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5年甲醇市场分析预测

展望2005年的甲醇市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比较多,市场局势不是十分的明朗,市场的具体走势将取决于届时到底是多方占优还是空方占优。但总的来看,2005年甲醇市场仍将呈现强势特征,产销量还将保持较大幅度的增加,价格预计仍将保持在相对高位,至少在上半年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回落,但市场的波动性预计比2004年要大,市场的波动幅度预计将会超过30%以上。2005年甲醇市场的主要有利因素有:  

    一、国际甲醇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虽说现在我国的甲醇市场,国产甲醇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甲醇市场已完全游离于国际甲醇市场之外,成为一个封闭的甲醇市场。事实上,国际甲醇市场的变化状况对我国甲醇市场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如果国外甲醇价格过低国内甲醇价格过高,势必导致国外甲醇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这样就会拉低国内甲醇价格;反之,如果国外价格过高国内甲醇价格过低,进口甲醇就会明显减少,同时还会导致国内甲醇厂家纷纷想方设法出口,这样就会抬高国内甲醇价格。  

    在国际上,80%以上的甲醇生产都是以天然气为原料,天然气的供应状况及价格的高低对国际甲醇市场影响甚大。目前业内人士普遍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将居高不下,平均水平将达到40美元/桶以上,可能会成为近几年来平均油价最高的一年。受此影响,国际天然气价格也将居高不下,年平均水平预计将达到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上,属近几年来的一个比较高的价位,这样导致国际甲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其销售价格也将居于高位。  

    二、下游的需求量呈快速增长。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我国是除乙烯、丙烯、苯之后的第四大化工原料,在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光衍生物就有100多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2005我国的甲醇需求量仍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有关专家预计,2005年我国的甲醇消费量将超过6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甲醛领域消耗甲醇最多,2005年预计需要甲醇400万吨,醋酸2005年预计需要甲醇70万吨,农药2005年预计需要甲醇约20万吨,再加上其他化工产品对甲醇的需求,预计2005年我国化学工业对甲醇的需求量约520万吨。另外,2005年医药行业预计需要甲醇约30万吨,其他行业需求甲醇约70万吨。  

    再者,国内甲醇生产成本的上升,也将使2005年甲醇价格处在一个较高位置。我国现有甲醇生产装置200多套,大多以煤为原料,采用合成氨联醇法生产。2004年煤炭供应空前紧张,价格大幅度提升,使得甲醇生产成本至少提高了200元/吨。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2005年煤炭供应紧张状况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好转,价格仍将居高不下,天然气的状况相对要好些,但最近也传出了要涨价的风声。总的来看,2005年甲醇生产成本不会比2004年低,有些厂家的上涨幅度预计将会超过5%以上。  

    2005年甲醇市场的主要不利因素为甲醇新建装置大量涌现,产能增长速度过快。由于自2002年3月份以来,甲醇价格一直呈现一种稳步上扬走势,同最低价格相比,甲醇市场的最高涨幅超过了120%,甲醇生产的利润相当丰厚,高的厂家每吨纯利超过了1000元/吨,因而甲醇生产厂家纷纷扩产和新建,使得我国甲醇的产能大幅度增加。

    目前在建或拟建的大型甲醇项目有(部分):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在海南建设的年产180万吨甲醇项目,其中第一期工程为年产60万吨甲醇;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与日本三菱化工合资兴建的年产85万吨甲醇项目,总投资2亿美元;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的甲醇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2.8亿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华建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年产100万吨甲醇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其中第一期工程年产40万吨甲醇;哈尔滨气化厂的年产25万吨的新建甲醇装置,目前该厂甲醇产能为14万吨/年,新装置建成后,该厂的甲醇生产能力将接近40万吨/年;香港建滔化工集团与重庆长寿化工园合资建造的年产75万吨甲醇项目,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届时重庆的甲醇总产量将达到200万吨,长寿化工园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这些新建甲醇装置如果全部建成投产后,新增加的产能至少在500万吨以上,将对我国甲醇市场特别是装置所在地甲醇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明显的影响,对甲醇价格的上涨产生明显压力。  

    另外,2005年甲醇市场还有个值得关注的事情就是“甲醇代油”工程的实施情况。由于我国自身的石油开采量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每年不得不花费巨额外汇从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石油,特别是2004年7月份以后,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进口石油的花费越来越大,更是成为心头的一个难言之痛。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至少在30%以上,大量的石油进口,不仅大量耗费了我国的外汇,而且危及我国的能源安全。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探索以别的新能源来替代石油的可行性,目前列入代油工程的主要有三项:甲醇代油、乙醇代油以及二甲醚代油。据专家论证,无证是从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还是技术成熟角度而言,甲醇代油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特别是M15(即在汽油和柴油中掺混15%甲醇)技术已是相当的成熟,并且在山西、河南的示范运营都已成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甲醇代油”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却并不理想,2005年在这方面是否有个较大的突破,值得关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的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3年,中国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从426亿元增长至560.31,增长率显著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水淡化项目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的增加、饮用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工业领域对高效、环保气体分离技术的迫切需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催化剂的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催化剂产量达到229.6万吨,2024年上半年为115.5万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催化剂需求的不断增加。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辣椒碱行业:产需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总体分散竞争程度高

我国辣椒碱行业:产需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总体分散竞争程度高

辣椒碱的应用领域继续拓展,除了传统的食品、医药领域外,还开始涉足护肤品、化妆品等新兴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天然、健康、安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辣椒碱作为一种天然生物碱,其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辣椒碱行业市场规模从124.19亿元增长到了145.19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双碳”背景下将迎新发展契机 外资企业技术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双碳”背景下将迎新发展契机 外资企业技术占据领先地位

受益国家政策推动,2019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达79.31亿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府推动可降解塑料渗透进一步上升,2020年以来随着部分厂家产能扩张,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保持稳步上升,到2023年超过172亿元。

2024年11月04日
我国OCA光学胶行业领域应用不断拓展深化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化趋势明显

我国OCA光学胶行业领域应用不断拓展深化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化趋势明显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OCA光学胶的需求持续增长,使得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我国OCA光学胶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4.11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53.36亿元。

2024年10月30日
2024年中国苏氨酸行业发展概况:饲料、食品和医药领域将成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2024年中国苏氨酸行业发展概况:饲料、食品和医药领域将成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需求方面,国内苏氨酸需求的稳定增长,2016年全球总需求量为52万吨,2023年已经达到81万吨,这是支撑苏氨酸价格近年来震荡上升的主要原因,不过近两年来产能增长较快,使得持续增长的需求仍然无法满足新增产能,让近年来的苏氨酸价格下滑。

2024年10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