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国内外辐射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未来市场将规模不断扩大

        辐射加工是指利用γ射线和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被加工物体,使其品质或性能得以改善的过程。

        目前辐照技术服务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用钴-60 产生的 γ 射线进行辐照服务;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进行辐照服务;利用电子加速器发射的电子束撞击高原子序数的重金属靶转换而产生 X 射线进行辐照服务。

        辐射加工技术具有下列特点: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辐射加工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未来前景研究

        ①辐照过程不受温度影响,可以在低温下或室温下进行,因此辐照对象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②γ射线或能量高的电子束穿透力强,可均匀深入到物体内部,因此可以在已包装或封装的情况下进行加工处理;

        ③容易控制,适于连续操作;

        ④不必加其他化学试剂和催化剂,保证产品纯度;

        ⑤反应速率快,形成高效生产线。

        一、全球辐射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在政府扶持之下,辐射加工产业发展成为了节能、高效、无污染的新兴产业,形成了辐照灭菌服务、辐射化工、环境治理与公共安全保障等三大服务领域。

2013-2018年全球辐射加工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欧美日的辐射加工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辐照装置向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高度自动化、高射线利用率、高运行效率的方向发展,而且可以实现夜间设备运行无人值班。发达国家的辐射加工通常由合约灭菌商提供,合约灭菌商在提供辐照灭菌服务的同时还提供包括环氧乙烷熏蒸法在内的其他多种消毒灭菌服务。经过多年经营发展和多次并购重组,全球辐照灭菌服务市场集中度较高,并有继续集中的趋势。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几家跨国大型合约消毒灭菌商,如Sterigenics、Steris及Synergy Healthcare(Steris和 SynergyHealthcare 已完成合并)等,这些大型合约灭菌商都拥有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数十家消毒灭菌服务网点。

        辐射加工作为一种新工艺、新技术,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这项技术正在突破传统应用领域, 向现代科学技术前沿以及诸如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新领域渗透, 逐步形成更新的交叉应用学科。随着辐射加工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不断加深,预计未来国家辐射加工产业技术越来越成熟,产业应用越来越广泛,行业的市场也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24年全球辐射加工产业规模将突破1120.16亿美元。

2019-2024年全球辐射加工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市场上看,全球的辐射加工市场规模在2017年达到了880.43亿美元,预计未来仍将保持不断增长。

        二、我国辐射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辐射加工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产业规模有了较大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技术创新成果显著,人才培养得到重视。近30年来,在改革开放大环境影响下和原有的技术基础上,产业化进程发展较快,产值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5%,成为世界公认的发展最快国家。

        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公众素质的提高,市场需求空间将超过目前的数倍乃至10倍以上。同时,我国科研机构、大学蕴藏着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沉淀一大批可能产业化的科研成果。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企业经济实力的壮大,国内的辐射加工技术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并带动一批重点的新的产业增长点。

        我国辐照技术服务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下游领域的产品范围、技术水平还是专业性都存在着一定差距。国外发达国家重视核技术应用学科的交叉性,在跨行业技术合作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成果。目前,我国核技术应用在材料改性、无损检测、环境保护、食品与公共安全、仪器仪表、核医学等已初具规模,在辐照产品的种类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就发展趋势而言,欧美发达国家辐照技术服务装置向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高度自动化、高射线利用率、高运行效率的方向发展。近几年,虽然我国辐照技术服务产业在装置数量和辐照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整体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2013-2017年我国辐照加工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15、8、11、3、7。具体如下:

2013-2017年我国辐照加工相关专利申请数量
 

资料来源:SooPAT,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辐射加工市场规模达到了1093.5亿元,预计2018年将保持增长,达到1155亿元左右。

2013-2018年我国辐射加工产业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辐射加工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产业规模有了较大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技术创新成果显著,人才培养得到重视。近30年来,在改革开放大环境影响下和原有的技术基础上,产业化进程发展较快,产值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5%,成为世界公认的发展最快国家。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GDP增速趋缓。而辐射加工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与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相结合,形成新产业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经济发展的疲软反而给辐射加工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预计到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574亿元。

2018-2024年我国辐射加工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从供应情况来看,随着玻纤下游各行业市场容量提升,叠加玻纤应用范围不断扩展,2012-2022年全球玻纤产量从530万吨增加至1041万吨,CAGR为7.0%;其中,中国玻纤产量从288 万吨增加至687万吨,CAGR为9.1%,2022年我国玻纤产量占全球比重高达66%,出口成为我国玻纤产业的重要需求环节。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近年来,中国盐化工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状态。2023年我国盐化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50.68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上年度有所回落,但整体波动较小。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盐化工产业不断提高发展速度,积极适应国家经济改革的大环境。

2025年01月17日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的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5.83亿元,2021年达到今年最高为35.39亿元,之后回落,2023年为23.27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0.74亿元。

2024年12月06日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2023年我国碳酸锰行业在下游需求増长以及锰矿供给减少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规模增长至66.23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3.82亿元。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的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3年,中国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从426亿元增长至560.31,增长率显著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水淡化项目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的增加、饮用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工业领域对高效、环保气体分离技术的迫切需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催化剂的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催化剂产量达到229.6万吨,2024年上半年为115.5万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催化剂需求的不断增加。

2024年1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