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利好政策及较大市场供给助推我国征信修复行业发展

         近几年,我国对于失信人员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强,使得失信人员在社会上愈加寸步难行。另一方面,随着信用卡的大量使用和P2P的大量兴起,失信人群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征信修复的诉求也随之增多。在此情况下,征信修复行业开始快速发展。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定,但凡对征信信息存在异议的,可以进行异议申请;2019年7月,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出台的《可为信用修复申请人出具信用报告的信用服务机构名单(第一批)》文件中确定了第一批可为信用修复申请人出具信用报告的信用服务机构名单;这一系列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法规为征信修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与保障。

近年来中国征信修复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

2019年7月

《可为信用修复申请人出具信用报告的信用服务机构名单(第一批)》

确定了第一批可为信用修复申请人出具信用报告的信用服务机构名单。

2019年4月

《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

明确了涉及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分类范围,并要求对涉及特定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严格按最长公示期限予以公示。

2018年12月

《浙江省公共信用修复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信用修复的条件、信用修复的程序、履行责任等内容,为诚信体系建设“打补丁”,为进入失信“黑名单”者提供翻身“自新”的机会。

2017年11月

《关于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提出,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制度(“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

2016年5月

《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

要求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机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联合惩戒措施的发起部门]和实施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明确各类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期限。

2013年10月

《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明确,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7月2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的《可为信用修复申请人出具信用报告的信用服务机构名单(第一批)》文件显示,爱信诺征信有限公司、北京宸信征信有限公司、北京信构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62家信用服务机构入选首批可为信用修复申请人出具信用报告的信用服务机构名单。

第一批可为信用修复申请人出具信用报告的信用服务机构名单(截取30家)

序号

机构名称

1

爱信诺征信有限公司

2

安徽省征信股份有限公司

3

北京宸信征信有限公司

4

北京冠捷时速信用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5

北京国富泰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6

北京汇法正信科技有限公司

7

北京数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

北京泰德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9

北京信构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10

北京宜信致诚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11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

12

重庆华龙强渝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13

东方安卓(北京)征信有限公司

14

东方金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15

福建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有限公司

16

广东德信行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17

广东鹏元征信有限公司

18

广州金科企业征信有限公司

19

贵州圣辉征信有限公司

20

贵州中鼎大数据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1

河北恒实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22

河北信构信用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23

吉林省通联信用服务有限公司

24

江苏未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

江西省中小企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26

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7

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28

联合信用征信股份有限公司

29

量富征信管理有限公司

30

绿盾征信(北京)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供给方面来看,近年来信用卡不断普及,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5.97亿张,同比增长13.51%。2019年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84.19亿张,同比增长10.82%。2018年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5.46张,同比增长12.91%;2019年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6.03张,同比增长10.40%。

2014-2019年中国银行卡发卡数量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4-2019年中国人均持有银行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在银行卡交易方面,2018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金额862.10万亿元,同比13.19%;2019年共发生银行卡交易金额886.39万亿元,同比增长2.82%。

2014-2019年中国银行卡交易金额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统计,2019年全年,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总额为742.66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0.98%,这一数字显示了我国信用卡逾期情况处于一个较为严重的状态,再加上房贷、车贷、网贷等方面的逾期情况,可见我国征信修复市场的供给是比较大的。

2014-2019年中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总额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LSM)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征信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或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销售额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销售额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彩票累计销售额5796.96亿元,同比增长36.51%;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销售彩票3084.78亿元,同比增加345.79亿元,增长12.6%。分机构看,2023年全年福利彩票机构发行销售彩票1944.41亿元,体育彩票机构发行销售彩票3852.55亿元。

2024年10月28日
我国安责险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换代升级是未来趋势

我国安责险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换代升级是未来趋势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财产保险产品自主注册平台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9月19日,保险公司在售的安责险产品2265个。2020年8月底,保险公司在售的安责险产品达1686个,2019年8月底在售安责险产品1148个。未来,针对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要求,各险企可能会对这些安责险产品进行换代升级,以适应现代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多

2024年10月25日
免签政策+城市IP流量撬动等推动下我国旅游业持续升温 市场未来可期

免签政策+城市IP流量撬动等推动下我国旅游业持续升温 市场未来可期

2023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在疫情防控转段背景下呈现强劲复苏局面。2024年旅游市场加速复苏。2022年底外部环境优化后,国内旅游市场进入复苏阶段,2023年全年基本保持稳健复苏,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亿,同比增长93.3%。

2024年10月21日
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市场处于成长阶段 未来供应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市场处于成长阶段 未来供应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的市场规模体量不大,但是近年来的增长速度保持较快,随着未来企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的市场空间将会更加广阔。截止2023年,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48.91亿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024年10月17日
我国消防行业:多重驱动因素下市场稳健发展 企业竞争可分为四大集群

我国消防行业:多重驱动因素下市场稳健发展 企业竞争可分为四大集群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791.41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7日
我国塔罗牌市场短暂爆发后增速渐回落 目前行业已衍生出庞大经济链条

我国塔罗牌市场短暂爆发后增速渐回落 目前行业已衍生出庞大经济链条

中国市场来看,据估计,我国塔罗牌行业消费者总次数在疫情爆发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不过塔罗牌由于存在着替代品竞争,其增长速度并没有预期那么理想,2023年我国塔罗牌占卜需求约为2.55亿人次。

2024年09月24日
水资源价值愈发凸显 我国水处理行业大有可为

水资源价值愈发凸显 我国水处理行业大有可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7年的60.2%增至2023年的66.16%,城镇化率逐步提升。

2024年08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