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讯:
内容提示:我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固定投资少,附加值大,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对潜在竞争进入者的吸引力较强,助剂行业的竞争相对散乱;二是大量采用复配技术,配方的研究十分关键;三是多品种、小批量、间歇式生产,设备通用性强;四是对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物流配送要求高。
近年来,我国印染布产量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第一的印染布生产国。
我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固定投资少,附加值大,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对潜在竞争进入者的吸引力较强,助剂行业的竞争相对散乱;二是大量采用复配技术,配方的研究十分关键;三是多品种、小批量、间歇式生产,设备通用性强;四是对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物流配送要求高。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纺织印染助剂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面临不少的问题:
一、国内纺织印染助剂成分不明,缺少固有特性数据
当前国际上要求助剂应该有相应的固有特性(包括燃点、凝固点、沸点、相对密度、蒸气压、表面张力、水溶性、分配、闪点、可燃点、爆炸性、自然点、氧化性、颗粒度等理化性质、毒理学性质和生态毒理学性质),但我国纺织印染助剂固有特性指标缺少的占3/4。固有特性缺少,说不清楚生产的助剂中含有哪些杂质,也就无法制定毒理学指标与生态毒理学指标。不但增加了纺织印染助剂行业按照欧盟REACH法规要求进行助剂注册的成本,而且有可能影响企业生产助剂的产品结构。
二、国内纺织印染助剂标准落后
目前大部分国产纺织印染助剂的质量指标只有常规、通用指标,缺少特性指标,也无针对物性指标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国际市场上关心的生态环保质量指标(例如德国的Eco-Texstandard 100、欧盟的Eco-label、美国服饰和鞋类协会的RSL等)所规定的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指标在国产助剂的标准中不仅不完整,有的根本没有。我国纺织印染助剂从检测方法标准到产品指标标准都严重滞后。
三、系列化、高性能特别是专用配套助剂缺乏
天然纤维及性能相互弥补的各种混纺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多种纤维混纺产品需高质量、低流程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工艺及相关助剂。为此,国内外正在加快研究开发适应快速、高效、环保、节能这类工艺需求的配套助剂,国外相应产品正逐步产业化,而国内缺乏系列化、高质量的助剂。
适用于多类新纺织纤维织物的新印染整理技术需要的专用助剂,国内至今尚未能完全攻克。如新开发的超细纤维、异纤度纤维、异收缩纤维、异截面纤维、异材质纤维、弹性纤维、新纤维素(如Tencel、Modal、LyoceU等)纤维、复合纤维、功能性纤维等,像Tencel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就需要在其生产加工中使用的浴中润滑剂、酶制剂等特定功能纺织助剂。我国印染助剂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加工基地,高质量、高效率的各种印染助剂的需求量将日益增大,但我国已开发和生产的纺织助剂品种仅为世界品种数的8%,专用高档助剂的比例更低,不得不依赖进口,如有机氟系列防油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功能性要求的日益增加和提高,现有助剂产品已不能满足要求,须加快开发各种功能性助剂。此外,如何使国外优质印染助剂产品适应中国市场并拓宽其应用范围,提高纺织品印染加工水平的问题有待解决。
四、印染业相对集中、企业规模较小
我国纺织印染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上海,这五省一市占全国纺织业产值的比重为82%,出口交货占88%,从业人员占73%。应该在全国布局上,向中西部梯度转移。
截至2009年底,国内纺织印染助剂生产厂家大约2000余家。其中民营企业居多,合资和外商独资占10%左右,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年产量超过5万吨的只有3家,年产量超过2千吨的也仅41家。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2009年的全球经济低迷及环保力度的加强,导致部分作坊式纺织印染助剂生产企业暂时退出竞争,规模企业产值有所提高。
五、市场四分天下
在国内,纺织印染助剂市场基本上是四分天下的格局:国外跨国巨头利用其产品独特性、品牌、技术服务和新产品前瞻性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占据着高端产品市场;以浙江传化、广东德美为代表的国内综合性纺织化学品企业,利用产品稳定性和快速的技术服务,控制着国内中端产品市场;一批专业化技术较强的企业分占了某些细分专业产品市场;大量的家庭作坊式小型生产企业,利用低价和地域优势抢占部分低端市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