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化纤原料将长期存在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国政府和业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缓解化纤原料紧缺问题,但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化纤原料将是长期存在的事实。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植艺语惊四座。他对此解释道,因为就合纤原料而言,中国是石油净输入国,进口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目前,中国有1400万吨合纤产量,原料需求涉及近4亿吨原油的生产能力。如果中国年人均化纤加工量达到22公斤的水平,合纤原料需求涉及原油的生产能力将达到7亿~8亿吨,完全实现自给自足的可能性很小。而在人纤原料方面,由于中国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依靠国际木浆资源,解决人纤原料的供给也将是长期的发展战略。郑植艺认为,尽管大量从国际市场采购化纤原料将长期存在,但同时更需要国内上游石化行业加快发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化纤企业的原料需求,使国产原料和进口原料形成一个合理的使用比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竞争的最大优势在于低成本。而合纤原料所涉及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因地域不同所体现出的开采成本、技术成本、制造成本,包括衍生物的制造成本,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再加上技术进步的因素,中国化纤业不可能去追求化纤原料全部自给的目标,乙二醇(MEG)就是典型的例子。
全球石化产品将出现产能增长快于需求增长
会议主办方CMAI亚洲区副总裁DavidH.Witte先生在对全球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时认为,近一两年来,世界石化产品及塑料制品市场已全面复苏,特别是亚洲和美洲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
据DavidH.Witte介绍,全球石化产品将在今明两年出现产能增长快于需求增长的现象,2008年将为消化产能过快增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努力。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北美地区石化产品生产能力增长缓慢;亚洲产能增长较快,特别是中国;全球产能增长最快的当属中东地区。到了2010年,全球石化产品产能的增速将达到10%。近一两年,全球市场对石化产品的需求急速增加,供应商会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
CMAI作为专业预测机构,对今后的走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DavidH.Witte认为,全球宏观经济的持续乐观,有利于石化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目前,市场出现的波动应该是暂时的,这是市场进行存货调整的必然反应,不会对今后市场情况产生巨大影响。但不可否认,调整需要时间,估计今年内将会出现全面复苏。
中国市场的需求在当今全球石化产品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未来的需求增长将集中在中国。正如DavidH.Witte认为的那样,决定全球石化工业的繁荣有几大因素: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是首要的,其次是海湾地区之外的扩产规模和速度,再次是产品链出现高收益的时机,最后是全球范围内的整合速度。
十一五时期化纤纺织对石化行业影响最大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刘杰对影响未来中国化纤原料供需关系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他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7.5%,居民收入继续提高;中国的第二产业增速将超过第三产业,轻纺业发展潜力较大;同时,出口还将保持稳定增长,纺织品出口具有相当潜力。二是中国制造业具有明显优势,制造业的繁荣必将扩大对原料的需求。三是国内原料供应存在瓶颈,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四是贸易摩擦对纺织品及服装出口产生一定阻力。五是中国纺织品结构问题仍将存在,价格上涨空间较为有限,将直接影响上游原料行业。此外,人民币升值和原油价格走势都将对中国化纤原料的供需关系产生影响。刘杰特别指出,在十一五时期,化纤、纺织业对石化行业的影响将最大。
乙烯、甲醇、乙二醇等化工产品都是化纤上游原料,其发展状况备受化纤行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乙二醇作为化纤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的主要原料,受关注程度更高。据与会专家介绍,我国乙二醇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开始采用的是传统的氯乙醇水解法。此方法能耗大,产品纯度差,生产成本高,污染严重,技术落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石油化工业的崛起,乙二醇的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装置有10套左右,总生产能力约为110万吨/年,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内部。2005年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约为240万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供需矛盾。
十一五期间,在解决化纤原料的问题上,中国化纤业的目标应该是建立规范、稳定、公平合理的原料供应渠道和交易关系。与会代表对此达成共识,他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调整商品、技术、资本、服务等多方面贸易内在结构入手,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仍然需要进一步开放和增加国际国内市场的融合度,实现和国际同行间的合作与共赢,同时亟待加快国内石化行业的配套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