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丁辛醇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内容提示:截至2010年,我国丁辛醇产能为148.5万吨/年,但表观消费量超过200万吨,企业纷纷上马新建或扩建装置,当年新增产能52万吨/年。我国丁辛醇产业已步入高速扩张时期,多套项目仍在建设中,预计2011-2012年总产能将增加109万吨/年,达到250万吨/年,国内产品自给率将显著提升,新装置的投产将打破丁辛醇市场卖方强势的局面。随着丁辛醇行业投资增加,需求增长放缓,市场供需格局将趋向平衡。大批丁辛醇装置的投产,将使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部分规模偏小、能耗物耗高的落后技术将被淘汰。

        2012-2016年中国丁辛醇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一、国内丁辛醇产业供需分析

  (一)产能快速增长

  截至2010年,我国丁辛醇产能共计为148.6万吨/年,其中,正丁醇生产能力为54.5万吨/年,辛醇生产能力为94.1万吨/年;当年新增丁辛醇产能为52万吨/年,其中新增正丁醇产能17万吨/年,新增辛醇产能35万吨/年,中国丁辛醇产业正步入高速扩张时期。国内丁辛醇主要生产企业产能情况见图1。

  山东利华益集团和天津碱厂丁辛醇装置分别于2010年第三季度和年末投产,意味着国内主要丁辛醇厂家增至8家,从市场分布来看,华北地区有2家,东北地区有2家,华东地区有4家。山东丁辛醇装置年供应能力跃升到60.1万吨/年,几乎翻番,成为国内丁辛醇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华东地区辛醇竞争加剧。中石油和中石化垄断丁辛醇市场的局面已被打破,形成中石化、中石油和民营企业逐鹿竞争的格局,2010年,中石化丁辛醇产能合计为63.6万吨/年,占总产能的43%;中石油为33万吨/年,占22%;其他企业为52万吨/年,占35%。

  我国丁辛醇国内供应一直有较大缺口,产能的增长落后于消费量的增长,2006-2008年上半年,丁辛醇产品利润较高,国内投资尤其地方及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一直高涨,未来2年这种态势仍将延续。2011-2012年国内丁辛醇在建产能详见表1。

  2011年新建产能达产后,我国丁辛醇供需紧张的局面可以初步得到缓解,但消费缺口仍将存在。预计2011-2012年国内丁辛醇的总产能将增加109万吨/年,达到250万吨/年,国内产品自给率将显著提升,新装置的投产将打破丁辛醇市场卖方强势的局面。随着丁辛醇行业投资增加,需求增长放缓,市场供需格局将趋向平衡。大批丁辛醇装置的投产,将使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部分规模偏小、能耗物耗高的落后技术将被淘汰。

  (二)产品自给率不高,进口占据半壁江山

  1.正丁醇进口“井喷”

  2010年,我国正丁醇进口量为62.35万吨,同比激增28.1%,主要是受到国际供应量过剩以及国内需求增长两方面的因素。由于经济复苏缓慢,欧美国家丁醇需求量明显缩减,供应过剩,可向中国出口的丁醇数量增加。而我国丁醇装置故障频发,供应量明显缩减,丁醇消费终端房产、建材、汽车等行业需求整体较佳,开工保持较高水平,推动丁醇市场需求强劲增长。

  我国正丁醇进口主要来源自中国台湾、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以及日本、德国等国家或地区,其中来自中国台湾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比例为23%,来自俄罗斯的占18%,来自美国的占15%,来自马来西亚的占12%。由于正丁醇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一带,因此进口海关主要集中在南京、满洲里、广州、宁波及上海等地。

  2.辛醇进口量增幅减缓

  我国辛醇需求情况相对平稳,但国内产量不能满足需求,缺口依靠进口产品补充。2010年,辛醇进口量为46.45万吨,同比增长0.2%。我国辛醇进口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日本、沙特阿拉伯、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德国等国家或地区,其中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24%,来自日本的占20%,来自沙特阿拉伯和韩国的各占14%,来自中国台湾和德国的各占6%。

