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预测我国油气资源前景:依然看好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周宣布,该公司在渤海湾冀东油田区新发现一个大型油田,该油田预计储量可能为22亿桶。这是中国过去十年来最大的石油资源发现。大庆油田上月也传出一则消息,位于内蒙古海拉尔的塔木察格探区展现出8亿至10亿吨的勘探前景。这证明了中国的石油资源储量仍处于增长期。为此,有关专家十分看好油气开采行业,预计2006年新发现的几个特大型气田在2007年能够形成部分产能,同时随着国内油气勘探的重点转向西部和海洋,2007年还可能有较大的地质发现。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经济重化工业化和出口导向型特征明显,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这种宏观经济状况决定了整体经济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全社会汽车、摩托车和农用车的保有量将持续增加,铁路、水路、民航运输以及基本建设和工矿企业用油也将保持高速增长,国内成品油市场容量也将持续增加;纺织服装、电器、塑料、建材等行业的增速尽管可能下降,但仍将保持增长的势头,国内对三大合成材料以及烯烃和芳烃及其下游衍生物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这些因素决定油气资源的开发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现在年产石油1.2亿多吨,每年需求量大约2亿多吨,40%~50%的石油需要进口。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增长了8%~10%,而开采量只增长了1.5%~2%。这并不说明中国没有石油资源或石油资源不够用,只是中国现在的勘探程度和可开采程度相对比较低。近几年中国不断发现一些大大小小的油气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勘探及开采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全世界石油资源探明量大约是1700亿吨,只占远景估计储量3300亿吨的一半左右。中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只不过沉积岩面积差一些,在600万到700万平方千米之间。美国从1859年开始开采石油,打了探井、生产井共264万口,生产石油246亿吨;中国打的油井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共生产46亿吨油。这证明我国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依然很大,前景依然看好。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还有广阔空间。应该以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历史演化规律为依据,对我国石油资源量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客观的评价。第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石油资源。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使过去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石油资源成为可以技术实现的后备资源。也使过去不具备开采经济性的石油资源成为现实经济可采资源。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不断修改、完善石油地质理论,使石油地质储量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加。如我国石油理论地质资源量已由940亿吨(1994年)上升到1021亿吨(2000年)。第二,根据我国近50年来探明的储量演化规律,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可采储量可以增加24亿~33亿吨,加上2000年剩余可采储量24.6亿吨,到2020年这20年间,可能有50亿吨可采储量供作开采。年采油2亿吨左右,稳定20年是有资源保证的。第三,到2000年底,我国石油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61亿吨,到2020年,预计会达到85亿~94亿吨。按我国石油资源的最终可采储量为130亿~150亿吨测算,到2020年以后,仍将有36亿~65亿吨的可采储量有待确定。按照最高年产油2亿吨测算,我国石油可采资源可延续到2040年。另外,中国油页岩预测资源总量4832亿吨,但尚未展开系统调查评价,探明程度仅为6%。油砂目前尚无查明资源储量,预计资源量达80亿吨以上。

  根据专家的预测,我国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尽管经历了几十年的勘探,资源的探明程度并不高,剩余油气资源潜力还很大。油气资源大幅度增长大体可以来自三个方面:第一,随着认识的深化和勘探技术的进步,现有领域的范围、类型进一步增加。第二,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目前尚未认识到的新盆地、新领域的资源增加,如青藏地区的资源、南海海域的资源等。第三,大量的非常规资源的开发,促进资源的增量,包括煤层气、油砂岩、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水溶气、页岩气等。

  但目前我们在找油工作上的确遇到很大困难。这是由于剩余油气资源的分布具有较强的不均衡性,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四川等地区,且分布于深层、隐蔽目标以及沙漠、戈壁、山地等复杂环境下的资源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低渗透、特低渗透和重质油等低品位资源所占份量增大,未来我国的油气勘探开发要大力促进低品位油气资源的利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中新区、新领域和新类型的勘探,不断发现新的接替领域和层系,寻找更多的优质储量。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从供应情况来看,随着玻纤下游各行业市场容量提升,叠加玻纤应用范围不断扩展,2012-2022年全球玻纤产量从530万吨增加至1041万吨,CAGR为7.0%;其中,中国玻纤产量从288 万吨增加至687万吨,CAGR为9.1%,2022年我国玻纤产量占全球比重高达66%,出口成为我国玻纤产业的重要需求环节。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近年来,中国盐化工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状态。2023年我国盐化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50.68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上年度有所回落,但整体波动较小。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盐化工产业不断提高发展速度,积极适应国家经济改革的大环境。

2025年01月17日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的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5.83亿元,2021年达到今年最高为35.39亿元,之后回落,2023年为23.27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0.74亿元。

2024年12月06日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2023年我国碳酸锰行业在下游需求増长以及锰矿供给减少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规模增长至66.23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3.82亿元。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的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3年,中国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从426亿元增长至560.31,增长率显著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水淡化项目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的增加、饮用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工业领域对高效、环保气体分离技术的迫切需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催化剂的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催化剂产量达到229.6万吨,2024年上半年为115.5万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催化剂需求的不断增加。

2024年1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