模达到5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59%。光刻胶需求量远大于本土产量,我国光刻胶产业仍有大量的发展空间。

2011-2017年中国光刻胶行业需求量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2011-2017年中国光刻胶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光刻胶行业产量达到7.56万吨,较2016年增加0.29万吨,其中,中国本土光刻胶产量为4.41万吨,与7.99万吨的需求量差异较大,说明我国供给能力还需提升。

2011-2017年中国光刻胶行业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2011-2017年中国本土光刻胶行业产量走势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2011-2017年,中国光刻胶均价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近几年,由于我国高端光刻胶产能的提升,光刻胶的均价也有所升高,2017年中国光刻胶的均价为7.35万元/吨。

数据来源:工信部

       光刻胶处于各行业产业链上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美方试图通过关税、禁运等途径对我国关键材料进行封锁、制约我国半导体及相关产业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快速推进半导体产业及关键材料、设备的国产化率,避免对产业链造成重创。

       从技术水平来看,PCB光刻胶是目前国产替代进度最快的,飞凯材料已经在高端的湿膜光刻胶领域通过下游厂商验证;面板光刻胶进度相对较快,目前永太科技CF 光刻胶已经通过华星光电验证;半导体光刻胶目前技术较国外先进技术差距较大,仅在G 线与I 线有产品进入下游供应链,北京科华目前KrF(248nm)光刻胶目前已经通过中芯国际认证,ArF(193nm)光刻胶正在积极研发中。

中国光刻胶处于进口替代关键时间点

主要类型

细分类型

国内规模(亿元)

年增速

国产化进程

PCB光刻胶(320-450nm

干膜光刻胶

32.1

7-8%

几乎全部进口,飞凯材料湿膜光刻胶已具备量产能力,下游验证较快

湿膜光刻胶

20

5-6%

光固化阻焊油墨

17.2

7-9%

自给率15%左右,国内厂家差距不大

面板光刻胶

彩色黑色光刻胶

5

10%

几乎进口,国内永太科技CF光刻胶目前已经通过华星光电验证未来将逐步放量

LCD触摸屏光刻胶

1.1-1.5

>10%

苏州瑞红占30%-40%,其他台湾新应材料及台湾凯阳

TFT正性光刻胶

5-6

<10%

大部分进口

LED光刻胶

g/i/h线365/405/433nm

2-3

25%

进口,国内自由基引发剂以久日新材料为主,阳离子引发剂销售以强力新材料为主

半导体光刻胶

磺化橡胶类光刻胶

0.3

10-15%

用于4-5分立器件,国内已基本完成替代进程

g/i线光刻胶

2

15%

目前北京科华、苏州瑞红已实现部分替代,其余来自台湾日本等法躲国家与地区

KrF/ArF光刻胶

5

20%

几乎全部进口,国内北京科华KrF光刻胶通过中芯国际认证,其他处于研发阶段,ArF光刻胶仅有北京科华立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从供应情况来看,随着玻纤下游各行业市场容量提升,叠加玻纤应用范围不断扩展,2012-2022年全球玻纤产量从530万吨增加至1041万吨,CAGR为7.0%;其中,中国玻纤产量从288 万吨增加至687万吨,CAGR为9.1%,2022年我国玻纤产量占全球比重高达66%,出口成为我国玻纤产业的重要需求环节。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近年来,中国盐化工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状态。2023年我国盐化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50.68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上年度有所回落,但整体波动较小。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盐化工产业不断提高发展速度,积极适应国家经济改革的大环境。

2025年01月17日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的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5.83亿元,2021年达到今年最高为35.39亿元,之后回落,2023年为23.27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0.74亿元。

2024年12月06日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2023年我国碳酸锰行业在下游需求増长以及锰矿供给减少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规模增长至66.23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3.82亿元。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的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3年,中国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从426亿元增长至560.31,增长率显著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水淡化项目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的增加、饮用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工业领域对高效、环保气体分离技术的迫切需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催化剂的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催化剂产量达到229.6万吨,2024年上半年为115.5万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催化剂需求的不断增加。

2024年1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