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二五”安徽水泥行业发展规划

      内容提示: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制品等水泥深加工业。鼓励大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小企业改造为水泥粉磨站,合理布局新建水泥粉磨站,其规模不小于年产60 万吨。鼓励推广节能粉磨、矿渣微粉细磨等技术。

      2012-2016年中国水泥熟料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一)水泥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水利、交通、保障性住房等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这将对水泥行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展望“十二五”,我省水泥行业总的目标是稳定规模,提高效益,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的联合重组步伐,提高产业集中度;以节能减排为核心,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随着国内水泥熟料产能的过剩、上游原燃材料价格的上涨,水泥企业将面临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局面,企业要更加注重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品牌等综合实力;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又一个必然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仍将是产业发展上水平的重要途径。

      未来五年,作为我国水泥行业的领军企业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海螺集团,将大力推广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技术,而他们的成功经验将在安徽及全国的水泥行业迅速推广,使水泥企业成为城市环境的净化器,成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体。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自主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节能型、环保型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推进企业和行业信息化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支持企业的改善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项目。制止不符合标准的水泥进入市场,促进我省水泥工业的结构性调整。

      进一步推进水泥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链结构。提高水泥工业集聚的层次,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技术储备,使企业生产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和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实现水泥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到2015 年,全省水泥产量0.9 亿吨,熟料产能1.5 亿吨(其中:沿江水泥熟料生产基地11 000 万吨;巢湖水泥熟料生产基地2 800 万吨;沿淮水泥熟料生产基地850 万吨;淮北水泥熟料生产基地600 万吨)。海螺集团在安徽省的水泥及熟料生产能力达1.3 亿吨(水泥0.4 亿吨,熟料0.9 亿吨);新型干法水泥、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产量都要有较大增长;全省水泥生产要全部采用大型新型干法工艺(全省除十几座JT 窑外已无其他立窑生产企业);水泥散装率达到60%以上。

      到2015 年,全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和原材料消耗均比2010年降低9%。全行业“三废”治理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全省吨水泥综合电耗平均90kWh,吨水泥熟料标准煤耗107kg,水泥窑系统废气余热利用率80%;吨水泥生产污染物排放低于0.25kg、二氧化碳排放低于0.2kg。

      到2015 年,水泥企业平均产量规模由40 万吨提高到100 万吨左右,产量前10 户企业平均生产规模600 万吨以上,产量前10户企业生产集中度60%以上。全行业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

      (三)发展重点和规划布局

      坚持“控制总量、提升效益、改善生态”的原则。水泥行业要控制总量,提高单线产能,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全面推广应用余热发电、利用水泥窑处理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等技术。加速淘汰直径3.0 米以下的水泥磨机(生产特种水泥的除外),优化水泥工业生产力布局,促进我省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禁止建设新型干法以外的其它水泥生产线,重点支持海螺集团、皖维水泥公司、上峰水泥公司等企业集团和大公司发展日产5 000 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利用紧靠沿江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和交通便利的优势,推进我省沿江石灰石资源富集地区大型水泥熟料基地的建设、整合工作。

      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制品等水泥深加工业。鼓励大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小企业改造为水泥粉磨站,合理布局新建水泥粉磨站,其规模不小于年产60 万吨。鼓励推广节能粉磨、矿渣微粉细磨等技术。

      积极延伸产业链。依托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海螺川崎公司、海螺建材设计院等龙头企业,围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等领域,大力发展余热发电、垃圾焚烧、污水污泥处理等节能环保装备,积极发展资源利用和节能环保产品,加快水泥等建材成套装备和环保装备的研发制造。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引导水泥工业向资源、能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发展。鼓励地方和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采用矿山先进开采工艺技术。禁止在旅游区、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开采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水泥企业要把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抓好清洁生产的同时,积极利用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磷石膏、脱硫石膏、石灰石尾矿等低品位原燃材料和工业废渣,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水泥窑脱硝技术与装置,研究和开发城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油、废轮胎等利用途径。进一步开发完善劣质能源、工业废弃物在水泥生产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水泥生产逐步向节能、降耗、利废、环保方向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3-丁烯-1-醇产销率不断走低 行业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国产

我国3-丁烯-1-醇产销率不断走低 行业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国产

我国3-丁烯-1-醇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稳定波动态势,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0.74亿元,2024年达到10.78亿元,主要受制于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价格战与营销策略(如优惠促销)导致市场短期需求波动。

2025年07月22日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地区市场规模领先 海外巨头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掌控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地区市场规模领先 海外巨头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掌控

气力输送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并在技术及设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气力输送系统行业已成为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上半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亚洲地区占比29.91%,北美地区占比32.00%,欧洲地区占比33.41%。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ePTFE膜行业存在较高资金、技术及客户壁垒 未来市场增长动能仍保持良好状态

我国ePTFE膜行业存在较高资金、技术及客户壁垒 未来市场增长动能仍保持良好状态

我国是全球ePTFE膜行业最主要的市场,2024年国内ePTFE膜市场规模约为14.25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随着新领域的不断挖掘,以及国产替代下国内企业供给端持续扩大,未来行业增长动能依旧保持良好的状态。

2025年07月17日
咪鲜胺行业:欧美、日本、南非等国已大面积推广 国内现有企业利润空间较高

咪鲜胺行业:欧美、日本、南非等国已大面积推广 国内现有企业利润空间较高

咪鲜胺可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随配随用,也可用于种子、苗木处理以及水果保鲜等。欧洲、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南非、以色列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大面积推广。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呈现出高性能、多样化等特点

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呈现出高性能、多样化等特点

碳化硅窑具以其优异的耐高温、耐磨损、导电性能优良等特性,在玻璃、陶瓷、冶金、化工等高温窑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碳化硅窑具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销量规模达到了20.84万吨。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覆膜铁市场需求持续高涨 应用不断拓展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覆膜铁市场需求持续高涨 应用不断拓展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覆膜铁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包装、化学包装、消费品包装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应用不断拓展,我国覆膜铁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0至2024年,我国覆膜铁市场规模从11.41亿元增长至15.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8%。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甲醇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产能显著增加 制烯烃需求仍是最大单一需求板块

我国甲醇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产能显著增加 制烯烃需求仍是最大单一需求板块

在产能方面,近年来,中国甲醇新增产能不断投放,甲醇产能总体呈增长趋势。2023 年国内甲醇产能达到10619万吨,新增产能为672万吨。2024 年甲醇新增投放产能为 636万吨,整体产能将达 11255万吨。现阶段中国甲醇行业产能增速维持放缓态势,在严格落实 “双碳” 政策指引下,国内煤化工新增产能释放比较困难。

2025年06月24日
我国电子大宗气体行业: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市场呈现“1内资+3外资”格局

我国电子大宗气体行业: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市场呈现“1内资+3外资”格局

近年来全球晶圆厂的加速扩建和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积极募资扩产,都为电子大宗气体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我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2016-2024年,我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由53亿元增长至118亿元,2016年至2025年CAGR为10.52%。

2025年06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