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存款主要受公共财政收支、政府基金、国债筹资、地方债筹资四个因素影响,其中公共财政收支影响最大,而且受税收和财政支出周期性的影响,财政存款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其中1、4、5、7、10月份为典型的财政存款增加月,3、9、12为典型财政存款减少月,而2、6、8、11月周期性特征不明显。
1、 财政存款呈现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从历史年度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体量和收支规模的增长,财政存款也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
从年中分布来看,财政存款呈现季初增加,季度减少的特征,其中1、4、5、7、10月份为典型的财政存款增加月,3、9、12为典型财政存款减少月。我们计算了2009年以来各个月度“财政性存款当月变化值/财政存款当月余额”的比值,并计算2009年以来每个月度占比的平均值和方差均值比(平均值/方差,越小表示该月份占比数据比较稳定,规律性更强),来检验每个月度财政存款变化的规律性。我们发现每年财政存款增加最大月一次为10月(14.6%)、4月(14.0%)、7月(12.6%)、1月(10.7%)和5月(8.7%),减少最大月依次为12月(-45.5%)、3月(-10.8%)、9月(-7.9%),而其他月份规律性较弱,呈现出明显的季初增加,季末减少的特征。
图:财政存款呈现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
图:财政存款年内周期性波动性明显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表:1、4、5、7、10月为财政存款增加月,3、9、12月为财政存款减少月
2、财政存款变化取决于财政净收支和政府债券净融资
财政存款是一个时点存量数据,是预算内财政收支的结果。理论上,财政变化主要受财政收支(主要包括公共财政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政府债券(国债和地方债)发行偿还行为影响。财政存款变化值可以公式化为:Δ财政存款=财政净收入+政府债券净融资财政净收入=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支出)+(政府基金收入-政府基金支出) =公共财政净收入+政府基金净收入 政府债券净融资(国债发行-国债偿还)+(地方债发行-地方债偿还) =国债净筹资+地方债净筹资
公式1:Δ财政存款=公共财政净收入+政府基金净收入+国债净筹资+地方债净筹资从历史数据来看,月度“财政存款变动”的确与“财政净收入+政府债券净融资”呈现非常高的相关性。但我们也看到,2013年以来,财政存款和“财政净收入+政府债券净融资”之间的差异明显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和置换。
2013、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加上财政专户清理,对财政存款变化产生了较大扰动,并产生净回收的效果(两年累计多增0.5万亿)。
2015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进行了大量债务置换,由于置换的地方债会形成政府债券净融资但不会沉淀为财政存款,导致财政存款相对理论值系统性少增,根据我们测算,2015年到2017年财政存款存量实际值比理论值累计少8.6万亿。截至2017年底,我国地方政府非债券形式存在的债务余额为1.7万亿,随着这部分债券到期和置换完成,地方政府债务对财政存款的干扰度预计会下降。可归纳规律是,非财政收入导致的财政存款增加会使财政存款相对于理论多增,如2013-2014年财政专户清理。非预算内的财政支出或政府债券筹资会导致财政存款比理论值少增,如2007年特别国债发行,2015-2017地方政府债务置换。
4、财政存款变化周期性源于公共财政净收入的周期性
为了进一步分清楚财政存款周期性来源,我们对上述四个项目对财政存款的影响进行了周期性检验。我们发现,公共财政净收入的影响不论是在幅度上还是周期规律上,其对财政存款影响最大,而政府基金净收入对财政存款影响最小,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基金预算实行以收定支,虽然收入额越来越大,但收支相抵后的净收入差额较小,如2016、2017年政府基金累计净收入仅为0.02和0.08万亿,与其他项相差很大,导致其影响重要性较低。我们以财政存款当月余额为分母,看四项因素近年每月占比的分布,可以看到,公共财政净收入影响不论是在幅度上还是周期规律上,其对财政存款变化的分布最为一致,呈现出1、4、5、7、10月份为典型的公共财政净收入月,3、9、115、12为典型公共财政净支出月,而2、6、8月周期性特征不明显。
5、公共财政净收入周期性源于收入和支出周期的叠加
我们知道公共财政净收入=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支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公共财政支出。也就是说,公共财政净收入取决于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公共财政支出。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照上文类似方法对三项科目进行回顾分析,我们也会发现这三项科目会出现明显的年内周期性。
我们以每个科目年度累计收入为分母,单月收入为分子,2009年以来,该科目月度分布情况。显然,每年12月比值之和为100%,平均值为1/12,我们可以用过该月份的平均值与1/12的偏离度来判断该月份是否为大小月。从结果来看,税收收入极为规律,1、4、5、7、10月是税收大月,2、3、8、9、11、12月为税收小月;非税收入2、4月为小月,6、12月为大月;公共财政支出1、2、4月为支出小月,6、9、12月为支出大月。三项因素规律性叠加,使公共财政净收入呈现出规律性月度分布。
图:2、4月为非税收入小月,6、12月为非税收入大月
6、近年公共财政支出月度分布有所前移
从特征来看,公共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年底大于年初,但是如果进一步看公共财政支出的月度分布变化趋势,我们会发现,近年财政支出月度分布更加均衡,表现为第一季度支出占比逐步上升,从2009年的16.9%上升为2017年的22.6;第四季度支出占比逐步下降,从2009年的40.4%下降为25.3%,尤其是12月份支出占比,从2009年的25.9%下降为11.7%。这种趋势一方面印证了近年政府通过盘活财政存量以应对经济下行周期的努力,另一方面表明我国财政收支预测在季节性上也逐渐走向平衡化。另外,这种趋势特征告诉我们后续对于财政支出的预测应该参考临近年份的月度比率变化趋势,而非均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