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我国钛白粉产量规模概况

  “2010年,对中国钛白行业而言是个很重要的年份,到今年年底我国的钛白粉总产能将超过2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钛白生产国。”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粉分中心主任毕胜如是说。从刚刚结束2010年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会和钛白企业家联谊会上了解到,2010年,国内经济稳定向好,钛白行业从年初起市场需求一路走好,企业开工率保持高位,预计全年产量可达到120万~140万吨。当前无论是锐钛型还是产品还是金红石型产品市场产销,都保持了旺盛势头,预计今年底明年初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准,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产能结构明显优化
  近年来,依靠市场机制,全国钛白粉行业的布局和产能结构明显优化,依托于资源、市场和原有生产基础,全国已形成四川、云南、广西、山东和江苏多个板块基地。攀钢集团除本部钛白生产基地外,还先后控股或参股重庆渝钛白、辽宁锦州钛业、攀枝花东方钛业和江苏太白集团,形成了庞大的钛白粉生产集团。中国化工集团、江苏金浦集团、中盐湖南株洲化工厂、安徽马鞍山钛白(集团)以及山东道恩钛业等都进行了整合重组。

  2010-2012年中国钛白粉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2009年,我国钛白粉实际产量前10名生产商的产量之和共538456吨,占当年全国总量的51.4%;前30名的产量之和为932879吨,占全国总量的89.1%。目前,我国钛白行业中,具有15万吨/年及以上生产能力的生产商有攀钢钛业(含控股和参股企业)、山东东佳、四川龙蟒、河南佰利联4家,具有8万~10万吨/年产能的有山东道恩钛业、马鞍山金星钛白等7家,产能集中度有了明显优化,但与国际同行业相比仍很松散。

  生产技术水平提升
  近年来,随着我国钛白粉产业规模的扩大,整体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达到国际上上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先进的、关键的生产装备技术均已被采用,并陆续实现国产化:风扫磨用于钛精矿粉碎,圆盘过滤机用于硫酸亚铁分离,隔膜压滤机用于水洗工序,超大型(130m3及以上)酸解锅和水解锅的应用,巨型煅烧转窑(φ3.2~3.4m×55~58m)、喷雾、闪蒸连同带式干燥机等都已得到普及应用。

  在工艺技术方面,自生晶种常(微)压水解、外加晶种常(微)压水解、致密型表面处理、锆和有机硅等新型处理剂的应用,连续酸解技术以及DCS自动控制技术等都已在业内得到成功推广。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钛白粉产业的科技进步,生产效率提高。

  产品品质普遍提升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装备技术和工艺技术以及自控手段,全行业的产品品质普遍提升,业内大中型企业的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产品的质量现已达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一流水准,个别品种能达到现今国际中上水准,攀钢钛业的锐钛型PTA-120、金红石型R-298和宁波新福的金红石型NR-606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品种方面,各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强新品开发力度,适应不同领域的多种产品逐渐涌现,靠单一牌号产品打天下的现象逐渐消失。

  清洁生产理念增强
  近年来,钛白企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在清洁生产方面做文章,全行业的生产环境和企业面貌大有改观。

  对于煅烧尾气,普遍采用水喷淋、电除尘方式进行净化,效果良好。酸解尾气瞬间量大、处理难度高,但武汉方圆等企业潜心研究,获得技术突破,已申请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并得到授权。

  废酸和酸性废水的处理是钛白企业最大的负担。有的企业对浓废酸除少量直接配酸等回用以外,进行浓缩后再利用,但成本高于新鲜硫酸。废水只能中和处理,且绝大多数企业中和后的产物是作为废料堆放的。目前,山东道恩钛业、广东云浮惠沄钛白为此开发的综合产品链已成功运行,为钛白粉产业的绿色环保之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另外,钛白企业在节能、节水、降低单耗、增加运营效益等方面均取得相对于以往的明显进步。

  生产能力急剧上升
  我国钛白粉行业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国内钛白粉行业初步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特别是近两三年来,业内一些重点扩产项目、业外加盟钛白产业项目大部份已相继或即将完工投产,其产能将在近年及随后的时间内逐渐释放,导致全行业的总产能急剧增加。据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至2009年底,全国钛白粉总产能已达到150万吨,2010年一举突破200万吨,并将在2015年时突破300万吨。由于这些新增产能中的很大一部份是在原有中低水平基础上的扩张,未来市场新的压力不可避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从供应情况来看,随着玻纤下游各行业市场容量提升,叠加玻纤应用范围不断扩展,2012-2022年全球玻纤产量从530万吨增加至1041万吨,CAGR为7.0%;其中,中国玻纤产量从288 万吨增加至687万吨,CAGR为9.1%,2022年我国玻纤产量占全球比重高达66%,出口成为我国玻纤产业的重要需求环节。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近年来,中国盐化工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状态。2023年我国盐化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50.68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上年度有所回落,但整体波动较小。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盐化工产业不断提高发展速度,积极适应国家经济改革的大环境。

2025年01月17日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的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5.83亿元,2021年达到今年最高为35.39亿元,之后回落,2023年为23.27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0.74亿元。

2024年12月06日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2023年我国碳酸锰行业在下游需求増长以及锰矿供给减少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规模增长至66.23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3.82亿元。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