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芳烃:我国大规模发展炼化,有望改变芳烃进口格局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芳烃市场运行态势及十三五运营管理深度分析报告
         我国芳烃供应存在缺口,目前大量依赖进口
         我国对芳烃的需求巨大,现在大量依赖进口,其中PX的缺口最为明显。随着下游行业向好,需求可能继续增长。2016年,我国进口纯苯159万吨,进口甲苯76万吨,进口对二甲苯1236.13万吨。

         PX在化工生产中尤为重要。对二甲苯(PX)通常从石脑油中提取,是PTA(精对苯二甲酸)的原料之一。PTA的应用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酯(PET)。聚酯包括纤维切片、聚酯纤维、瓶用切片和薄膜切片。近几年我国PX自给率也在不断下降,相当一部分PX需求由进口满足。2016年国内PX产量仅为977万吨,自给率仅为44%。

PX产销平衡现状/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从2016年PX进口结构中也可以看出,去年我国从韩国进口PX为58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7%。其次是日本,进口数量为24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9%。再次是台湾,进口数量占总量的11%。

2016年PX进口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与此同时,PX的下游需求仍在增大。PTA是PX最主要的下游产品,PX约占其配方的65%左右。截至2016年,我国PTA产能为4909万吨,产量为3164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64.5%,利用率处于历史低位。但是,由于纺织业等下游行业不断向好,一方面现有装置的负荷率将会上升,另一方面PTA新建产能也陆续投产,对PX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我国PTA产能、产量及产能利用率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我国PTA工厂开工率(%)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7年以来PTA工厂的开工率保持在65%以上,最高时超过80%。我国现有PTA产能为4909万吨,若2017年开工率能保持在70%左右,则PTA预计产量为3436万吨,需要PX原料为2234万吨左右。

         2017年的新增产能上半年的蓬威和远东,下半年的桐昆基本确定,总数为450万吨。新增PTA产能将进一步增大对PX的需求。假设新增装置统一从下半年开始运行,开工率也为70%,那么新增PTA装置的年内产量为315万吨,需要的PX原料为205万吨。

2017年计划新增PTA产能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根据上面的推算可以得出,我国2017年的PX需求量约为2439万吨左右。截至2016年底,我国PX产能为1397万吨。即使产能利用率为100%,供应缺口仍有1402万吨。
         PX现有产能利用率或有提升,新装置也将陆续投产
         我国2016年PX产量为977万吨,总产能为1397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65.4%。同时,近几年的PX产能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国内PX供应的巨大缺口,另一方面是逐年下降的产能利用率。

我国PX产能、产量及产能利用率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未来两年内,约有1154万吨/年的PX新建装置投产。其中包括浙江石化400万吨/年芳烃项目和恒力石化434万吨/年芳烃项目。若新建装置能顺利投产,到2018年底时,加上现有的1388万吨国内产能,预计有2542万吨。

         按照2015-2016两年PX产能利用率70%测算,那么到2018年底,我国PX产量将为1779万吨。2016年我国PX的表观消费量为2150万吨,即使不考虑需求的增长,需求缺口缩小,极大改善我国芳烃对外依存度高的局面。

2017年至2018年我国PX装置投产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我国PX未来或扭转进口格局,完全实现自给
         要明确的一点是,技术不是限制我国PX产量的主要原因。此前全球仅美国UOP公司和法国IFP公司掌握芳烃成套技术,技术市场形成垄断。后来,中国石化攻克技术难题,于2011年系统性解决芳烃生产全流程工艺难关,成果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国际上与UOP公司和IFP公司比肩并立的三大聚酯产业链技术专利商之一。之所以此前的PX产量一直很低,主要因为公众对PX存在认知误区,对PX生产和设备新建存在抵制行为。因此,我国一直无法实现PX自给自足。

         根据已有的统计信息,PX产能在2018年底将达到3431万吨/年,其下游产品PTA产能在2017年底至少为5360万吨。假设PTA产能在2018年没有增加,那么满负荷的PTA装置对PX需求为3484万吨/年,仍超过PX总产能。

