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信贷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截止2017年,我国狭义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61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12.08%,但与美国相比,差距仍非常明显,收到汇率影响,美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达到24.98亿元人民币,占GDP比例仍增长到20.05%,可以看到,未来我国消费信贷行业市场空间非常大。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自2008 年至今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之中,2016年消费信贷规模22.6万亿元,据预测未来几年有望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剔除放贷后的其他消费金融规模占比约25%,则2016年剔除房贷后的消费金融规模体量约6万亿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
消费金融主体多元。消费金融服务商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商业银行;第二类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第三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包括电商类、P2P类、分期购物平台,这些主体虽未获取银监会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但从事同质业务;第四类是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对支付的把控渗透入各个消费金融场景,分享市场份额。此外,小贷公司也开始试水消费金融领域。从信贷用途来分析,可分为住房消费金融、汽车消费金融、信用卡以及其他消费品金融。
2012年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不断发挥作用,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10.21%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增速也达到9.04%,为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贷款期限来分析,可分为短期消费贷款、中期消费贷款、长期消费贷款。我国当前仍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比重70%左右。从有无抵押担保来分析,可分为信用贷款和非信用贷款,分别占比23%、77%。从信贷需求端来分析,可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买方信贷是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发放的信贷,卖方信贷是对销售消费品的企业发放的信贷。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消费信贷成为一大风口,电商后来居上抢占过半市场。
2017年无疑是消费金融ABS爆发年。据证券时报报道,在今年前三季发行的企业ABS中,个人消费贷款ABS发行金额达1608.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倍。
从发行主体上看,消费金融ABS的快速发展主要得力于阿里、京东、百度、小米等几大互联网企业。其中,蚂蚁金服通过借呗和花呗两大消费金融产品的资产证券化,以发行量超过2300亿元成为中国消费金融ABS市场上的巨无霸。同时,国内第一批试点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如捷信、中银等在ABS方面也均有突破。
今年7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下发《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要求对互联网平台和交易场所合作违法违规业务增量和存量的清理整顿,金交所挂牌的信托计划和资管计划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受限,以金交所为渠道的互金场外ABS模式基本停滞。但某知名业内律师则认为,未来,有场景的平台发行ABS将不太受影响,甚至会得到鼓励,核心是要对实体经济有贡献。
此前,受限制于监管要求,2014年8月重新开闸的第二轮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如招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尚未触及发行ABS所需的三年最低年限。但是从时间上来看,2018年这几家企业将陆续满足年限要求,或将会在市场上掀起一轮持牌消费金融公司ABS热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