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立德粉生产需求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立德粉作为一种传统的白色颜料,已有了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还在生产立德粉,因此,中国立德粉的发展趋势也就反映了全球立德粉的变化。现就立德粉这个产品的一些基本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1我国立德粉行业的基本状况
  立德粉行业的总生产能力34万t/a。年产量达1万t以上的生产厂为9家,生产能力达25.6万t,占总生产能力的75%。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南、广西、广东三省份,占总生产能力的67%。其中,湖南4家生产厂家的年生产能力合计为9.5万t、广西2家合计为7万t、广东1家为6.3万t。据统计,2004年生产量约24万t,销量约25万t,产销率达到104%。产品内销比率为59%,出口比率为41%。行业当前处于微利经营状态,盈利能力逐年下滑。整个行业的变化趋势呈现以下5个特点:

  (1)企业为获得生存空间,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降低消耗,提高市场占有率;

  (2)为进一步了解市场,行业内的沟通和协调持续得到加强,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卷入恶性竞争;

  (3)除1家厂家外,其它企业已经完成改制(私有化,员工持股),企业追求利润的欲望增强,短期行为加剧,希望尽快收回投资的愿望强烈,而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的可能性降低;

  (4)由于立德粉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影响,国家的环保政策,迫使企业改善环保状况;

  (5)立德粉行业已进入新一轮优胜劣汰的竞争时代,预测在未来(2~3)年内,行业将减少约8万t的生产能力,总体将形成新的供需平衡关系。

  从总的发展趋势看,立德粉的市场需求情况将会缓慢下降。由于资源利用、环保成本等因素,营运成本将会逐步上升。

  2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
  作为一种化工原料,相关的竞争产品及应用领域必然对立德粉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1国内钛白粉生产企业的概况
  目前,全国有各种规模的钛白粉生产企业共50余家,总产能达50万t,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见表1。我国钛白粉主要应用领域是涂料(油漆)、塑料、纸张、油墨和橡胶,其中前三个领域占总需求量的80%~90%。

  中国当前每年消耗钛白粉在(50~53)万t左右,1996-2001年间,钛白粉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长了182.96%,年均增长了23.12%。2005年预计钛白粉国内表观消费量将接近75万t。

  2.2国内涂料、塑料等行业的发展情况
  立德粉主要应用于涂料、塑料两大领域,约占立德粉总消耗量的93%。其中涂料领域占77%、塑料领域占16%左右。

  预计2005年我国涂料市场供需关系大体平衡,需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涂料需求量每年将超过300万t。其中,工业涂料约90万t,建筑涂料约115万t,特种涂料及其它功能性涂料约50万t。品种结构大体按工业涂料35%~40%、建筑涂料45%~50%、特种涂料10%~15%分布。中国目前粉末涂料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世界粉末涂料总产量达70万t。中国粉末涂料2003年为34万t,增长速度达25%;2004年为41万t,增长速度达20%。

  中国塑料色母粒市场年消费量约为12万t,到2005年,中国塑料制品总量将超过1 300万t,消耗色母粒(16~18)万t左右。色母粒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已经成为塑料加工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建筑材料、工程塑料和塑料薄膜用色母粒最具发展潜力。

  我国立德粉市场需求情况
  (1)传统的油漆、乳胶涂料用量占73%,此类市场以价格竞争为主;

  (2)塑料行业用量占16%,此市场还有潜力空间,主要以技术和服务竞争为主,将为立德粉的未来发展提供舞台;

  (3)立德粉出口市场。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04  
  年立德粉出口到63个国家和地区,总量为85 405t  
  4立德粉行业发展趋势
  基于立德粉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立德粉产品自身的条件,选择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实现产品差异化经营和实施品牌战略,应是立德粉行业发展之路。

  4.1扩大经营规模,实现成本领先
  从现有的生产状况来看,企业要扩大产销能力,必须进行投资,这将考验行业企业的投资和融资能力。业内企业实施合作、兼并和资产重组,实行低成本扩张,不失为提高产能和抵御市场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提高产销量,实现规模效益,凸现成本领先,扩大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生产工序的改良,实施智能化控制和连续化工艺设备改造,控制和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4.2依靠应用技术支持,实现产品差异化经营
  通过加强产品应用技术和差异化开发技术,开拓塑料色母粒及外墙涂料、木业隐蔽剂等应用市场领域,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量,赢取较大的销售利润。提高企业产品的应用研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售前、售后服务,保证销售的稳定与增长。加强对应用技术资源的投入,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4.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强化对生产各系统的智能控制,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及时准确地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改进经营决策的质量。

  4.4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行业发展
  在全球经济进入品牌经营时代的今天,谁拥有知名品牌(商标),就意味着谁能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培育行业龙头,全面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必须逐步向前推进。从创立品牌,到企业文化的融入,再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一个品牌战略的互动关系,达到推进行业发展的目的。

  4.5实施综合利用,改善生产环境
  加大环保治理的投入,减少废渣的排放量,解决企业的生存危机。依靠技术支撑,消除生产系统的二氧化硫超标排放,实施综合利用。

  综上所述,立德粉企业通过优化整合、通过技术改造和实施品牌战略,将开拓更为广泛的应用市场。技术领先、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立足于不败之地。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我国玻纤行业上游可完全自供 下游新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从供应情况来看,随着玻纤下游各行业市场容量提升,叠加玻纤应用范围不断扩展,2012-2022年全球玻纤产量从530万吨增加至1041万吨,CAGR为7.0%;其中,中国玻纤产量从288 万吨增加至687万吨,CAGR为9.1%,2022年我国玻纤产量占全球比重高达66%,出口成为我国玻纤产业的重要需求环节。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盐化工生产大国 产销量不断增长 纯碱与烧碱是市场最主流产品

近年来,中国盐化工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状态。2023年我国盐化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50.68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上年度有所回落,但整体波动较小。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盐化工产业不断提高发展速度,积极适应国家经济改革的大环境。

2025年01月17日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转变 产业链整合将成重要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特种聚醚行业的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5.83亿元,2021年达到今年最高为35.39亿元,之后回落,2023年为23.27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0.74亿元。

2024年12月06日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2023年我国碳酸锰行业在下游需求増长以及锰矿供给减少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规模增长至66.23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3.82亿元。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的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3年,中国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从426亿元增长至560.31,增长率显著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水淡化项目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的增加、饮用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工业领域对高效、环保气体分离技术的迫切需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催化剂的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催化剂产量达到229.6万吨,2024年上半年为115.5万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催化剂需求的不断增加。

2024年11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