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氯化铵产业喜中有忧


    2007年1~10月,我国氯化铵产量为585万t,预计全年产量将突破700万t,同比增长70万t左右。到10月底,氯化铵已出口43.1万t,同比增长135.1%。其中农业氯化铵出口36.0万t,同比增长212.7%;工业氯化铵出口7.1万t,同比增长4.3%。预计2007年全年氯化铵出口量将超过50万t。多年来我国工业氯化铵出口量一直维持在8万~10万t,国内消费量在20万t左右,没有突破和进展。
    从2007年5月份开始,国内氯化铵市场结束了2006年以来的长期低迷,呈现供不应求趋势,干氯化铵的出厂价超过700元/t,湿氯化铵的出厂价在600元/t左右。进入11月中旬以后,由于煤、电、运、气、盐的不断提价和10~12月尿素出口量增加的拉动,干铵的出厂价超过了800元/t,湿铵出厂价超过了700元/t。氯化铵市场火爆的主要原因有4个:①高浓度复合肥出口量大幅增加。由于美国、加拿大、中东等地区尿素厂、磷铵厂的停产、减产,国际化肥市场严重供应不足,我国的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复合肥出口量猛增,1~8月复合肥出口量同比增长了200%,而进口量则减少了25%。②中、低浓度氯基复合肥市场需求量增加。由于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钾、尿素等价格创历史新高,高浓度复合肥的成本、销售价格随之升高,此外国际硫磺市场价格大幅度提升,相同浓度的硫基复合肥售价超过氯基复合肥400元/t左右,大量硫基复合肥装置停产或减产,为中、低浓度氯基复合肥让出了部分市场。③出口量大幅度增长。预计今年氯化铵出口量将超过50万t,同比增长一倍多。④氯化铵在高浓度复合肥中的用量猛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05年以来,高浓度复合肥开始少量使用氯化铵,含量45%的复合肥可以全部用氯化铵,氯化铵在部分高浓度复合钾中的用量大幅增加。
    2007年冬2008年春淡季不淡
    2007年冬2008年春三大利好因素会促进氯化铵市场淡季不淡。一是拉动氯化铵火爆的四大原因还会持续;二是氯化钾、磷铵、尿素价格继续提高,使复合肥厂更多使用氯化铵,从而拉动氯化铵需求量和价格的双提高;三是目前复合肥成品和原料都没有库存,各复合肥厂商要为明年备料备肥。当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需要注意:一是尿素产大于销对氯化铵市场的影响,据报道,2007年全国尿素产量将达5100万t,而实际需求量仅4400万t,加上去年库存,将过剩800万t,而目前尿素产量仍在大幅度增长;二是2008年出口又要恢复30%的关税,出口量减少势必会对国内氮肥市场造成重大影响;三是复合肥原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复合肥成本及销售价格随之上涨。
    未来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从长远来看,国内氯化铵市场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业氯化铵市场多年无突破,产品应用仍局限于生产干电池、蓄电池、鞣革、电镀、医药、影像、电极、粘合剂等老牌领域。二是国内粒状氯化铵生产设施研究进展缓慢。粒状氯化铵为直接施肥创造了条件,在国际市场受欢迎。但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大型、高效的造粒机,氯化铵企业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机械制造厂联合,研制开发大型、高效氯化铵造料机械,推动国内粒状氯化铵的发展。三是氯化铵分解为其他产品的工艺研究没有突破性进展。四是己建、拟建、搬迁、老厂扩建改造的氯化铵产能增加过快,预计未来三四年内新增产能将超过800万t/a。
    积极应对产能扩增问题
    1. 始终保持等氮量价格低于尿素
尿素产量大(预计2007年我国尿素产量将达到氯化铵的7倍)、含氮量高、流动性好、适用于任何作物和土壤,既能单独、直接使用,又能和其他产品配做复合肥、BB肥等使用,应用优势大于氯化铵。氯化铵要想占领市场,就要在充分宣传、利用氯化铵独特造粒性能的基础上,保持等氮量价格随行就市,始终低于尿素的价格。
    2.适度扩大出口
    我国氯化铵的产量在大幅度增加,出口增长幅度虽然也很大,但因基数小而绝对量很少。因此,沿海、沿江、沿边等有条件出口的企业,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氯化铵出口。
    3.扩大工业氯化铵的内需
    联碱企业需以工业氯化铵应用范围为主,从周边市场开始深入调查走访,改进产品质量,使产品适应用户要求,使工业氯化铵在国内的销售量能有所突破。
    4.积极开展氯化铵转换成其他产品的研究
    清华大学和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都在研究将氯化铵分解为硫化氢和氯气的工艺,金化集团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展氯化铵转换为硫酸铵的工艺研究。大型联碱企业要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投资支持氯化铵转换的试验和研究,以开发新的应用市场。
    5.积极研究非氨碱法只产纯碱不产氯化铵的新生产方法
    最近厦门大学在实验实研制出锌氨循环法制碱新工艺。该工艺中,氨、氧化锌循环使用,氯气、氯化氢作为产品出售或用于加工其它产品。虽然这个工艺还需经工业试验后才能采用,但这是个好兆头,希望联碱企业关注、配合,促进更多的、更经济适用的工艺问世。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从供应情况来看,随着玻纤下游各行业市场容量提升,叠加玻纤应用范围不断扩展,2012-2022年全球玻纤产量从530万吨增加至1041万吨,CAGR为7.0%;其中,中国玻纤产量从288 万吨增加至687万吨,CAGR为9.1%,2022年我国玻纤产量占全球比重高达66%,出口成为我国玻纤产业的重要需求环节。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近年来,中国盐化工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状态。2023年我国盐化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50.68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上年度有所回落,但整体波动较小。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盐化工产业不断提高发展速度,积极适应国家经济改革的大环境。

2025年01月17日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的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5.83亿元,2021年达到今年最高为35.39亿元,之后回落,2023年为23.27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0.74亿元。

2024年12月06日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2023年我国碳酸锰行业在下游需求増长以及锰矿供给减少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规模增长至66.23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3.82亿元。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的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3年,中国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从426亿元增长至560.31,增长率显著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水淡化项目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的增加、饮用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工业领域对高效、环保气体分离技术的迫切需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催化剂的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催化剂产量达到229.6万吨,2024年上半年为115.5万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催化剂需求的不断增加。

2024年1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