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经济增长情况
1、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历经了数十年的高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17年已达到827,12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9,660元。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情况如下图:

2、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在历经了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一些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被掩盖的结构性问题逐渐暴露,中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在经济领域,“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的主题,主要体现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银行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

二、中国银行业增长情况
1、银行业近年来高速成长
作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9.9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为123.86万亿元,占总存量规模的68.84%。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飞速成长,银行业也在快速扩张。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每年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幅度。



在贷款余额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基本可控,保持了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截至2017年四季度,中国各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如下表所示:

2、“新常态”下将坚持普惠金融发展路线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缩小收入差距,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普惠金融是让每一个人在有需求时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有尊严、方便、高质量的各类型金融服务。
“新常态”经济发展路径下,将“发展多业态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中国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综合运用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普惠金融的战略发展思路下,中小城镇、农村金融将得到国家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扎根于中小城镇、农村区域的银行将面临快速成长的时代契机。
三、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1、银行业各类市场主体市场分布
中国的银行业竞争者主要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其他类金融机构五大类。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分布情况如下:

从整体规模上来看,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核心的大型商业银行及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十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截至2017年12月,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53.5%,是中国银行业的核心。
城市商业银行多由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形成。自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大中城市组建地方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商业银行以来,城市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12月,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占比12.9%。
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问题、中小企业扶持问题已逐渐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为实现普惠金融,推动金融服务实体,银监会鼓励“社会资本发起农村商业银行”,“不断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权‘本土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农村金融机构的转型正加速进行。截至2017年12月,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占比为13.4%。
2、银行业各类市场主体近年来发展情况
从整体发展速度来看,包括发行人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司治理逐步完善、创新力度持续增强以及国家对于“三农”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视,资产规模增长速度亦开始稳步提升。2015-2016年,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增长速度稳定在16%左右,并呈现小幅上升趋势。2017年以来,随着金融机构去杠杆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机构在挤出水分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资产、负债规模仍分别实现了9.8%、9.7%的同比增长,为支持地方中小微企业、支持涉农产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做出相应的贡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