  3.中国台湾及东盟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冲击加大

  2010年,我国正丁醇进口依存度为57.3%,辛醇进口依存度为43.96%。自2009年1月1日起,自东盟国家进口的丁辛醇关税自5%调整为0%;2010年6月,海峡两岸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来自中国台湾的丁醇进口关税自5.5%调整为5%,2012年此项关税降至0%。关税下调,上述地区产品竞争力提高,对国内产品带来较大的压力。

  未来中国市场新增产能快速上马,惠及关税调整政策,台塑或将成为未来价格战中的黑马,尤其对日韩等近洋及远洋船货挑战较大,因而外盘市场有可能率先开始价格战,中国厂商随后卷入其中。

  (三)表观消费量逐年增长

  近几年,我国正丁醇消费量逐年增长,2010年表观消费量超过百万吨,达到108.8万吨,进口量占到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当年进口依存度为57.3%,2000-2010年中国正丁醇供需情况见图2。

  2010年,国内辛醇装置开工负荷在七成左右,产量增加9.27万吨至60万吨,同比增长182%;净进口量45.65万吨,同比增长0.2%,大致与2009年相当;表观消费量增加9.21万吨突破百万吨,达到106万吨,同比增长9.54%。2000-2010年中国正丁醇供需情况见图3。

  根据应用领域的需求发展,预计2015年,我国正丁醇市场将趋于饱和,需求量在120万吨左右,届时生产能力在95万吨/年,供需缺口20万吨/年;辛醇需求量138万吨,届时生产能力140万吨/年,供需基本平衡或略有过剩。

  (四)生物正丁醇规划规模可观

  2011年,我国生物正丁醇规划新增产能达到57.2万吨/年,生物正丁醇的主要应用方向为运输燃料,与石油路线正丁醇在化工领域的消费不会产生激烈竞争,但其规划规模仍然可观。杜邦公司研究认为,国际油价在50美元/桶以上,生物丁醇就具有赢利性;若国家油价长期维持在60美元/桶以上,则生物丁醇在市场上就有一定的竞争力;2012年后,生物丁醇市场份额将会超过10亿美元。

  发酵法制丁醇生产出的产品杂质少且属于生物质,对人、畜没有毒性,大量应用于医药工业与食品添价剂、香料等领域,装置投资比羰基合成法节省60%-70%,并且不需要进口国外昂贵的技术设备,生产门槛底,装置建设周期也短。

  二、丁辛醇消费结构及区域分析

  目前国内正丁醇约43%用来生产丙烯酸丁酯,40%用于生产醋酸丁酯,约6%用于生产DBP,其它如药厂、选矿剂等约占11%。2010年,丙烯酸丁酯生产能力已达到120万吨/年,考虑原料供应及装置投产时间等问题,装置按开工率85%计算,需消耗正丁醇约56万吨,未来几年,该领域的消费比例将大幅增加,成为正丁醇最主要的下游消费产品。2010年,醋酸丁酯生产能力达81.5万吨/年,按85%的开工率计算,需消耗正丁醇约26万吨,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和选矿剂等其他领域消费增长较缓。预计未来几年,正丁醇市场供应增量的90%将用于丙烯酸丁酯和醋酸丁酯的生产,这两种产品的市场走向将极大地影响正丁醇的市场行情,应给予更大关注。

  目前国内辛醇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其消费量占辛醇总消费量的70%,其次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其消费量占11%,己二酸二辛酯及丙烯酸辛酯等消费量合计占19%。辛醇的下游产品中,丙烯酸辛酯市场的需求增长最快,2010年丙烯酸酯类对辛醇的需求量将达到49万吨;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消费绝对数量仍将继续增加,但其消费占辛醇消费量的比例将逐步下降,预计将来用于生产增塑剂的辛醇所占比重将下降到60%左右,其他产品如丙烯酸辛酯等产品合计消费辛醇比重将超过35%。

