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的经营模式、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1、行业的经营模式
由于改性塑料与所应用的终端产品联系紧密,具备一定的定制化需求,行业内企业一般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的经营模式,客户存在新产品开发需求时,企业根据其性能对产品配方进行设计开发,研发后交由客户对样品进行验证,一旦配方设计得到客户认可,企业便根据客户订单组织安排生产,并根据客户指定交货时间进行产品交付。
因此,由于改性塑料产品与终端产品联系的紧密性,能够在前期即介入终端产品设计、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2、行业的周期性
改性塑料产品市场需求受其下游汽车、家电、塑料包装等行业的市场需求的影响,上述行业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基本保持一致,因此改性塑料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并与我国宏观经济周期呈现一定的关联性。
3、行业的季节性
改性塑料行业的季节性由其下游行业的季节性所决定。
在汽车制造领域,通常年底是汽车的销售旺季,往往从9 月份开始汽车产量开始增加,从而带动汽车用改性塑料需求的增加。受此影响,改性塑料产品一般四季度的销量相对较高,其他季度总体保持平稳。
在家用电器领域,空调等家用电器产品通常在每年的3 月至6 月需求较为旺盛,而冰箱、洗衣机等则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产品生产对改性塑料的需求受到家电零部件供应周期、不同家电企业新品研发周期差异的影响。
塑料包装下游主要包括日用品、食品、电子产品等消费品市场。
总体来看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4、行业的区域性
改性塑料行业的区域性分布特点是由其下游行业的集中度及地域分布特点决定的。
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下游生产企业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受相关产业集群地理分布影响,国内改性塑料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塑料包装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其中大部分企业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情况较为激烈,没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二)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
改性塑料行业上游行业为石化及煤化工领域,其主要为本行业提供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基材树脂及其他助剂材料;改性塑料行业下游市场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家电零部件、塑料包装等领域。
1、上游行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行业最主要的原材料为各类基材树脂,其主要由原油提炼而来,其产量及价格也与原油保持高度相关。
产量方面,我国是原油产销量大国,石化产业也非常发达,因此对于各类基材树脂供应充足,能够充分满足改性塑料生产需求;价格方面,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危机及新能源替代等影响,原油需求不断放缓,导致原油价格总体相对较低,从而使得各类基材树脂价格也处于相对低位。
另外,根据国家相关鼓励煤炭深加工、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国内的煤化工产业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也逐步开始供应制造各类基材树脂必须的原材料,未来市场供应量充足。
2、下游行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行业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家电零部件、塑料包装等行业,因此,下游消费品的行业景气度和发展趋势会对行业的需求带来明显影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扩大内需的消费刺激政策的实施,下游行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或趋于稳定,对市场需求稳步提升。
首先,汽车行业发展向好。
在增量上,由于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市场整体规模将继续稳步增长,从而拉动改性塑料产品需求的上升。
据统计,2011-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始终保持增长趋势,产量累计达到10804.24万辆,2015年最高为2450.4万辆,占总比例的22.67%;2011年最低为1841.64万辆,占总比例17.04%。
在存量上,汽车轻量化和节能环保的趋势将加速该行业以塑代钢,具备重量轻、低挥发、消音减震、增强增韧、隔热阻燃等诸多良好性能的改性塑料将获得较大的增长机会。
其次,我国家用电器市场逐步趋于成熟,未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准提升和家电行业内部差异化竞争的内在驱动,改性塑料在增强增韧、耐候阻燃、外观优良、环保抑菌等性能上的优势将在尤其是高端家用电器上得到充分体现,其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有效驱动改性塑料行业发展。
此外,塑料包装由于其节省原辅材料、重量轻、运输方便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在日用品、食品及电子等各个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领域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我国日用品、食品制造业及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持续发展,也将进一步带动塑料片材产品需求的增长。
传统行业拉动改性塑料需求的同时,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对改性塑料的需求。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在节能要求与改性塑料带来的汽车行业轻量化趋势相契合,可有效抵消重电池组带来的汽车重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改性塑料具备良好的熔融、易成型等多种性能,在3D 打印耗材方面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随着部分企业通过对改性塑料技术及配方的深入开发,改性塑料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并逐步应用于航天、高铁等高端领域,势必将进一步利好本行业发展。
