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二五”安徽水泥行业发展规划

      内容提示: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制品等水泥深加工业。鼓励大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小企业改造为水泥粉磨站,合理布局新建水泥粉磨站,其规模不小于年产60 万吨。鼓励推广节能粉磨、矿渣微粉细磨等技术。

      2012-2016年中国水泥熟料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一)水泥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水利、交通、保障性住房等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这将对水泥行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展望“十二五”,我省水泥行业总的目标是稳定规模,提高效益,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的联合重组步伐,提高产业集中度;以节能减排为核心,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随着国内水泥熟料产能的过剩、上游原燃材料价格的上涨,水泥企业将面临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局面,企业要更加注重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品牌等综合实力;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又一个必然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仍将是产业发展上水平的重要途径。

      未来五年,作为我国水泥行业的领军企业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海螺集团,将大力推广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技术,而他们的成功经验将在安徽及全国的水泥行业迅速推广,使水泥企业成为城市环境的净化器,成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体。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自主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节能型、环保型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推进企业和行业信息化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支持企业的改善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项目。制止不符合标准的水泥进入市场,促进我省水泥工业的结构性调整。

      进一步推进水泥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链结构。提高水泥工业集聚的层次,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技术储备,使企业生产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和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实现水泥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到2015 年,全省水泥产量0.9 亿吨,熟料产能1.5 亿吨(其中:沿江水泥熟料生产基地11 000 万吨;巢湖水泥熟料生产基地2 800 万吨;沿淮水泥熟料生产基地850 万吨;淮北水泥熟料生产基地600 万吨)。海螺集团在安徽省的水泥及熟料生产能力达1.3 亿吨(水泥0.4 亿吨,熟料0.9 亿吨);新型干法水泥、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产量都要有较大增长;全省水泥生产要全部采用大型新型干法工艺(全省除十几座JT 窑外已无其他立窑生产企业);水泥散装率达到60%以上。

      到2015 年,全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和原材料消耗均比2010年降低9%。全行业“三废”治理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全省吨水泥综合电耗平均90kWh,吨水泥熟料标准煤耗107kg,水泥窑系统废气余热利用率80%;吨水泥生产污染物排放低于0.25kg、二氧化碳排放低于0.2kg。

      到2015 年,水泥企业平均产量规模由40 万吨提高到100 万吨左右,产量前10 户企业平均生产规模600 万吨以上,产量前10户企业生产集中度60%以上。全行业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

      (三)发展重点和规划布局

      坚持“控制总量、提升效益、改善生态”的原则。水泥行业要控制总量,提高单线产能,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全面推广应用余热发电、利用水泥窑处理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等技术。加速淘汰直径3.0 米以下的水泥磨机(生产特种水泥的除外),优化水泥工业生产力布局,促进我省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禁止建设新型干法以外的其它水泥生产线,重点支持海螺集团、皖维水泥公司、上峰水泥公司等企业集团和大公司发展日产5 000 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利用紧靠沿江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和交通便利的优势,推进我省沿江石灰石资源富集地区大型水泥熟料基地的建设、整合工作。

      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制品等水泥深加工业。鼓励大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小企业改造为水泥粉磨站,合理布局新建水泥粉磨站,其规模不小于年产60 万吨。鼓励推广节能粉磨、矿渣微粉细磨等技术。

      积极延伸产业链。依托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海螺川崎公司、海螺建材设计院等龙头企业,围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等领域,大力发展余热发电、垃圾焚烧、污水污泥处理等节能环保装备,积极发展资源利用和节能环保产品,加快水泥等建材成套装备和环保装备的研发制造。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引导水泥工业向资源、能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发展。鼓励地方和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采用矿山先进开采工艺技术。禁止在旅游区、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开采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水泥企业要把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抓好清洁生产的同时,积极利用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磷石膏、脱硫石膏、石灰石尾矿等低品位原燃材料和工业废渣,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水泥窑脱硝技术与装置,研究和开发城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油、废轮胎等利用途径。进一步开发完善劣质能源、工业废弃物在水泥生产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水泥生产逐步向节能、降耗、利废、环保方向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PTA稳定供给 国内聚酯纤维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日益凸显

PTA稳定供给 国内聚酯纤维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日益凸显

2023 年 PTA 行情总体呈现“M”型走势,主要逻辑围绕着成本与供需两方面进行演义,前三季度在原油与 PX 支撑 PTA 价格上涨;四季度海外宏观经济疲软,成本支撑减弱,价格呈现震荡下行态势,但年底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

2024年08月22日
我国甲醇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且进口依赖度较高

我国甲醇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且进口依赖度较高

近年来,中国甲醇行业产能增速维持放缓态势,企业间兼并重组、集团化、大型化及链条延伸化等发展特点尤为明显。2023年,我国甲醇总产能约10700万吨,新增甲醇装置投放超过630万吨。

2024年08月19日
新能源车及储能发展下我国包覆沥青市场供需两旺 目前尚未形成绝对垄断格局

新能源车及储能发展下我国包覆沥青市场供需两旺 目前尚未形成绝对垄断格局

2023 年乙烯焦油市场价格走势前期走势上行,后期下跌,而后窄幅上调,中国乙烯焦油市场均价 4150 元/吨,较 2022 年价格下调 1100元/吨左右,跌幅 21%,主流乙烯焦油价格参考 3900-4200 元/吨,个别高位 4500 元/吨有存。

2024年08月08日
我国预浸料行业:市场供需两旺 但产品应用仍集中在相对低端的体育休闲产业

我国预浸料行业:市场供需两旺 但产品应用仍集中在相对低端的体育休闲产业

从供应规模来看,由于下游需求不断增长,国内预浸料供应规模不断增长,2019年行业产量为2.04亿平米,2023年为2.6亿平米。

2024年08月02日
我国稀土顺丁橡胶行业:市场迎来良好发展时机 产品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稀土顺丁橡胶行业:市场迎来良好发展时机 产品国产替代空间大

稀土顺丁橡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成为欧美市场的主流产品。由于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对高性能轮胎的需求有限,稀土顺丁橡胶市场需求始终处于低位。

2024年07月31日
我国再生橡胶制造行业供需规模稳增 但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我国再生橡胶制造行业供需规模稳增 但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我国再生橡胶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总体增长态势,2020年由于全球橡胶需求降低,导致再生橡胶价格下滑,导致市场规模有所减少,2021年再生橡胶行业市场开始恢复,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为369.8亿元。

2024年07月10日
我国橡胶制品行业规模保持稳健增长趋势 市场各企业总体仍处粗放发展阶段

我国橡胶制品行业规模保持稳健增长趋势 市场各企业总体仍处粗放发展阶段

近年我国橡胶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稳健的增长趋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橡胶制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280亿元。

2024年07月08日
我国天然橡胶行业呈新常态化发展趋势 进口局势仍将持续但供应压力将逐步缓解

我国天然橡胶行业呈新常态化发展趋势 进口局势仍将持续但供应压力将逐步缓解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至 2022年,我国天然橡胶行业的市场规模呈增长的趋势,从1830.76亿元增长到3027.61亿元,2023年我国天然橡胶行业继续快速发展,但受市场竞争影响,产品价格下滑导致市场规模稍微下降,为2965.85亿元。

2024年07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