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底,我国危废行业一共经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3-1010年,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11-2015年,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政府加强了对危废的管控,直接导致危废处理的需求快速增长,而当时危废行业处置能力严重供不应求。这使得危废项目受各路资金追捧;2015年至今,随着环保压力的继续增大,再加上资本的快速涌入,我国危废行业进入第集中竞争阶段。
参考观研天下《2019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现状与未来规划分析》
根据危废产生量/一般工业固废≈3%的关系来看,中国危废产生量约1亿吨,目前官方披露的2017年产危量为0.69万吨(同比增30%),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在于披露口径以及统计口径,预计2019年污染源普查公报披露后,危废真实数据将得到充分曝光。受到危废名录调整(新增117种危废种类)及环保督察的影响,2016-2017年中国官方统计产危量连续2年维持30%以上的增速,产危增速加快。随着十三五期间中国鼓励越来越多处理设施开展积存及新产生危险废物处理,中国危废处理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危险废物处置量将超6000万吨,达到6460万吨左右。
“十二五”以来,针对危废规范管理、增强管控能力、提升处理处置水平等方面 国家陆续出台政策,较好地促进了危废处置行业发展。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危废行业市场规模仅734亿元,至2018年,市场规模超千亿,达1106亿元。
中国危废资质核发量最近3年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但利用率却一路走低,2017年第三方实际处理危废量仅为1,979万吨(无害化464万吨+资源化1,515万吨),再考虑到部分处理不合格的情况,2017年第三方处理缺口在1,674万吨(无害化673万吨+资源化1,001万吨),且预计该缺口将于2021年左右填补。在该缺口填补过程中,水泥窑协同处置方式将作为有效补充。
目前,废水污泥处理成危废行业的一个主要技术创新方向。截至2018年末,废水、污泥处理的专利数量最多,占比达16.66%;其次是废物、燃料的焚烧,专利数量占比达12.87%;排名第三的是分离技术,占比达9.02%。
目前,危废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小散乱”的状态。危废处理由于跨区域运输的难度较大,各区域间市场被割裂,加上又属于新型产业,市场参与者多,且较为分散,整体规模和生产能力偏弱,核心竞争企业较少。
据统计,2018年,珠三角地区危废处理能力为一万吨/年的企业占比高达59%,处理能力为1-2万吨/年的企业占比达18%,而处理能力在2万吨/年以上的企业仅占比23%。珠三角的情况类似,均是小型危废企业占绝大多数,但中大型危废企业数量略好于珠三角。
危废处理方式及技术改造升级速度加快;外资企业、上市公司、基金公司等社会资本密切关注,行业呈现明显的淘汰整合趋势;非法从事危废收集、处理的现象明显好转,行业规范程度不断提升。总体而言,随着国家环保监管的收严,危险废物处理备受瞩目,且危废处理行业正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型升级,加上危废处理能力的提升空间较大,危废处理行业未来前景将更加可观。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