(三)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技术壁垒
改性塑料的核心在于技术配方。
一方面,在配方设计中,虽然主要原材料大体保持不变,但改性助剂的品种、数量的变化都会引起产品性能的大幅变化,甚至会产生性能截然不同的产品,虽然一些通用品种的配方处于市场公开状态,但是高性能的专业型改性配方却被各细分领域内的领先企业所掌握。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客户需求不同,对改性塑料性能的要求也不同,且汽车整车厂商、家电厂商等出于竞争考虑,尽量缩减新产品开发周期,通常要求材料供应商在较短时间内为其提供能够满足其性能需求的改性塑料产品,因此需要改性塑料企业具备深厚的技术研究及配方设计基础,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同时,由于改性塑料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改性塑料企业需要持续开发出能够满足下游市场需求的产品,对改性塑料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要求较高。
而自主研发改性塑料配方的能力不仅与企业人才技术实力紧密相关,更需要企业在行业内的长期经验积累。
2、客户壁垒
改性塑料主要应用于汽车及家电产品制造,上述领域企业对其供应商在产品质量、研发能力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通常对于供应商建立完善的认证体系。
一旦行业内企业进入其供应商体系,与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则双方后续稳定合作能够得到保障,从而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企业拓展其他客户提供经验支持。
由于汽车、家电等产品一般为工业化和批量化生产,下游企业在培育出品质和服务可靠的供应商后不会轻易更换,在研发设计下一批次产品时也会优先考虑具备一定合作基础和实力的供应商。
可见,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对于行业内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新进入企业往往不具备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客户资源,因此在其成立初期,难以与行业内较为成熟的企业进行竞争,从而不利于其快速发展。
3、资金壁垒
本行业对于企业资金实力要求较高:首先,基于为客户快速提供产品的要求,企业需要储备大量的原材料,以保障大规模产品的生产,因此需要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原材料的采购;其次,随着改性塑料产品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同一客户存在着采购不同型号产品的需求,因此本行业企业需具备多品种、多型号、定制化生产能力,企业需要购置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满足多家客户产品批量化生产需求,从而对设备购置资金产生较大需求;最后,本行业上游一般为国内或国外的大型石化企业,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原材料供应上具有一定的主导性,而下游产业多为汽车零部件和家电零部件领域,通常要求供应商提供一定的账期,因此也要求改性塑料企业需要拥有相对充裕的资金用于日常经营。
由此看来,资金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进入本行业并获得持续发展。
4、规模壁垒
规模化生产是改性塑料行业内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对于汽车零部件和家电零部件领域客户而言,通常对改性塑料需求较大,因此要求材料供应商具备规模化的产品生产能力,以保障其新产品迅速推广和优势产品的持续充足供应;另一方面,规模化经营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促使其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有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新进入企业即便能够组建规模化的产品生产线,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经验支持,难以将生产设备最大化利用,因此短时期内难以满足客户的大批量订单需求,同时其产品不具有价格优势,因此较难在行业竞争中获得胜利。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国内消费升级助推下游行业蓬勃发展
进入21 世纪后,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促使国内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同时,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经济能力较强的居民对生活品质也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带动国内消费整体升级。
一方面,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能够满足人们对家务及舒适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我国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产品需求不断释放,而随着智能家电的不断发展,未来家电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汽车及家电等领域向轻量、轻薄方向发展,塑料产品在上述领域的应用比例不断扩大,而改性塑料兼有塑料基材和助剂材料的综合性能,因此应用需求更加旺盛,随着我国汽车和家电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改性塑料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市场空间。
(2)内资企业崛起推动国产改性塑料应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引进外资方式推动国内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行业快速发展,而随着内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逐步增强,国内品牌迅速崛起,在汽车制造领域,凭借贴近国内消费需求的便利,比亚迪、吉利、奇瑞、江淮等内资汽车整车厂商快速发展壮大,并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在行业内占有重要地位;在家用电器领域,海尔、美的、康佳、创维等国产品牌已经成为国内居民购买的重要选择。
