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颁发单位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7年7月 |
工信部 |
《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 2017-2019年)》 |
力争到2019年,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明显壮大,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20个左右特色突出的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应急服务更加丰富,完成20个以上典型领域应急产品和服务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建设30个左右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基本建立与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相匹配、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应急产业体系 |
2017年11月 |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 |
《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 |
确定四川省德阳市、辽宁省抚顺经济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建龙州工业园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乌鲁 木齐工业园区等5个产业基地为第二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专业类) |
2018年5月 |
工信部 |
《关于公布首批国家应急产业重点联系企业名单的通知》 |
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确定北京华泰诺安探测技术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为首批国家应急产业重点联系企业 |
2018年10月 |
工信部、应急管理部 |
《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指南(试行)》 |
是指依法依规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聚集区)以及国家规划重点布局的产业发展区域中,以安全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具有示范、支撑、带动作用,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集群区域 |
2019年4月 |
国家发改委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 |
本次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直接涉及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的条目共计81条,消防类落后产品与落后工艺应归于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产业。其中,鼓励类条目68条;淘汰类中落后工艺1条,落后产品17条 |
目前,我国应急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应急服务产品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下,产品数量占比仅为2%,以事后“救援”为目标的处置救援类产品占比达56%,监测预警类和预防防护类占比分别为24%和18%。

在应急平台市场规模方面,2018年我国应急平台行业市场规模突破90亿元,达到90.9亿元,同比增长45.9%。

在应急平台市场细分占比方面,其中基础支持系统占比46%,应急平台装备占比25%,应急平台软件占比16%,接报发布终端占比8%,运维服务占比5%。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应急产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方面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国家应急产业重点联系企业名单,确定北京华泰诺安探测技术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为首批国家应急产业重点联系企业。
首批国家应急产业重点联系企业 |
技术创新与进展 |
湖南华诺星空电子技术公司 |
公司目前已开发出DN-UAV无人机搭载式生命搜救系统、Nov2-UAV6- 1000XM六旋翼无人机等结合新技术的产品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教援装备股份有公司 |
公司的智能防爆消防灭火侦查机器人2018年12月份完成样机试制 |
福建天广消防有限公司公司 |
公司开发了智能消火栓,该项目已初步完成产品测试 |
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咸亨国际航空应急服务主要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及服务两块业务,设有两个研究中心,业务涵盖电力、测绘、地震救援、高铁接触网巡线、石油管道巡线、农业、军警等诸多领域的飞行、培训、技术服务等。公司具备AOPA驾驶员培训学校资质,拥有多名AOPA数练员及机长,有完善的无人机培训教学体系,拥有自己的无人机7S店 |
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具有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公司旗下子公司汇能汇联在东北、西北、西南、华南、中原等全国12大区域设立维保中心,结合物联网消防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全国各地用户的反馈信息在1小时内做出快速响应 |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公司具备定点救授轨迹规划及再现控制技术:国内消防车行业首创,具有自动路径规划、臂架运动轨迹记忆与再现等特点,提高了消防作业智能化程度,减少用户工作量,该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应用于消防车重复救授工作时,效率提升1倍 |
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目前公司研发项目包括0116G-13/监狱安防联动与大数据平台(新0116G-2)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面向交通和治安的视频大数据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基于北斗的动态监控与应急指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政府补助,具有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
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综合管廊智能运营平台列人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 项(项目编号: 2017YFC0805000),并在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先导区-徐圩新区综合管廊试验段应用,处于领先地位 |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应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应急产业在我国仍是新兴产业,其发展依然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短板,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困难 |
内容 |
产业科技含量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
大部分应急产品还没有摆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状况。同时,科技研发力度不够,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 |
应急装备发展滞后,专业人才缺失 |
缺乏特种装备与专业工具。航空应急和通信应急方面建设严重滞后;应急专业人才匮乏。在实际的应急工作中,往往从相关单位抽调临时人员。这些人员既无经验又无准备,既缺乏装备与设备又缺乏专业知识与技术 |
产业结构失衡,中小企业偏弱 |
主导中国应急产业发展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真正由中小企业自主研发生产,进行产业化发展的非常少 |
资本支持较少、企业融资困难 |
应急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建造产业基地和一些小规模的民营企业自筹资金发展,缺少产业化的多种资本支持机制。由于应急产业的高风险性、时效性等特征,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相对较窄 |
以上数据参考资料《2020年中国应急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gyii.cn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