         未来的PX究竟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在PX的供应方面,要关注PX装置的开工率是否会上升。这取决于企业和公众是否实现有效沟通,使其消除对PX的误解,提高PX生产率。若PX的开工率无法有效提升,未来仍有可能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在PX的需求方面,近端关注是否有PTA新建装置,远端关注下游长丝、纺织行情。若PTA新建装置继续增多,或长丝、纺织行情继续向好,对PX的需求会继续增加,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若下游行业热度缓解,有可能会出现PX供大于求的局面。

         无论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新装置的投产,未来我国PX自给率会大大提升,进口依赖度会显著降低,在聚酯产业链上逐步实现自给自足。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苯乙烯产能保持扩张 中国苯乙烯行业将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全球苯乙烯产能保持扩张 中国苯乙烯行业将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乙苯催化脱氢法在国际上的产能占比在80%左右。虽然这种方法具有耗能低,投入低,以及乙苯转换率高等特点,但是它对于工艺把控和催化剂的选择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生产一吨苯乙烯需要0.79吨纯苯加上0.29吨乙烯。由此可以得到苯乙烯生产成本的公式为:苯乙烯生产成本=0.79*纯苯价格+0.29*乙烯价格+1000~1500

2024年09月04日
聚苯乙烯行业:上游苯乙烯价格波动较大 高抗冲聚苯乙烯市场潜力较足

聚苯乙烯行业:上游苯乙烯价格波动较大 高抗冲聚苯乙烯市场潜力较足

2023年国内苯乙烯价格总体呈现“震荡下跌-上涨-震荡回落”的走势2023年苯乙烯价格下跌月份数多于上涨月份数,其中7月上行幅度最大,达到15.29%,6月下行幅度最大,达到8.34%,2023年国内苯乙烯现货年均价为8377元/吨。2024年上半年,受纯苯支撑,苯乙烯价格一路向上,苯乙烯价格区间为8400-9800元

2024年09月03日
PTA稳定供给 国内聚酯纤维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日益凸显

PTA稳定供给 国内聚酯纤维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日益凸显

2023 年 PTA 行情总体呈现“M”型走势,主要逻辑围绕着成本与供需两方面进行演义,前三季度在原油与 PX 支撑 PTA 价格上涨;四季度海外宏观经济疲软,成本支撑减弱,价格呈现震荡下行态势,但年底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

2024年08月22日
我国甲醇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且进口依赖度较高

我国甲醇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且进口依赖度较高

近年来,中国甲醇行业产能增速维持放缓态势,企业间兼并重组、集团化、大型化及链条延伸化等发展特点尤为明显。2023年,我国甲醇总产能约10700万吨,新增甲醇装置投放超过630万吨。

2024年08月19日
新能源车及储能发展下我国包覆沥青市场供需两旺 目前尚未形成绝对垄断格局

新能源车及储能发展下我国包覆沥青市场供需两旺 目前尚未形成绝对垄断格局

2023 年乙烯焦油市场价格走势前期走势上行,后期下跌,而后窄幅上调,中国乙烯焦油市场均价 4150 元/吨,较 2022 年价格下调 1100元/吨左右,跌幅 21%,主流乙烯焦油价格参考 3900-4200 元/吨,个别高位 4500 元/吨有存。

2024年08月08日
我国预浸料行业:市场供需两旺 但产品应用仍集中在相对低端的体育休闲产业

我国预浸料行业:市场供需两旺 但产品应用仍集中在相对低端的体育休闲产业

从供应规模来看,由于下游需求不断增长,国内预浸料供应规模不断增长,2019年行业产量为2.04亿平米,2023年为2.6亿平米。

2024年08月02日
我国稀土顺丁橡胶行业:市场迎来良好发展时机 产品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稀土顺丁橡胶行业:市场迎来良好发展时机 产品国产替代空间大

稀土顺丁橡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成为欧美市场的主流产品。由于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对高性能轮胎的需求有限,稀土顺丁橡胶市场需求始终处于低位。

2024年07月31日
我国再生橡胶制造行业供需规模稳增 但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我国再生橡胶制造行业供需规模稳增 但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我国再生橡胶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总体增长态势,2020年由于全球橡胶需求降低,导致再生橡胶价格下滑,导致市场规模有所减少,2021年再生橡胶行业市场开始恢复,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为369.8亿元。

2024年07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