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全球氧化硅产业链、渗透率及优势分析(图)

       1、碳化硅器件优势明显,是下一代功率半导体发展方向

       回顾功率半导体的发展历史,技术进步不断诞生新型的功率器件。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晶闸管,开启了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序幕。六十到七十年代是晶闸管统治功率器件的全盛时代;八十年代晶闸管与MOSFET共同主导了功率器件市场;到九十年代,晶闸管逐步让位于MOSFET及IGBT,中小功率应用MOSFET开始主导市场,IGBT则统治了中大功率应用。

 

图:功率半导体器件形态更新换代历史

       碳化硅和氮化稼是下一代功率半导体的核心技术方向。碳化硅器件的效率、功率密度等性能远远高于当前市场主流产品。受制于成本因素,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渗透率不到1%。我们判断技术进步将推动碳化硅成本快速下降,中长期看碳化硅器件将会是功率半导体的市场主流产品。

       碳化硅相对硅器件的优势

       相比硅基器件,碳化硅器件具备高耐压、低损耗、高效率的特点,是理想的功率管理元件。

       工作频率高:硅基IGBT一般工作在20Khz的频率,而碳化硅基MOSFET在1 OOKhz频率下依然能够保持高效率的运转。

       耐受温度高:碳化硅基器件能够耐受更高的工作温度,硅基IGBT最多在150-200度工作,而碳化硅基MOSFET在200-250度依然能够正常工作。

       效率高:碳化硅器件的开关损耗及导通损耗大幅降低。一般开关损耗是硅器件的15-30%,大幅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总结起来,碳化硅最核心的优势有两方面,一是开关损耗小、导通损耗小,因而能源利用效率远远高于硅器件,损耗仅仅为同等硅器件的15 %30 0/g二是模块尺寸小。由于碳化硅芯片能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与之配套的外围电容电感尺寸大幅缩小,碳化硅模块的尺寸往往仅仅为硅器件模块的1 /5。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纳米二氧化硅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图:硅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关键电子参数对比
 

       目前碳化硅器件主要用于600伏及以上的应用领域,特别是一些对能量效率和空间尺寸要求较高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光伏微型逆变器领域等应用。

图:碳化硅产品化的里程碑事件
 

       碳化硅器件的市场定位于功率在1 kw-500kw的应用,工作频率定位在10khz-10Mhz。

图:各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工作频率及工作电压
 

图:碳化硅功率器件年产值
 

       2、碳化硅重在中大功率,氮化稼重在中小功率

       碳化硅、氮化稼在应用领域上略有区分,碳化硅的优势应用领域集中在中大功率应用,而氮化稼集中在中小功率应用。


图:碳化硅与氮化稼应用领域的区分
 

       3、碳化硅成本不断下降,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2012年碳化硅二极管的成本是硅基肖特基二极管的5-7倍,碳化硅MOSFE丁是硅基MOSFE丁成本的10-15倍。经过3年时间,碳化硅二极管的价格下降了35%,碳化硅MOSFE丁的价格下降了50%。

       我们认为碳化硅成本将持续下降,驱动成本下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 4寸线向6寸线迁移的过程降低20-40%成本。

       (2) 碳化硅外延片技术在持续进步,颗粒污染等缺陷率在持续下降,推动芯片良率大幅上升。

       (3) 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经验的积累,碳化硅芯片制程工艺日益成熟,制造的良率在持续提升。

       目前碳化硅、氮化稼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应用领域受限于一些性能要求高的领域。整体来看,碳化硅器件的良率和硅工艺有着明显的差距。
图:碳化硅器件单价持续下降
 

       4、汽车应用将推动碳化硅快速上升

       汽车应用领域,碳化硅器件替代硅器件是确定的发展趋势。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应用领域在持续的拓展。早期碳化硅主要应用于功率校正电路(power factor correction电路),目前量产应用领域已经拓展至光伏逆变器、汽车车载充电机(onboard charger )。预计2019-2020年,电动车动力系统将导入碳化硅功率器件,进一步拓宽量产应用领域。

       目前Tier-1汽车供应链企业都在尝试导入碳化硅,积极开展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测试工作。丰田在2015年2月启动了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实车测试工作,路测原型车在PCU的升压转换器和电机控制逆变器搭载了碳化硅功率器件。据产业链调研信息,比亚迪已经在电动车车载充电机(charger on board)导入碳化硅功率器件。

