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中国银行贷款利率市场状况:报价利率机制有望在下半年优化

       近期政策决策者频繁表态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两轨并一轨”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引发市场关注。2019年6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更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推动银行降低贷款附加费用,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政策决策者频繁表态将深化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时间

人物会议

内容

2019428

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表示

当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市场化,但是存贷款基准利率仍由央行决定,利率市场化只剩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央行正呼吁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今年有望加速。

2019517

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

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重点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尤其是信贷利率的传导,提升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适度增强市场竞争,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2019518

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债指数专家指导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

在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央行存款基准利率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贷款利率实际上已经放开,但仍可进一步探索改革思路,如研究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等。

2019626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

虽然政策利率已经下调,目前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仍然和基准利率挂钩,且对国有企业和小微民营企业的报价差距较大,这也是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导致的。目前深化利率市场改革,可以采用更加市场化的利率模型,如LPR(贷款基础利率)来决定对不同客户的贷款利率。

2019630

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19712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关键点是推进贷款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将推动银行更多的运用LPR


信息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8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显,1年多以来中央和监管层高度重视,各部委密集出台了各项利好政策扶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央行也在“合理充裕”的货币政策框架下释放流动性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稳定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工具和流动性传导路径简图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银行贷款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的贷款定价仍然是以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为基础进行上下浮动。这种贷款定价模式的显著不足之一在于和市场利率变动“脱节”,贷款利率变动存在刚性,“货币政策利率的变动→市场利率→信贷利率”的路径并不畅通,严重影响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利率进行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LPR和6个月-1年央行基准利率基本等同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

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Shibor)变动脱节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

       日本首先完成了负债端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此基础上再完成了贷款定价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89年起,日本开始基于银行在负债端的融资成本来确立贷款的基础利率,通过对流动性存款、定期存款、可转让存款和同业拆借存款四类主要的负债利率进行加权计算,以得到总体的融资成本,在此基础上加上1%的银行费用,即为银行短期贷款LPR。随着日本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完成,短期贷款LPR实际上已与市场资金利率挂钩。而长期贷款LPR则是在短期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根据期限长短加上一个利差。

日本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前美国贷款定价参考包括LPR、Libor、国债、商业票据等多种基础利率,这得益于美国发达和成熟的金融市场,丰富多元的融资工具环境。基于优化我国LPR的监管思路,现梳理回顾美国LPR模式的发展和变革,以供国内借鉴参考:一开始,美国LPR是建立在主要商业银行的自主报价基础上产生的,和联邦基金利率隐形挂钩。

美国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分银行来看,主要是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融资采取LPR作为定价基础的占比较高,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小银行定价能力较弱,同时小微企业较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因此能够接受LPR的定价模式。

2017年美国仅有15.9%的贷款采取LPR定价

机构类型

所有商业银行

本国大型商业银行

本国小型商业银行

本国商业银行及阜外机构及国外商业银行

商业与工业贷款总量

106647

71992

5241

29413

LPR定价

余额

16972

12637

3111

1223

占比

15.90%

17.60%

59.40%

4.16%

加权平均利率

4.73%

4.66%

4.91%

4.99%

其他基准定价

余额

89675

59355

2130

28190

占比

84.10%

82.50%

40.60%

95.80%

加权平均利率

2.86%

3.17%

4.07%

2.10%


信息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小额贷款采取LPR定价的占比更高

指标

LPR定价占比

其他基准定价占比

规模(千美元)

10-99

40.70%

59.30%

100-999

38.20%

61.80%

1,000-9,999

25.00%

75.00%

10,000+

6.30%

93.70%


信息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展望我国LPR的优化模式,我们认为通过“市场利率/政策利率+固定点”都有可能成为改革方向的考虑,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来看,其中锚定政策利率的可能性更大。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在发展之中,和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金融工具的丰富程度和交易的活跃度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目前对于选择哪一种利率作为LPR锚定的基础利率,学界还存在各种争议,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可靠度高、期限结构完整的理想利率选择。

       从推进节奏来看,我们预计国内贷款利率的并轨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决策者在政策制定时有可能也会参照海外经验,分贷款种类挂钩不同的基础利率来制定LPR。短期来看,对公端有望最先采取“政策利率+固定点数”的方式确定LPR,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的通畅性,缓解目前实体经济融资中结构性不够均衡的问题。

若贷款利率下行对主要上市银行息差和ROE的影响测算

银行

2018净息差

2018生息资产

2018公司贷款

2018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

贷款收益率下降25BP对净息差的影响

贷款收益率下降50BP对净息差的影响

贷款收益率下降25BPROE的影响

贷款收益率下降50BPROE的影响

工行

0.023

26941233

9418894

2330001

-0.0009

-0.0017

-0.0101

-0.0202

建行

0.0231

22802324

7478466

1976463

-0.0008

-0.0016

-0.0095

-0.0189

中行

0.019

20507783

7121484

1612980

-0.0009

-0.0017

-0.011

-0.0221

农行

0.0233

22221410

6892400

1670294

-0.0008

-0.0016

-0.0103

-0.0206

交行

0.0151

9283249

3061915

698405

-0.0008

-0.0016

-0.011

-0.0219

招行

0.0257

6561907

1773929

540118

-0.0007

-0.0014

-0.0082

-0.0164

中信

0.0194

5972615

1881125

436661

-0.0008

-0.0016

-0.0108

-0.0215

民生

0.0173

5738551

1729678

420074

-0.0008

-0.0015

-0.0103

-0.0206

兴业

0.0183

6474045

1608207

465953

-0.0006

-0.0012

-0.0086

-0.0173

浦发

0.0194

6113409

1815874

471562

-0.0007

-0.0015

-0.0096

-0.0193

光大

0.0174

4219608

1332629

321488

-0.0008

-0.0016

-0.0104

-0.0207

华夏

0.0195

2628853

1142675

217141

-0.0011

-0.0022

-0.0132

-0.0263

平安

0.0235

3295079

801814

240042

-0.0006

-0.0012

-0.0084

-0.0167

北京

0.0188

2516888

883167

192450

-0.0009

-0.0018

-0.0115

-0.0229

南京

0.0189

1213270

337730

77808

-0.0007

-0.0014

-0.0109

-0.0217

宁波

0.0197

1091026

242302

80879

-0.0006

-0.0011

-0.0075

-0.015

上海

0.0176

1990569

534270

161277

-0.0007

-0.0013

-0.0083

-0.0166

江苏

0.0159

1863924

531476

122624

-0.0007

-0.0014

-0.0108

-0.0217

贵阳

0.0233

474631

130210

34830

-0.0007

-0.0014

-0.0093

-0.0187

杭州

0.0171

908695

212708

57165

-0.0006

-0.0012

-0.0093

-0.0186

平均

0.0204

13261653

4278197

1062251

-0.0008

-0.0015

-0.0099

-0.0199


信息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观研天下(YZ)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同比增加1.5%,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3月07日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气象产品,包括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产品。狭义上则是指围绕市场需求,按市场机制推动气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即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增速(75.5%)放缓,恢复至2019年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次的9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增速114.4%。

2024年12月16日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我国消防报警系统应用愈发广泛 市场需求快速扩大 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报警系统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报警系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2.97亿元,2024年上半年229.74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4年12月09日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2024年11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