  我国丁辛醇消费结构见表2。

  (一)正丁醇下游消费分析

  1.丙烯酸丁酯

  我国丙烯酸丁酯产能受需求拉动高速增长,其主要用于压敏胶,部分用于生产建筑乳液、纺织浆科及高吸水性树脂等产品。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次性胶布的使用量逐年大幅增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城市住宅的快速发展带动建筑乳液的需求量增加,都传导至上游丙烯酸丁酯,使得其需求量快速增加。丙烯酸丁酯产能迅速扩张,从2005年的不足40万吨/年,迅速扩大至2010年的120万吨/年,由依赖进口转为产能过剩。根据单耗为0.5-0.6,2010年,丙烯酸丁酯对原料正丁醇的需求量约为56万吨。预计2015年,丙烯酸丁酯产能将可达150万吨/年,对原料正丁醇的需求量约为70万吨。

  我国丙烯酸丁酯主要生产企业产能情况见表3。

  2.醋酸丁酯

  我国醋酸丁酯广泛应用于聚氯酯漆、丙烯酸树脂漆、硝基漆、过氧乙烯漆等稀释剂,还可用作日光灯生产中萤光粉粘合剂的溶剂,以及针织布泡沫人造革(涂饰剂)、医药工业中生产红霉素的有机溶剂、合成树脂、天然及合成橡胶等方面。

  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对涂料需求大增,带动醋酸丁酯行业发展,产能由2005年35万吨/年增至2010年的81.5万吨/年,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一带,产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由于相关产品醋酸乙酯价位相较醋酸丁酯要低很多,再加上需求无法跟进,醋酸丁酯面临较大压力,生产利润微薄,甚至个别期间达到亏损状态,根据单耗为0.38,同时考虑到开工率不高,2010年醋酸丁酯对原料正丁醇的需求量约为26万吨。

  我国醋酸丁酯主要生产企业产能情况见表4。

  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DBP作为塑料加工助剂,主要用于制鞋业和农业灌溉塑料制品的加工过程,由于物化性质的一些弱点,使得其应用范围受到局限,有被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替代的趋势,国内用量逐渐缩小。我国增塑剂生产企业大部分装置是DBP和DOP切换生产,近两年来DBP装置未有扩产,根据单耗为0.55,考虑到装置切换及开工率等问题,2010年DBP对正丁醇的需求量约16万吨。

  其它产品如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及选矿剂等产品对正丁醇的需求量也较大,由于下游产品较为分散,估计上述产品对正丁醇的需求量约10万-12万吨。

  (二)辛醇下游消费分析

  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

  我国DOP、DBP、DINP的生产能力在280万吨以上,主要生产企业有齐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化工一厂等,年产能力10万吨以上的有9家。

  齐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得益于齐鲁石化辛醇供应的支持,增塑剂产量不断增长,对于山东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齐鲁增塑剂是中国增塑剂生产企业的一个缩影,在中国辛醇产能增长的背景下,增塑剂生产厂家借助国内原料供应的有力支撑,对DOP产业的富余产能进行更为充分的利用,加快了增塑剂的国产化步伐。

  2010年,国内DOP最主要下游产品薄膜、农用膜生产出现负增长,其他下游产品如人造革、合成革、部分塑料制品等生产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往年下降,DOP需求增长的支撑减弱。更需要注意的是,薄膜、农用膜的低迷势必会促进其内部整合,而这种强势整合最终的结果就是,生存下来的企业获得)隆大,对DOP的需求量更为明朗和集中,DOP的可炒作空间更加有限。

  2.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及其它

  目前DOTP消耗辛醇约为5万吨,其它用于柴油添加剂、合成润滑剂、抗氧剂、溶剂、消泡剂、纸张上浆印染等方面消费量约为12万吨,估计在国内辛醇总消费量的14%左右。

  (三)消费区域分布

  从消费区域看,辛醇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南,正丁醇主要消费区域在华东和华南,详见表5。丁辛醇最大消费领域增塑剂产能的70%在华东,该地区既是国内丁辛醇的主要消费区域,也是进口产品的主要到港地之一,其市场影响力不容忽视。

