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解析

“天然气产品配置和定价机制存在问题;天然气消费产业落后,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比重仅4%左右。”因此,“应引入市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副主席、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钮小明等全国人大代表在议案中对我国天然气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建议。

    有关预测显示,未来10年内,全世界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将保持3.9%,发展速度超过石油、煤炭和其他任何一种能源,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会更快。但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有关人士在此前公开场合表示,由发展历史和状况所决定,目前我国天然气供需之间的确存在着尚需解决的矛盾。

    那么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中的矛盾与脉门在哪里?如何采取措施以保证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

    资源虽丰富,勘探开发难度大
    根据资料,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2.6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可达7万亿至10万亿立方米,可采95年,在世界上属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我国天然气资源与国外产气大国又有很大差别,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环境恶劣的西部,埋藏深,储量丰度低,勘探开发难度大,对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比国外产气国的勘探开发成本高得多。根据西南石油大学张淑英教授的介绍,俄罗斯大气田储量上万亿立方米,单井日产量上百万立方米,其国内井口气价按人民币折算为每立方米0.09元,十分低廉。而我国大气田少,以中小型气田为主,单井产量低,许多气田已进入中后开采期,在四川的老气田井口成本已接近每立方米0.7元。

    此外,我国天然气气田规模小,缺少特大型气田;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较低,特别是资源丰富的西部气区和近海气区可采储量的探明率更低。这些缺陷在资源供应上给市场供需平衡造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

    分布不平衡,基础设施成瓶颈
    天然气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使生产与消费区域分离。我国天然气资源60%以上分布于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远离工商业发达、能源需求旺盛的沿海消费区,还有20%左右的天然气资源分布于近海大陆架。西部气区距东部经济发达区,最远的轮南至上海4000公里,最近的忠县到武汉695公里,靖边至北京853公里,涩北至兰州953公里。天然气生产区域与消费区域的空间错位,使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制约我国天然气市场开发和天然气工业发展的瓶颈。其直接后果就是天然气资源地周围地区个别天然气利用项目发展过热,导致天然气需求增长过快,不能对宝贵的清洁资源进行最为科学的利用,同时限制了下游消费市场的合理发展。从整体看,我国天然气需求量与国内今后潜在的、可生产的天然气产量相比,还有较大的缺口。

    价格仍偏低,引发市场“综合征”
    造成天然气资源地周围地区个别天然气利用项目发展过热的局面,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气价偏低。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原油、天然气及发电用煤之间的比价为1:0.24:0.17,而国际市场约为1:0.6:0.20。国内天然气价明显偏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李文阳认为,多年来国内在天然气价格制定、合同履行、天然气分配和市场开放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国家发改委针对这种情况,从2005年12月26日起启动对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此前,我国天然气价格主要由政府制定,有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价格受到行政控制,没有反映经济成本,价格传递误导了价格信号。使天然气需求的市场调节机制失灵,加剧了供应紧张。

    张淑英教授认为,偏低的天然气价格一方面导致上游开发商不愿过多投入资金,另一方面加重了油田周边地区化工、化肥、发电等用气项目增长过快,不利于天然气的合理利用,同时也使得天然气进口因国内气价低于国际价格在市场而遭遇较大困难。张淑英还表示,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天然气市场的改革也不能操之过急,天然气资源关乎百姓生活,关乎国计民生部门的生产问题。天然气开发利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上中下游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终达到用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关系和配置资源的目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从供应情况来看,随着玻纤下游各行业市场容量提升,叠加玻纤应用范围不断扩展,2012-2022年全球玻纤产量从530万吨增加至1041万吨,CAGR为7.0%;其中,中国玻纤产量从288 万吨增加至687万吨,CAGR为9.1%,2022年我国玻纤产量占全球比重高达66%,出口成为我国玻纤产业的重要需求环节。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近年来,中国盐化工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状态。2023年我国盐化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50.68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上年度有所回落,但整体波动较小。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盐化工产业不断提高发展速度,积极适应国家经济改革的大环境。

2025年01月17日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的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5.83亿元,2021年达到今年最高为35.39亿元,之后回落,2023年为23.27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0.74亿元。

2024年12月06日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2023年我国碳酸锰行业在下游需求増长以及锰矿供给减少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规模增长至66.23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3.82亿元。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的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3年,中国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从426亿元增长至560.31,增长率显著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水淡化项目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的增加、饮用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工业领域对高效、环保气体分离技术的迫切需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催化剂的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催化剂产量达到229.6万吨,2024年上半年为115.5万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催化剂需求的不断增加。

2024年1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