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是指融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智能事务处理和无所不在的服务提供能力,实现园区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经济竞争力、园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园区发展理念。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传统产业园区正面临重重挑战,如产业模式不完整、未形成共享机制、投入产出严重失衡等。对此,产业园区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为契机,快速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质量,实现转型发展,获取信息化环境下的核心竞争能力,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由此,智慧园区应运而生。
参考观研天下《2019年中国智慧园区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未来商机分析》
智慧园区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等,是基于园区三维数据库建设为核心、以三维数据库设计规范为重要基础,实现园区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经济竞争力、园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园区,并进行科学地决策,从而提高园区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以 “园区运营”为中心构建智慧园区一体化解决方案,从园区品牌、园区服务质量、入驻企业体验等方面,打造智慧园区的典范。完善园区以公共服务体系为实体,产业集群为面,带动园内各企业及组织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建立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系统或体系。
智慧园区带来的效益非常明显,包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了园区的低碳运行;管理流程优化,实现园区运行的全过程控制;强化统计分析,实现园区信息资源深度开发;提高人员劳动生产率,实现园区价值最大化;顺应智慧城市发展方向,推动新型战略产业发展等。
效益 |
具体内容 |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了园区的低碳运行 |
经园区实际运行统计,系统可实现综合节能效果为30%,其中园区用电主体中央空调末端系统节电率可达25%,主机系统节能率为10%-15%;照明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与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节能效果可达60%左右;电梯等重要设备可实现节能25%-30%。 |
管理流程优化,实现园区运行的全过程控制 |
一方面依据软件系统数据运算分析,制定公共设备季节性和昼夜运行模式,提高了电力运行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实现科学调度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对园区各运行节点的传感、采集、收发,将各个设备设施运行效率和异常情况自动传输到后台,提高园区资产安全运行质量,实现智能化的故障报警和运行效能监测,提高处理故障的反应速度。 |
强化统计分析,实现园区信息资源深度开发 |
通过无线传感网等多项信息技术应用,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于运算,强化了辅助决策功能。系统可以更准确、直观地记录显示园区能源运行基础数据、能源负载情况、用电使用情况,与园区的客户管理、电子支付、智能停车等其他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发觉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 |
提高人员劳动生产率,实现园区价值最大化 |
系统具有设备监控、路线安排、数据记录、工作状态监督等功能,为园区管理提供了 科学管理和辅助决策的手段,有效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时间,实现了日常管理、设备运行、客户服务的智能化、实时化和高端化,提升了园区的服务品质和客户 满意度。 |
顺应智慧城市发展方向,推动新型战略产业发展 |
智慧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的特色功能区块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智慧园区的建设涉及园区一卡通、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空调、智能照明、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的系统应用,直接带动物流网、云计算以及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 |
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现状
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全国园区智慧化建设如火如荼,各地不同类型的园区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与市场竞争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同时,各地加强了园区智慧化的建设投资力度。数据显示,园区信息化费用所占比重约园区投资开发成本的为10%-15%。2012年中国园区信息化市场规模已达1268亿元,2015年中国园区信息化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截止至2017年中国园区信息化市场规模增长至2240亿元,同比增长0.1%。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园区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268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
目前,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从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基础,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园区建设特色,正加紧智慧园区建设。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或将来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从2011年的219家增长到2016年的375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
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在2012-2013年间快速增长后,进入到平稳增长阶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背景下,国家级开发区的审批更为审慎。截至2018年底,国家级高新区共168家,国家级经开区共219家。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产业合作的主平台,目前国家级开发区仍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密集分布。在2015年新获批的31家国家级开发区中,16家位于东部地区。但在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推动下,伴随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开放,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数量不断增加,东中西格局也有所优化。
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分别为105家、55家、40家,占比分别为52.5%、27.5%、20.0%。2016年,东、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分别为187家、109家、79家,占比分别为49.9%、29.1%、21.0%。
未来智慧园区发展趋势
未来城市发展与管理可以以智慧园区建设为索引,进一步拉动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将智慧园区的管理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中去,实现智慧园区市场管理与城市化市场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极具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
智慧园区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紧紧围绕大众的需求,加快建设面向个人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惠及人人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未来智慧园区建设依然是离不开信息设施与电子政务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