图:配置碳化硅器件的丰田路测车辆
 

       碳化硅功率系统的BOM成本仅仅比硅基功率系统高60%。我们认为随着碳化硅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大规模替代硅基功率器件势在必行。当碳化硅/氮化稼工作在更高的开关频率,所需要的配套外围电子元件、冷却系统成本大幅降低。虽然论单个器件成本,碳化硅/氮化稼是硅基器件的5倍以上。但是论系统整体成本,碳化硅/氮化稼的与硅基器件的成本差距已经非常小。根据Yole数据,单个60kw碳化硅功率模块的BOM成本在732美金,而响应的硅基IG日丁功率模块的日OM成本约为458美金,碳化硅功率系统仅仅比硅基功率系统成本高出60%。

图:混合动力汽车的逆变器(含功率半导体)成本分拆
 


       5、国内产业链初具雏形

       碳化硅产业链可分为三个产业环节,一是上游衬底,二是中游外延片,三是下游器件制造。国外供应链体系主要有:

       衬底:Cree,  Rohm,  EPISIL

       EPI外延片:Cree,  Rohm、英飞凌、GE、三菱

       器件:英飞凌、Cree,  Rohm、意法半导体、美高森美、GenSiC、三菱

       碳化硅器件方面,国际上碳化硅S日D,碳化硅MOSFE丁均已实现量产,产品耐压范围600v-1700v,单芯片电流超过50A。

图:国际碳化硅产业链主要公司
 

       国内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碳化硅产业链体系。

       衬底材料:山东天岳、天科合达、河北同光晶体、北京世纪金光

       EPI硅片:东莞天域半导体、厦门瀚天天成

       器件:泰科天润、瀚薪、扬杰科技、中电55所、中电13所、科能芯、中车时代电气

       模组:嘉兴斯达、河南森源、常州武进科华、中车时代电气

       目前碳化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厂商与海外传统巨头之间差距较小,国内企业有望在本土市场应用中实现弯道超车。国内企业已经在碳化硅S日D形成销售收入,碳化硅MOSFE丁的产业化尚在原型器件研制阶段。另外国内已经开发出1700V/1200A的混合模块(硅IG日丁与碳化硅S日D混合使用)、4500V/50A等大容量全SiC功率模块。

图:国内碳化硅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行业大国,尽管产业局部领域距离全球领先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是发展规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截止2024年我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4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为1276.24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在以“能源金三角”为核心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已经培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到2024年底我国煤化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31万亿元规模,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54万亿元。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目前来看,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性资源,受到极高的重视。2025年上半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9亿元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近几年,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不断上马,而下游需求尚未有较大提升,存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如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在低位徘徊,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波动的状态,2021年受价格上涨推动,市场规模达到了1125.20亿元,随着产能扩张,2023年乙二醇市场规模940.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氟钛酸钾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0.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从“量”到“质” 我国正向“磷强国”进军 绿色转型与产业链优化成重要方向

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磷肥产业等的蓬勃发展,对磷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国内企业加大生产投入,提高供应能力,近年来,我国磷行业供应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磷行业主要产品黄磷、磷酸产量分别达到了85万吨、331万吨。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我国纯碱行业:供给过剩下价格持续下滑 未来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产业链协同趋强

近年来,中国纯碱市场规模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但存在一定的波动。2023年中国纯碱市场规模约为853.36亿元,较2022年増长约140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国内部分大型纯碱企业的产能释放以及下游光伏等产业需求的増长。2025年上半年受市场供给过剩影响,纯碱价格持续下滑,使得市场规模远低于往年同期。

2025年10月04日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双碳政策背景下绿色甲醇逐渐开启商业化落地,船舶、储氢等下游需求成为重要助推力

在我国甲醇的下游应用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作为化工原料制烯烃、甲醇燃料和作为化工原料制甲醛,其中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橡胶、塑料和纤维等;燃料方面,甲醇可以直接使用或与其他燃料混合使用,近年来,甲醇作为燃料的需求呈显著上升趋势;甲醛用于制造胶黏剂和涂料,广泛应用在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建筑行业。

2025年10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