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甜味剂行业代际更替优势及市场规模分析(图)

        甜味剂是指能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相对于蔗糖的最大优势是口感类似但价格优势明显,且大部分品种不提供热量。甜味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人工甜味剂由于性价比高占据代糖甜味剂的主要市场。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甜味剂产业市场竞争现状调研与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图:人工甜味剂性价比较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甜味剂的性价比以甜价比来度量,定义蔗糖的甜度为1,蔗糖市场价格在6000-7000元/吨,人工甜味剂性价比远高于蔗糖。目前蔗糖仍占据甜味配料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无热量、不参与新陈代谢的功能性代糖食品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以占饮料市场份额最大的可乐为例,近年来常规甜度可乐产量以每年将近3%的速度下降,而低糖可乐产量明显上升。

图:去糖化的下游食品饮料产品增长稳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常规甜度可乐产量下降明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果葡糖浆是由植物淀粉和异构化形成的淀粉糖晶,与蔗糖性质相似,蔗糖与果葡糖浆合计占据90%的甜味配料市场。饮料市场是甜味配料的最主要下游,据LuxResearch报告显示,全球70%的果葡糖浆及34%蔗糖产量用于添加饮料。随着消费者对低热少糖产品认可度的提高,无热量甜味剂将在饮料市场及其他甜品市场加速替代蔗糖。

图:全球甜味配料市场中蔗糖及果葡糖浆占比高达9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人工合成甜味剂目前已有六代:从第一代糖精开始,人工合成甜味剂历经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等六次更新升级。第六代纽甜尚处于导入期,市场份额占比较小。
表:安赛蜜性价比较高,三氯蔗糖功能性最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甜味剂的性能主要有安全性和口感两个维度,低代甜味剂安全隐患较高,国家政策禁止使用或严格限制添加量加速淘汰低代甜味剂。糖精和甜蜜素均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可逆的损害,糖精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污染,美日等发达国家均已禁用糖精和甜蜜素。

        我国对糖精实行定点生产、限产限销、总量控制,企业需要审批年度生产计划。目前我国具备糖精定点生产资质只有上海福新、天津北方、天津长捷及开封兴化。我国也对甜蜜素在食品中加入的量做了严格限定: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饮料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为0.65克/千克。

        第三代甜味剂阿斯巴甜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人工合成甜味剂,但自被批准使用后便一直争议不断。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把阿斯巴甜描述为“研究最彻底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其安全性“毋庸置疑”,但2009至2013年FDA接获的不良反应投诉中,超过75%的副作用是由阿斯巴甜所引起。当消费者对阿斯巴甜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时,厂商和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来进行干预,百事可乐在北美的“健怡”可乐中改用三氯蔗糖、委内瑞拉对于“零度”可乐的禁用即是佐证。

        甜味剂代际更替并非简单的新一代完全替代老一代,由于新一代导入期相对较长,性能虽好但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市场上通常会出现两代甜味剂共存占据大部分份额的情况。

        第四代甜味剂安赛蜜食用进入人体后不代谢、不积蓄,100%以原形物质从尿中排出体外,是目前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好的甜味剂之一。当浓度较高时,糖精、甜蜜素及安赛蜜三种甜味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味,通常只能在低端食品中单独使用或在中高端食品中作为复配甜味剂使用,而糖精和甜蜜素因口感难以调和及安全问题正逐渐退出市场,安赛蜜趁机逐步占据中低端甜味剂市场。

        第四代甜味剂安赛蜜呈寡头垄断格局。目前安赛蜜在全球主要有4家生产企业:金禾实业(12000吨)、苏州浩波(6000吨)、北京维多(1500吨)、德国Nutrinova(3000吨),合计占全球产能约90%。第二大厂家苏州浩波面临破产重组或搬迁,现金流较差下产量极不稳定,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安赛蜜全球主要有4大生产企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第五代甜味剂三氯蔗糖是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具有无能量、甜度高、甜味纯正、高度安全等特点,被誉为“近乎完美”的甜味剂。阿斯巴甜与三氯蔗糖口味自然,常与安赛蜜、果葡糖浆等混合复配得到需要的甜味,消费者对于阿斯巴甜的排斥使得厂商更多地使用三氯蔗糖。

        第五代甜味剂三氯蔗糖有效产能不足。目前全球仅有不到10家企业生产三氯蔗糖,产能较大的有英国泰莱(6000吨)、金禾实业(2000吨)、盐城捷康(1500吨)、常州牛塘(1000吨)。合计名义产能13500吨,但有效产能只有7600吨。目前全球需求约10000吨,有效产能低于需求,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库存紧张。

        2009年至2013年,三氯蔗糖在全球甜味剂中的市场份额由28%上升至35%,与阿斯巴甜的市场份额相当。未来随着三氯蔗糖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三氯蔗糖的市场占有率有望继续提升,其中中国市场增长最为迅速。

图:三氯蔗糖占全球甜味剂市场份额上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国内三氯蔗糖市场规模已超阿斯巴甜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以最新市价计算,国内人工甜味剂市场规模近80亿,高代甜味剂逐渐成为主流产品,其中三氯蔗糖市场规模已超过阿斯巴甜。目前国内糖精、甜蜜素以及阿斯巴甜的产能共有9.5万吨左右,暂不考虑甜味剂市场对成品糖的替代作用以及甜味剂行业的内生增长的情况下,从行业内部产品替代的角度,以目前安赛蜜与三氯蔗糖1:4的产量比例估算,我们预测在替代前代甜味剂50%产能的前提下,可为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国内市场带来25亿左右的替代增量。再考虑对蔗糖的加速替代及行业内生6%-8%左右的增速,安赛蜜及三氯蔗糖需求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

表:假设更替甜度比例下产能、产值增量估计,50%比例下产值增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S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行业大国,尽管产业局部领域距离全球领先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是发展规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截止2024年我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4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为1276.24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在以“能源金三角”为核心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已经培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到2024年底我国煤化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31万亿元规模,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54万亿元。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目前来看,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性资源,受到极高的重视。2025年上半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9亿元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近几年,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不断上马,而下游需求尚未有较大提升,存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如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在低位徘徊,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波动的状态,2021年受价格上涨推动,市场规模达到了1125.20亿元,随着产能扩张,2023年乙二醇市场规模940.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氟钛酸钾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0.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磷肥产业等的蓬勃发展,对磷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国内企业加大生产投入,提高供应能力,近年来,我国磷行业供应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磷行业主要产品黄磷、磷酸产量分别达到了85万吨、331万吨。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近年来,中国纯碱市场规模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但存在一定的波动。2023年中国纯碱市场规模约为853.36亿元,较2022年増长约140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部分大型纯碱企业的产能释放以及下游光伏等产业需求的増长。2025年上半年受市场供给过剩影响,纯碱价格持续下滑,使得市场规模远低于往年同期。

2025年10月04日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在我国甲醇的下游应用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作为化工原料制烯烃、甲醇燃料和作为化工原料制甲醛,其中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橡胶、塑料和纤维等;燃料方面,甲醇可以直接使用或与其他燃料混合使用,近年来,甲醇作为燃料的需求呈显著上升趋势;甲醛用于制造胶黏剂和涂料,广泛应用在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建筑行业。

2025年10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