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快递行业瓶颈及发展途径:线上品类贫乏 线上线下渠道结合(图)

        剔除石油与餐饮,网购规模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10年的3.5%提升到2017年的19.9%。 
 
        未来网购渗透率若要提升到40%-50%区间,唯一的途径是突破品类瓶颈。 
 
        生物必须适应生存环境的突变,快递企业终究要适应电商品类的变迁。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快递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 品类瓶颈 
 
        通过不同的数据口径,我们观察到,在电商渗透率提升的前半程,各品类的线上销售渗透率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分化:3C家电、服饰鞋帽、美妆个护是网购渗透率领跑的三大品类。而食品生鲜、家装家具等品类的线上渗透率则依然在低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线上销售的商品中,鞋服、3C、家电的占比排在前三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但就整个线上线下零售体系而言,食品饮料(含生鲜)占据了超过 40% 的份额,排名第一。鞋服、3C、家电、美妆个护仅占整体零售的 15%、
9%、5%、2%。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也就是说,线上销售的主力品类与整体零售的主力品类并不一致。 
 
        我们用纵轴表示各品类在线上零售额中的占比,用横轴表示各品类在整体零售额中的占比,能够明显观察到一个非常特殊的品类:食品饮料(含生鲜)。它在整体零售中占比44%,而在线上零售中占比仅6%。 
 
        这说明食品生鲜行业对电商来讲,既重要,又艰难。若放弃食品生鲜,意味着放弃了零售行业 44%的市场。那么几乎需要其他品类线上渗透率接近100%,才能够使电商整体渗透率接近50%。而在流量红利逐渐衰减的背景下,大幅提高传统电商三大件的线上渗透率并非易事。那么,未来电商的战略重点便绕不开食品生鲜,食品生鲜是电商提升市场空间的终极战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如果真的是终极战场,自然会吸引最强大的参战者,消耗最巨额的人财物,以获取最庞大的商业价值。 
 
        亚马逊收购全食,阿里自建盒马并近百亿美元收购饿了么,京东收购达达,都是与以往各家巨头发展战略迥异的举动。 
 
        电商在网络快递领域选择了依赖三通一达,而时效城配,是一个千亿美元市值电商公司竞相亲自上阵厮杀的战场。 
 
        2.渠道之困 
 
        电商发展近二十年,为什么食品生鲜线上渗透率难以提高?我们从渠道的核心功能视角,去理解食品生鲜电商化的痛点。 
 
        电商是渠道的一种,我们认为零售行业中所有的渠道商都承担着两大核心功能:1.消费识别;2.交付。 
 
        消费识别:解决单一生产商和零散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正向识别:指识别消费者。帮助生产商认知商品应该卖到哪里、卖什么价钱、卖给谁。 
 
        逆向识别:指消费者识别产品与渠道。帮消费者进行商品的初选和背书,让消费者知道该去哪里、买谁的产品。 
 
        交付:解决库存与消费者的时空不匹配。 
 
        即时交付:库存前置,撮合交易的同时,实现库存交付。 
 
        远程交付:库存后置,先撮合交易,再用物流实现交付。 
 
        线上渠道正向识别能力强,逆向识别能力弱。远程交付能力强,即时交付能力弱。而线下渠道刚好与之相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食品生鲜与其他品类相比,又有以下特点: 
 
        对逆向识别要求高:1.中国生鲜产品本身供给碎片化、本地化,缺少产品品牌,需要渠道品牌背书,增加信任;2.食品生鲜关乎健康和生命,建立消费者信任感的难度更大。 

        对即时交付要求高:1.食品生鲜具有易腐性,物流成本高,且不同时效的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大不相同;2.食品生鲜属于高频消费,消费者只能容忍较短的交付等待期。 
 
        生鲜商品要求的两大特性,恰是我们分析框架中,电商渠道的两大劣势。 
 
        为了解决逆向识别和即时交付的问题,生鲜电商一方面需要耗费巨大的补贴来吸引流量、增进体验、建立用户信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将库存前置,从中心仓、到区域仓、到城市仓、再到社区仓。 
 
        2010年以来,许多创业者与风投都尝试投资食品生鲜的垂直电商。我们尚未看到垂直食品生鲜电商能够低成本解决“逆向识别”与“即时交付” 两大问题。美国生鲜电商Webvan在耗尽8亿美元后退市,在我们看来,Webvan不会是全球生鲜电商/生鲜物流的最后一个失败者。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新零售,新途径 
 
        线上若能与线下的渠道联合起来,也许可以低成本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逆向识别问题:少数坚守品质的线下渠道,多年来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建立渠道品牌,即对采购渠道的信任感; 
 
        2.解决即时交付问题:线下渠道的门店,其实就是带有展览功能的前置仓,在履约线下订单的同时也可以当做电商库存场地。 
 
        从线下渠道的利益角度考虑,与线上合作,相当于获得了一部分额外流量,增加了坪效和人效,同时又可以使用线上渠道丰富的客户数据库,提升正向识别能力。 
 
        这种线上线下的融合,随着电商“新零售”等战略的提出和发展,被逐渐置于电商未来战略部署的重要地位。在这种背景下,食品生鲜品类急需的线上线下联合的解决方案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食品生鲜品类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原有线下渠道上进行一些改造,使线下渠道能够履约线上订单。例:京东到家。消费者通过京东APP或微信公众号下单,购买周边商超的商品; 
 
        另一种是新建线下渠道品牌,在建设初期就设计好线上线下的结合机制。例如侯毅先生创建的盒马鲜生,门店前店后仓,有近一半面积用来履约线上订单。线上线下消费都通过APP记录,3公里内30分钟送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电商未来3-5年在时效品类上的重点投入和争夺,将为时效城配提供更多的需求增量。而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构化,将在供给端提供足够的保障。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以旧换新”推动我国“无废城市”万亿市场加速扩张

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6亿吨,与2022年相比有所增长,同比增加1.5%,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3月07日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全球气象服务行业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 国内市场毛利率较高、但净利率较低

气象服务是以气象为主要对象的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气象产品,包括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和商业性气象服务产品。狭义上则是指围绕市场需求,按市场机制推动气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即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已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企业需加强供应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025年02月12日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我国旅行社行业市场供给显著修复 且竞争愈发激烈下整体利润不断缩水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42.37亿,比上年同期增加5.63亿,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增速(75.5%)放缓,恢复至2019年同期国内旅游总人次的9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4.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7.9%,较上年同期增速114.4%。

2024年12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