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银行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1、事实一:我国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高位总体来看,近 20 年来,央行上调存准的次数要明显高于下调,从而导致我们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高位。一是目前我国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在 16%,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在 14%,高于历史水平。二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准备金率也处在高位。美国、日本虽然已经不怎么重视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但其实际水平仅在 2%不到。
图:近20 年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图:外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明显低于中国
图:近20 年来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变化情况(%)
2、事实二:外汇占款持续流失,汇率存在贬值压力
一般来说,外汇占款过多的时候,央行倾向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对冲国内流动性的影响。从 2014 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外汇储备进入回落通道,截止目前,外汇储备累计流失 8500 亿美元(约 5.7 万亿人民币)。在此期间,法定存款准备金累计下调了 3 个百分点。目前,在中美贸易战持续进行的过程中,外汇市场成为焦点,市场存在汇率的贬值预期。因此,也更需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进行对冲影响。
图:国家外汇储备规模(亿美元)
3、事实三:MLF 总量较高,无法替代降准
MLF 自推出以来规模快速增长,最高到 4.9 万亿,自从 2018 年 4 月 25 日央行降准 100 个 BP 置换 9000 亿即将到期的 MLF 之后,规模才首次有了下降趋势,截止 6 月 6 号,仍有存量规模 4.01 万亿。在结构上,投放的期限在逐渐拉长,从 2017 年 5 月开始就以 1 年期为主;在投放利率上,从 2016 年开始呈上行趋势,目前一年期 MLF 利率达 3.30%。严格来说,降准与公开市场操作均可以改变市场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具有操作简单、可逆、投放速度快等特征,但公开市场操作也替代不了降准。一是公开市场操作需要商业银行付出成本,这部分成本很可能会转移到实体经济上;二是在流动性持续紧张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滚动的余额会越来愈大,期限也会越拉越长;三是公开市场操作需要更多的政策配合。就目前的情况而言,MLF 更适用于解决暂时的流动性短缺问题,在总量已经偏高的情况下,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解决流动性更为合适。
图:MLF 余额(亿元)
图:MLF 利率(%)
图:MLF 投放品种结构(亿元)
4、事实四:银行负债成本压力较大,企业融资成本同样偏高
在高位存款准备金率下,银行只能通过 MLF 获取流动性,但需要付出高达 3.3%的成本,部分无资质的中小银行通过大行获取的同业资金更高。在银行负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将偏高。这其中不仅是银行负债端成本向资产端传到的原因,也有部分信用较低的企业在无法获取银行表外融资的情况下,只能获得跟高成本的表内贷款。
图:上市银行负债端成本变化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