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化工产业日渐注重环保式发展

         导读:中国化工产业日渐注重环保式发展,解决中国现实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务之急。消除中国经济要发展、环境要改善的瓶颈,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实行改革,着力点是强化我国经济与环境政策的联动。

         参考《中国石油化工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14-2018)

         化工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刻不容缓。

         伴随我国化工产业快速发展,污染排放量不断上升。我国燃煤和重化工业造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烟尘、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解决中国现实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务之急。消除中国经济要发展、环境要改善的瓶颈,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实行改革,着力点是强化我国经济与环境政策的联动。化工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是时代的要求。

强化源头控制

         强化项目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缺乏整体性、战略性,产业布局缺少统筹,遍地开花,是我国化工产业的突出问题。一些煤炭富集区片面强调对煤炭的开发利用,忽视资源环境承载和约束,发展煤化工项目存在盲目性;一些企业则顺水推舟,借着地方政府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等政策要求,以发展煤化工圈占煤炭资源。相关资料显示,规划和新增煤化工产能中,相当一部分是地方政府批准的。

         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考虑将化工产业纳入直接审批的建设项目目录,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并结合国家有关化工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严格控制规划布局、限制总量,提高新型化工产业准入门槛,及时遏制化工产业盲目、无序发展的态势。

         尽快颁布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议尽快开展煤化工产业发展战略环评,探索煤炭富集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制定差别化的环境管理政策和调控手段,突破西部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强化环境保护协同控制政策,做好编制综合名录工作。编制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就是要通过对产品、工艺、设备进行深入分析、科学论证,来反映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有差别化的政策,将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价值内化为企业内部成本,强化企业的生态环境责任。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差别化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监管政策,遏制“双高”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鼓励企业采用环境友好工艺,逐步降低重污染工艺的权重,并加大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投资,达到以环境保护倒逼技术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

强化末端治理

         在化工企业实现完全的零排放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可能的。提高末端污染物排放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零排放”作为一种废水污染控制模式,开始在一些煤化工项目进行示范。但从总体而言,煤化工项目“零排放”仍面临投资巨大、处理成本高、处理工艺能耗高、浓缩物易形成二次污染等众多技术及管理难题。

         石油化工生产对水的污染相当严重。石油开采、加工都需要水。同时,在石油的运输过程中,有时会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造成石油在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也会污染水源。

         因此,首先要切实加大环保投入。其次要利用先进技术与现代化手段,搞好环境保护。对还未建立远程在线监控系统的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测,确保做到稳定达标排放。要优选工艺流程与优化工艺操作,在废物的处理上,结合现在的生物技术降低污染。

严格实施总量控制

         实施总量减排政策,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强制性地转变发展方式。实际上,就是采取经济与环境融合的政策,在发展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

         除了要继续重视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这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外,特别要重视关于PM2.5以及针对有毒有害物质、营养性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减排政策的制定。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总量倍减计划,对于华北6省联防联控区中的重点控制区和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城市,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现役源2倍消减量替代,一般控制区实行区域内现役源1.5倍消减量替代。

         在2015年后,碳减排工作逐步强化,一方面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碳排放背后有着对国家利益的深远谋划。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减排框架,一方面可以加速推动自身节能减排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确立减少碳排放的国际道义体系,使其通过技术壁垒打压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产品出口的行为获得合法性。根据对中国经济、产业中期发展趋势的分析,环境保护的中期路径,主要是通过在重化工业中推进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技术,来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形成顶层到底层的良性互动

         架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治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环境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进行适当干预,以保障公众的信息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非常有必要。应实施更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利于公众参与、监管、维权,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的共同治理。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基本上是完善的,关键在于实施机制的软化,从执法的机制与体制上进行改革是根本选择。

         统筹考虑产业布局与地方收益的关系,平衡各方利益,从根源上消除资源富集区发展陷入“资源依赖”的体制性原因。应完善政绩考核体系,从制度上消除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开工程、上项目刺激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改变政府为化工产业高速、盲目发展做“推手”的角色,使市场调控机制在推动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只有从顶层到底层的上下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与环境政策的联动,走出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困境。这种互动既包括环境保护的制度政策设计与执行,也包括工业的组织形态与生产方式转变,更包括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与问责。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3-丁烯-1-醇产销率不断走低 行业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国产

我国3-丁烯-1-醇产销率不断走低 行业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国产

我国3-丁烯-1-醇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稳定波动态势,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0.74亿元,2024年达到10.78亿元,主要受制于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价格战与营销策略(如优惠促销)导致市场短期需求波动。

2025年07月22日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地区市场规模领先 海外巨头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掌控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地区市场规模领先 海外巨头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掌控

气力输送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并在技术及设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气力输送系统行业已成为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上半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亚洲地区占比29.91%,北美地区占比32.00%,欧洲地区占比33.41%。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ePTFE膜行业存在较高资金、技术及客户壁垒 未来市场增长动能仍保持良好状态

我国ePTFE膜行业存在较高资金、技术及客户壁垒 未来市场增长动能仍保持良好状态

我国是全球ePTFE膜行业最主要的市场,2024年国内ePTFE膜市场规模约为14.25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随着新领域的不断挖掘,以及国产替代下国内企业供给端持续扩大,未来行业增长动能依旧保持良好的状态。

2025年07月17日
咪鲜胺行业:欧美、日本、南非等国已大面积推广 国内现有企业利润空间较高

咪鲜胺行业:欧美、日本、南非等国已大面积推广 国内现有企业利润空间较高

咪鲜胺可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随配随用,也可用于种子、苗木处理以及水果保鲜等。欧洲、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南非、以色列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大面积推广。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呈现出高性能、多样化等特点

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呈现出高性能、多样化等特点

碳化硅窑具以其优异的耐高温、耐磨损、导电性能优良等特性,在玻璃、陶瓷、冶金、化工等高温窑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碳化硅窑具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销量规模达到了20.84万吨。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覆膜铁市场需求持续高涨 应用不断拓展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覆膜铁市场需求持续高涨 应用不断拓展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覆膜铁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包装、化学包装、消费品包装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应用不断拓展,我国覆膜铁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0至2024年,我国覆膜铁市场规模从11.41亿元增长至15.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8%。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甲醇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产能显著增加 制烯烃需求仍是最大单一需求板块

我国甲醇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产能显著增加 制烯烃需求仍是最大单一需求板块

在产能方面,近年来,中国甲醇新增产能不断投放,甲醇产能总体呈增长趋势。2023 年国内甲醇产能达到10619万吨,新增产能为672万吨。2024 年甲醇新增投放产能为 636万吨,整体产能将达 11255万吨。现阶段中国甲醇行业产能增速维持放缓态势,在严格落实 “双碳” 政策指引下,国内煤化工新增产能释放比较困难。

2025年06月24日
我国电子大宗气体行业: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市场呈现“1内资+3外资”格局

我国电子大宗气体行业: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市场呈现“1内资+3外资”格局

近年来全球晶圆厂的加速扩建和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积极募资扩产,都为电子大宗气体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我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2016-2024年,我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由53亿元增长至118亿元,2016年至2025年CAGR为10.52%。

2025年06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