国外的家电、汽车制造等行业继续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国内的相关行业的内资企业生产能力逐步上升,带动中国国内市场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改性塑料需求市场之一。
随着内资汽车制造及家用电器厂商的逐步崛起,其更加倾向采用国产改性塑料产品,一方面,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经过多年发展,部分企业已经具备较强的配方设计能力,产品性能能够充分满足其材料需求;另一方面,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具有本地化服务优势,能够对下游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满足其产品较短周期的开发需求,同时国产改性塑料产品具有价格优势,能够持续为客户提供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产品及快速响应的服务。
(3)技术进步促使改性塑料应用领域拓宽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综合性能超越钢铁等材料,实现对其他材料的有效替代,逐步扩大改性塑料的适用范围。
一方面,对于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等对改性塑料用量较大的领域,通过对不同部件的性能要求分析,选择合适的塑料基材及助剂,使得改性塑料能够满足特定需求,从而促使改性塑料在上述领域应用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现有改性塑料产品配方的持续研究开发,有效提高产品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方面的性能,实现其改性塑料在航天、高铁等高端领域的拓展应用。
与目前国家对汽车、家电产品的绿色节能环保鼓励政策相呼应,我国改性塑料行业持续的技术进步促使改性塑料更加具备环境友好性。
可降解塑料、更轻更强的改性塑料产品不断被研发生产出来。
同时,根据知名咨询公司SmarTech2014年8 月发布的《未来10 年,塑料在3D 打印市场的应用预测》及2015 年12 月发布的《复合材料:3D 打印机遇2015》等报告,部分改性塑料因其良好的颜色、熔融、易成型等性能在3D 打印时代到来之际迎来增长机遇,未来应用潜力较大。
(4)国家政策鼓励保障行业健康稳定运行
改性塑料作为新材料产品,属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范畴,因此受到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为行业健康稳定运行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分别将能够实现轻量化的复合材料产品作为优先和鼓励发展的领域;《中国制造202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则为改性塑料技术发展确立方向。
在上述鼓励性政策的指引下,首先,包括改性塑料在内的复合材料研发、创新及人才培养将得到国家财政、税收和制度性的支持,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的科研创新体制将有利于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缩短与国外进驻企业的技术差距;其次,国家鼓励改性塑料等新材料在下游行业的产业化应用,发挥复合材料在节能、环保等性能上的优势。
在国家鼓励政策指引下,改性塑料产业将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5)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直接推动本行业的发展
2005 年,我国第一个针对汽车燃油消耗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正式实施;2014 年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和质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对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的车企采取多项惩罚措施;新修订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强制性标准于2016 年1 月1 日起执行,每年将设置油耗达标值,直至到2020年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 升/100 公里。
近几年,中国亦饱受雾霾污染问题的困扰,鉴于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加快节能汽车的推广应用,减轻汽车重量,实现汽车轻量化、节能化是大势所趋,而愈趋严格的油耗法规,也促使所有汽车制造企业不遗余力地开发汽车轻量化技术。
除了高强度钢材和铝镁合金的使用,汽车轻量化最重要的手段是改性塑料的开发与应用,譬如,采用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材料制作的车身与钢制车身相比,可降重35%;如果采用碳纤增强复合材料,则可降重60%以上。
目前“以塑代钢”已经从汽车结构件扩展到整个汽车的内外饰件和结构件,未来车身都有可能改用改性塑料,将极大推动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
2、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目前,尽管我国改性塑料行业技术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国内仅少部分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差异化配方设计,国内多数改性塑料企业受制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仍不具备独立技术研发能力,导致市场上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改性塑料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仍需要通过进口,可见企业核心技术的缺乏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障碍。
(2)跨国企业进驻加剧市场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石化巨头加快了在亚太地区设立生产基地的步伐。
目前,在我国设立改性塑料生产基地的国外大型企业包括美国杜邦、普立万、德国巴斯夫公司、韩国LG 化学、锦湖石油化学株式会社、荷兰帝斯曼公司等。
上述公司在高端改性塑料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随着其在国内市场运作经验的积累,以及生产和运营成本的日趋合理,其产品存在较大的降价空间,对国内生产企业占据的中低端市场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从而进一步加剧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的竞争。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