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金融是银行在贸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为国内或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提供的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它包括贸易结算、贸易融资等基础服务,以及信用担保、保值避险、财务管理等增值服务。
2000-2008年传统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GDP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在40%-50%。2009-2014年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由传统工业让渡到基建地产,一方面传统工业GDP增长贡献率从2010年48.5%的高点一路下滑至2014年的35.3%;一方面基建地产在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投放下快速加杠杆,2009年二者合计GDP增长贡献率从6.4%提升到9.5%,此后稳定在10%左右水平。
现代服务业税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7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税收分别增长55%和36%,通用设备、通信设备、专用设备等高端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23.5%、21.6%、20.9%。
十三五规划披露口径下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8%,假设未来3年GDP增速保持在6.9%的水平,那么未来三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复合增速需达到27%才能达到十三五规划制定的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的增长目标,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智能金融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商投资均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球投资格局中愈发凸显主导地位。1)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3-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3.9%,2016年规模达1701亿美元,其比重由2002年的0.5%大幅提升至13.5%,仅次于美国。存量上看我国对外投资总规模亦位居全球前列。截至201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同比增长16.7%至1.28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为5.2%(VS2002年0.4%),位居全球第6。2)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不断上升,2017年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仅次于美国。2017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达到为131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联合国贸发会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在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中也排在第二位。
中国对外资吸引力的不断上升得益于中国引资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无论是政策优惠、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都为外资进入提供了便利。
长期以来我国融资体系以信贷和类信贷融资为主,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类信贷的表外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承兑汇票)持续受到压降,但年初至今新增间接融资(信贷+类信贷)占比依然高达85.4%。相反,17年货币政策转向推高企业发债利率中枢,新增直接融资比重显著从高位回落,间接融资的主力地位不断被强化,这本质上是传统商业银行信贷思路主导的金融体系。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事实上这也恰好侧面验证了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经济部门正在不断涌现,从国际角度来看,新经济部门向来与直接融资同步而生,这在美国和日本体现得更为明显。
从理财资金投向来看,非标资产占比仅次于债券,本质上也是表内信贷思维的表外化。长期以来,银行配置以刚兑非标资产为核心的资产端的门槛并不高,能够享受资产端多样化带来的溢价效应也并不明显,主动管理能力依然较弱。但相比之下,根据2017年全球资产管理报告,16年全球主动管理产品占总资管规模逾半壁江山,海外市场主动管理的特质更为明显。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