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垃圾焚烧行业技术:资源化利用推进有待提速(图)

        1. 环保趋严,行业集中度提升可期 

        垃圾焚烧发电流程主要分为垃圾前端收集处理、垃圾发电以及末端烟气、炉渣、飞灰、处理等阶段。其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我国在尾气净化处理、炉渣飞灰处理处置上,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烟气: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烟尘、酸性气体、重金属及二噁英等污染物。一般废弃经吸收净化、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器等设施处理,运用中和、吸附、过滤的原理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治理,达标后由烟囱排入大气中。目前喷雾干燥塔结合布袋脱酸除尘组合工艺是国内外最为广泛采用的工艺技术。 

        渗透液:垃圾渗透液主要产生于垃圾贮存池,是垃圾在贮存池中发酵腐烂后,由垃圾内的水分排出而造成的,其含量约占垃圾量的 10%左右,一般由废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 

        炉渣:炉渣为垃圾燃烧后的残余物,主要成分为 MnO、SiO2、CaO、Al2O3、 Fe2O3 以及少量未燃烬的有机物、废金属等,占垃圾量 10%-15%左右,属于一般废弃物。炉渣一般直接填埋或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也可做建材利用。 

        飞灰:经除尘回收的飞灰,占垃圾总量的 3%-5%,主要成为为 CaO、SiO2、Na2O、 SO3、K2O、Fe2O3、Al2O3、MgO 等,主要危害物质为重金属和二噁英,属于危险废弃物。 

        恶臭控制和防治:恶臭主要来自垃圾贮存池,一般采用加强密封的方式进行隔绝,同时将臭气抽到燃烧炉膛,作为助燃剂,同时达到脱臭效果。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垃圾焚烧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图表:垃圾焚烧系统排污节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烟气的排放量看,我国垃圾焚烧厂各项污染物排放量都远超日本,随着垃圾焚烧站数量增加,邻避效应的不断出现,未来垃圾焚烧尾气排放标准进一步提升是必然趋势。 

        日本法律要求二噁英排放不高于 0.1ng-TEQ/Nm3,氮氧化物排放不高于 250ppm,二氧化硫排放不高于 201.58ppm,氯化氢排放不高于 429ppm,CO 排放不高于100ppm,水中重金属排放不高于 3mg/l。 

        中国的排放标准尽管与日本的法律标准差距不大,但日本焚烧厂的实际排放远远低于法律标准,以大阪舞洲焚烧厂为例,氮氧化物排放只有法律标准的 1/10,重金属排放只有法律标准 1.67%。邻避效应频现,国内的焚烧厂尾气净化之路任重道远。 
 
图表:中日垃圾焚烧厂尾气排放对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炉渣处理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资源化利用推进有待提速。炉渣方面,德国、瑞士、荷兰等国都对底渣中铁、铝、锌等金属进行了回收利用。荷兰和丹麦将近乎 100% 的底渣用于道路建设。比利时主要将底渣用作再生建材,德国将 90%的底渣用于道路建设,法国将 80%的底渣用于市政工程建设,日本是将资源化后废料用于填海。而我国只是将炉渣作为普通废物对待,主要对铁质成分回收,其他有色金属没有有效回收利用。 

图表:垃圾焚烧炉渣处理工艺流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飞灰非法倾倒、非法处置问题仍存,高温熔融、综合利用等技术有待探索。目前,我国与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大多发达国家相同,主要采用“稳定化固化+填埋”的方式处置焚烧飞灰,但由于监管不严,我国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焚烧飞灰非法倾倒、非法处置利用导致的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问题。 

        飞灰中含有硅、钙、铝、镁等作为建材生产有用的原料成分,也同时含有重金属和二噁英等环境风险。因此,飞灰处置利用应遵循无害化原则,在此前提下再考虑回收综合利用问题。 

        在飞灰建材生产的综合利用中,要求对飞灰进行繁琐的前处理,其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显著高于传统的“稳定化固化+填埋”处置方式。这也是国外垃圾焚烧单位投资远远高于我国的原因之一,日本垃圾焚烧厂单位投资是中国的 10 倍左右。 
 
图表:飞灰处理技术与优缺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综上,以日本为鉴,随着未来环保趋严,我国垃圾焚烧尾气、飞灰、炉渣等处置装备投资仍有较大空间,而一旦环保标准提升,一些靠低价中标的企业盈利空间将受到较大幅度的挤压,部分运营能力不足的企业可能转让其在手项目,行业集中度或将进入提升周期。 

        2.垃圾分类提速,垃圾热值提升空间大 

        吨垃圾发电量主要受热值影响,生活垃圾的热值取决于挥发分、水分;其中,塑料类、纸类和布类对热值的贡献很大,因此商业发达及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城市,垃圾发电资源条件较好。此外,垃圾分类的推进也通过以下方面提升了垃圾热值:1)垃圾分类后禁止不可燃垃圾(例如砖石垃圾)进入焚烧炉;2)分类处理降低进入焚烧炉的垃圾含水率。 

        以日本为例,自 2000 年起,日本先后颁布实施了《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实行垃圾分类。日本一般将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塑料瓶类、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有害垃圾、大型垃圾。但各个区域又有所不同,日本横滨市垃圾分类种类达 10 种,上胜市垃圾分类种类达 44 种。进入垃圾焚烧厂的垃圾,基本上是可燃垃圾中热值高的,日本部分垃圾焚烧厂吨垃圾发电量达到 500 度/吨以上。  

图表:日本大阪各垃圾焚烧工厂吨垃圾发电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目前垃圾收集方式多采用混合收集,收集的垃圾有三个特点: 

        (1)含水率高,一般为 45%-65%,一些南方城市在夏季高达 70%,而发达国家一般为 30%-35%; 

        (2)有机成分高,餐厨垃圾部分高达 40%-6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 20%左右; 

        (3)热值低,垃圾中可燃质不高,一般在 1000kcal/kg,且垃圾品质不稳定。 

        我国目前吨垃圾发电量在 280-300 度左右,发达沿海地区垃圾焚烧站的吨垃圾发电量可达 300-330 度。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以及消费水平提升后,生活垃圾可燃物比重的提升,我国的吨垃圾发电量对比日本等发达国家,有 60%的提升空间。 

图表:垃圾分类部分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同比增加1.5%,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3月07日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气象产品,包括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产品。狭义上则是指围绕市场需求,按市场机制推动气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即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增速(75.5%)放缓,恢复至2019年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次的9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增速114.4%。

2024年12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