  华东地区的资源供需平衡对国内丁辛醇行业走势影响举足轻重。近几年随着经济重心北移,丁辛醇的销售区域也随之逐步北移,在这种情况下,应密切关注下游产品市场和区域经营状况,合理调整华东、华北、华南市场的投放量,努力开拓高端市场,避免低端市场竞争。

  三、丁辛醇行业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探讨

  (一)全球石化产业处于衰退期

  全球石化行业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下降,目前还未完全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我国化工行业终端出口受到制约,对企业发展有一定影响。国内通胀居高不下、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因此2011年石化市场活力仍难以完全恢复。

  (二)能源价格上涨考验产业链承受能力

  国际原油价格总体上仍会维持较高水平。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月的95美元/桶上涨至4月的120.8美元/桶,涨幅约30%,超过了去年一年的增长水平,尽管5、6月份略有回落但依然维持高位。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通胀压力,并正在影响未来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北非、中东持续动荡,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将给投机资金带来多次进场炒作的机会,而频繁多发的自然灾害也不断影响全球的石油供应。长期来看弱势美元更加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减轻债务负担,这些都成为支撑国际油价的因素。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可能放缓,而世界石油供应趋紧的形势随着欧佩克逐步增产将得到改善,这将限制油价反弹幅度,因此国际原油价格在最近一段时期可能会步入震荡调整阶段,下半年油价总体上仍会维持较高水平。

  丙烯供需矛盾将会愈演愈烈。2010年国内丙烯装置产能约为1528.8万吨/年,包含神华宁煤(57万吨/年丙烯)、神华包头(30万吨/年丙烯)和大唐多伦(46万吨/年丙烯)。国内丙烯生产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绝大部分丙烯被加工生产成下游产品在市场中销售,进入市场中的丙烯流通量不多。山东地炼企业,因原料气不足问题而导致丙烯产量不高且短期内提升空间有限。2011年,国内丙烯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愈演愈烈,产量增速在12%左右,市场供需缺口会大于650万吨。

  (三)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由于邻苯酸类增塑剂的毒性问题,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出台限制措施。2007年6月1日,REACH法规开始实施,该法规限制DOP、DBP和BBP应用在PVC材料、塑胶等领域,限制DINP、DIDP和DNOP在儿童玩具和服装及所有可能被放入口中的物品中使用,且上述6种成分的含量不得超过0.1%。2009年5月,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规定,企业未经特殊授权将不得使用7种高度关注物质,其中包括邻苯二甲酸盐(DBP、BBP和DOP)。丁辛醇将面临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

  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REACH法规对含有DOP、DBP等增塑剂的制品拒之门外,无疑对我国传统增塑剂行业的带来巨大冲击。虽然二辛酯基本上是公认的性能最好的增塑剂,但是在环保等性能上仍然受到其他类型增塑剂的挑战,2010年国内二辛酯总产能仍维持在330万吨/年的水平,由于醇类产品供应短缺性以及二辛酯产能的严重过剩,二辛酯全年平均开工率约50%。

  (四)丁辛醇成为煤化工产业链中的新宠

  近年我国煤化工发展如火如荼,由于丙烯是生产丁辛醇的主要原料,甲醇制烯烃(MTO)、甲醇制丙烯(MTP)又与大型合成气相结合,因此甲醇制烯烃项目大都选择丁辛醇作为配套的下游产品。但由于大型煤化工基地多建在远离消费市场的区域,与聚烯烃产品方案相比,丁辛醇方案不具有运输的优势,且市场容量远小于聚烯烃,预计煤化工的发展将会对我国丁辛醇行业带来潜在的竞争风险,不过国内丁辛醇供不足需,5-8年内不会对现有丁辛醇装置造成冲击。

  四、丁辛醇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单套装置能力较小

  我国丁辛醇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在20万吨/年以上的仅有齐鲁石化、扬子巴斯夫和吉林石化公司三家,而世界丁辛醇装置生产规模要远大于我国。由于生产装置规模不大,能耗、物耗高于国外先进水平,在产品成本和质量上难与国外产品相竞争。

  2.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丁辛醇装置都是从国外引进,在生产、技术改造方面始终依托于国外技术,虽然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国外最新开发的先进技术差距在不断扩大,同时我国丁辛醇技术研究在生产实践工作中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产品使用范围较窄

