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L-天冬氨酸生产方法分析

  导读:我国L-天冬氨酸生产方法分析,首先利用少根 根霉(RhizopusarrhizusA.Fisch)发酵产生反丁烯二酸,再接种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Hauser)发酵生 产L-天冬氨酸。发酵法是早期工业化生产L-天冬氨酸的主要方法,其生产周期长,副产物多,生产成本较高且技术风险大,限制了当时的L-天冬氨酸产品仅应 用于医药领域。

  L-天冬氨酸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田边制药公司利用反丁烯二酸发酵技术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之后,又在固定化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固定化大肠杆菌细胞法连续生产L-天冬氨酸。1973年,Chibata等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天门冬氨酸酶,包埋在交联聚丙烯酰胺中制成固定化酶,催化富马酸和氨合成L-天冬氨酸。1985年,日本三菱石油化学公司利用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flavumOkumuraetal.)游离细胞将富马酸转化为L-天冬氨酸。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制生产L-天冬氨酸,80年代中期采用固定化细胞法进行了生产中试,随后进行了工业化生产。由于固定化细胞法工艺设备投入多,技术要求高,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2000年,王雪根等研制出游离整体细胞法替代固定化细胞法工业化生产L-天冬氨酸,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到目前为止,工业化生产L-天冬氨酸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发酵法、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法和游离整体细胞法。另外,以马来酸(顺丁烯二酸)与氨水为原料可生产DL-天冬氨酸,由于目前仍未发现DL-天冬氨酸的有效拆分方法,因此该方法未用于L-天冬氨酸的工业化生产。现将L-天冬氨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总结如下。

  1传统发酵法

  传统发酵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L-天冬氨酸,主要有单菌种发酵和双菌种发酵两种方法。单菌种发酵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利用黄色短杆菌(B.flavum)或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fra-diaeWaksmanandHenrici)作为生产菌株,发酵生产L-天冬氨酸;双菌种发酵法同样以葡萄糖为碳源,首先利用少根根霉(RhizopusarrhizusA.Fisch)发酵产生反丁烯二酸,再接种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Hauser)发酵生产L-天冬氨酸。发酵法是早期工业化生产L-天冬氨酸的主要方法,其生产周期长,副产物多,生产成本较高且技术风险大,限制了当时的L-天冬氨酸产品仅应用于医药领域。

  2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法

  固定化酶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酶制剂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包埋、吸附或交联处理,使酶在固相发挥催化作用。以富马酸和氨为原料,通过固定化L-天冬氨酸酶(E.C.4.3.1.1)催化,可以连续生产L-天冬氨酸。L-天冬氨酸酶的生产菌株主要包括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CastellaniandChalmers)。固定化酶法需要进行酶的分离,固定化后酶的稳定性降低。为了简化操作,减少酶的活性损失,在其基础上研发了固定化细胞法。固定化细胞法具有利用率高,产物易于纯化等优点,但是其缺点同样明显,如细胞半衰期较短,固定化操作较复杂,对设备要求高。

  3游离整体细胞法

  固定化法生产L-天冬氨酸由于其工艺上的限制,进一步技术改进几乎不可能。与之相比,游离整体细胞法由于其简洁的工艺流程、较少的设备投资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游离整体细胞法生产L-天冬氨酸是以富马酸和氨为原料,利用产生L-天冬氨酸酶的菌种,将原料直接转化生产L-天冬氨酸。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是采用遗传育种技术,经过筛选和遗传稳定性实验,选育活力高、产酶快的优良生产菌株,直接高效生物转化富马酸生产L-天冬氨酸。我国研发使用的游离整体细胞法生产L-天冬氨酸工艺路线成熟,运行稳定,生产效率高,产品平均收得率可达99%,产品品质优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蛋氨市场专项调研及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3-2017)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的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3年,中国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从426亿元增长至560.31,增长率显著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水淡化项目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的增加、饮用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工业领域对高效、环保气体分离技术的迫切需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催化剂的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催化剂产量达到229.6万吨,2024年上半年为115.5万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催化剂需求的不断增加。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辣椒碱行业:产需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总体分散竞争程度高

我国辣椒碱行业:产需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总体分散竞争程度高

辣椒碱的应用领域继续拓展,除了传统的食品、医药领域外,还开始涉足护肤品、化妆品等新兴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天然、健康、安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辣椒碱作为一种天然生物碱,其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辣椒碱行业市场规模从124.19亿元增长到了145.19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双碳”背景下将迎新发展契机 外资企业技术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双碳”背景下将迎新发展契机 外资企业技术占据领先地位

受益国家政策推动,2019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达79.31亿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府推动可降解塑料渗透进一步上升,2020年以来随着部分厂家产能扩张,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保持稳步上升,到2023年超过172亿元。

2024年11月04日
我国OCA光学胶行业领域应用不断拓展深化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化趋势明显

我国OCA光学胶行业领域应用不断拓展深化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化趋势明显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OCA光学胶的需求持续增长,使得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我国OCA光学胶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4.11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53.36亿元。

2024年10月30日
2024年中国苏氨酸行业发展概况:饲料、食品和医药领域将成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2024年中国苏氨酸行业发展概况:饲料、食品和医药领域将成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需求方面,国内苏氨酸需求的稳定增长,2016年全球总需求量为52万吨,2023年已经达到81万吨,这是支撑苏氨酸价格近年来震荡上升的主要原因,不过近两年来产能增长较快,使得持续增长的需求仍然无法满足新增产能,让近年来的苏氨酸价格下滑。

2024年10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