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1年我国烧碱行业进出口及需求量情况简述

  出口市场持续好转
  2010年中国烧碱的出口量较2009年增多,可以看出,目前国外下游需求已开始恢复。以澳大利亚为主的大洋洲地区和以牙买加、苏里南、巴西等为主的中南美洲地区,每年的烧碱进口量超过300万吨,随着氧化铝需求的旺盛,预计其进口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同时,西欧、加拿大、美国西部等地区因烧碱生产的竞争力下降,较多的老旧电解装置关闭,其烧碱净进口量也会继续增加,将对我国烧碱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下游需求日渐恢复
  消化庞大的烧碱产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下游产业支撑。2011年,全球经济仍未摆脱金融危机后期的影响,市场面对回暖的信号整体缓慢恢复。烧碱作为基本化工原料,传统消费领域主要为轻工、纺织和化工行业,其次是医药、冶金、稀土、石油、电力、水处理及军工等行业,预计今年我国烧碱需求量将以8%的速度增长。

  2010-2015年中国冶金普通铸造设备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政策加速调整
  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将是2011年乃至以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的重点。有关部门曾多次下发与之相关的政策及指令,推进氯碱及相关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在压缩、疏导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国家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等指标的约束作用,提高了落后产能和项目所在企业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成本。通过这种倒逼机制和手段,将把部分弱小的氯碱企业淘汰出局,从而使氯碱业向着规模化发展的步伐加速迈进。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3-丁烯-1-醇产销率不断走低 行业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国产

我国3-丁烯-1-醇产销率不断走低 行业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国产

我国3-丁烯-1-醇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稳定波动态势,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0.74亿元,2024年达到10.78亿元,主要受制于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价格战与营销策略(如优惠促销)导致市场短期需求波动。

2025年07月22日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地区市场规模领先 海外巨头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掌控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地区市场规模领先 海外巨头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掌控

气力输送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并在技术及设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气力输送系统行业已成为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上半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亚洲地区占比29.91%,北美地区占比32.00%,欧洲地区占比33.41%。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ePTFE膜行业存在较高资金、技术及客户壁垒 未来市场增长动能仍保持良好状态

我国ePTFE膜行业存在较高资金、技术及客户壁垒 未来市场增长动能仍保持良好状态

我国是全球ePTFE膜行业最主要的市场,2024年国内ePTFE膜市场规模约为14.25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随着新领域的不断挖掘,以及国产替代下国内企业供给端持续扩大,未来行业增长动能依旧保持良好的状态。

2025年07月17日
咪鲜胺行业:欧美、日本、南非等国已大面积推广 国内现有企业利润空间较高

咪鲜胺行业:欧美、日本、南非等国已大面积推广 国内现有企业利润空间较高

咪鲜胺可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随配随用,也可用于种子、苗木处理以及水果保鲜等。欧洲、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南非、以色列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大面积推广。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呈现出高性能、多样化等特点

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呈现出高性能、多样化等特点

碳化硅窑具以其优异的耐高温、耐磨损、导电性能优良等特性,在玻璃、陶瓷、冶金、化工等高温窑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碳化硅窑具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销量规模达到了20.84万吨。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覆膜铁市场需求持续高涨 应用不断拓展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覆膜铁市场需求持续高涨 应用不断拓展 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覆膜铁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包装、化学包装、消费品包装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应用不断拓展,我国覆膜铁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0至2024年,我国覆膜铁市场规模从11.41亿元增长至15.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8%。

2025年06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