  我国丁辛醇产品主要用于传统的增塑剂品种,如我国辛醇70%以上用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生产,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转而生产其它高效无毒增塑剂产品,我国对于具有特殊性能、附加值高的特种增塑剂大多依赖进口。

  (二)措施建议

  至2012年底,我国丁辛醇产能或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国,预计产能过剩达20万-30万吨。

  从企业发展来看,企业间要加强产业自律、沟通交流,增强国际话语权、定价权;选择产品多元化战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下游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开发力度;深化节能减排工作,降低物耗、能耗;新建丁辛醇项目要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科学论证,慎重决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丁辛醇企业要养精蓄锐,巩固自有市场,削减冗余开支,裁撤无效投资项目;寻求多元化销售以及产业链延伸;要眼观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风云变幻,要统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资源,才能把握好企业健康发展的未来。

  市场风险无处不在,未来进口市场份额逐步减少已经是无法避免的格局,贸易商应适时转变角色,整合地区优势,优化补货渠道以及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3-丁烯-1-醇产销率不断走低 行业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国产

我国3-丁烯-1-醇产销率不断走低 行业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国产

我国3-丁烯-1-醇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稳定波动态势,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0.74亿元,2024年达到10.78亿元,主要受制于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价格战与营销策略(如优惠促销)导致市场短期需求波动。

2025年07月22日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地区市场规模领先 海外巨头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掌控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地区市场规模领先 海外巨头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掌控

气力输送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并在技术及设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气力输送系统行业已成为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上半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亚洲地区占比29.91%,北美地区占比32.00%,欧洲地区占比33.41%。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ePTFE膜行业存在较高资金、技术及客户壁垒 未来市场增长动能仍保持良好状态

我国ePTFE膜行业存在较高资金、技术及客户壁垒 未来市场增长动能仍保持良好状态

我国是全球ePTFE膜行业最主要的市场,2024年国内ePTFE膜市场规模约为14.25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随着新领域的不断挖掘,以及国产替代下国内企业供给端持续扩大,未来行业增长动能依旧保持良好的状态。

2025年07月17日
咪鲜胺行业:欧美、日本、南非等国已大面积推广 国内现有企业利润空间较高

咪鲜胺行业:欧美、日本、南非等国已大面积推广 国内现有企业利润空间较高

咪鲜胺可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随配随用,也可用于种子、苗木处理以及水果保鲜等。欧洲、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南非、以色列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大面积推广。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呈现出高性能、多样化等特点

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呈现出高性能、多样化等特点

碳化硅窑具以其优异的耐高温、耐磨损、导电性能优良等特性,在玻璃、陶瓷、冶金、化工等高温窑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碳化硅窑具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销量规模达到了20.84万吨。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覆膜铁市场需求持续高涨 应用不断拓展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覆膜铁市场需求持续高涨 应用不断拓展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覆膜铁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包装、化学包装、消费品包装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应用不断拓展,我国覆膜铁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0至2024年,我国覆膜铁市场规模从11.41亿元增长至15.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8%。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甲醇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产能显著增加 制烯烃需求仍是最大单一需求板块

我国甲醇行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产能显著增加 制烯烃需求仍是最大单一需求板块

在产能方面,近年来,中国甲醇新增产能不断投放,甲醇产能总体呈增长趋势。2023 年国内甲醇产能达到10619万吨,新增产能为672万吨。2024 年甲醇新增投放产能为 636万吨,整体产能将达 11255万吨。现阶段中国甲醇行业产能增速维持放缓态势,在严格落实 “双碳” 政策指引下,国内煤化工新增产能释放比较困难。

2025年06月24日
我国电子大宗气体行业: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市场呈现“1内资+3外资”格局

我国电子大宗气体行业: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市场呈现“1内资+3外资”格局

近年来全球晶圆厂的加速扩建和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积极募资扩产,都为电子大宗气体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我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2016-2024年,我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由53亿元增长至118亿元,2016年至2025年CAGR为10.52%。

2025年06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