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整顿:(1)办学资质: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要求办学机构需要同时取得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2)教学内容: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3)教学行为: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存在的“非零起点教学” 行为;坚决查处个别在职中小学校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同时,为配合整治行动的开展,《通知》提出县级教育部门要牵头建立培训机构“白名单”(公布无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和“黑名单”(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中小学校负责全面普查登记每一名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为专项治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K12 培训金字塔结构,CR2 约为 5%。我国 K12 校外培训行业的生态结构呈金字塔型:新东方、好未来双巨头居于金字塔最顶尖,根据 Frost & Sullivan 测算,预计 2017 年我国 K12 课后辅导市场规模约为 3930 亿元,双巨头 2017 财年收入合计约为 195 亿元,CR2 约为 5%,其余全国性、区域性的龙头居于其后,共同构成金字塔的上部;中间部分是数量众多的中小机构;底部则是庞大的个体老师、工作室等,约占 70%以上。整体来看,我国 K12 培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仍较低,行业格局分散。


行业面临洗牌,供给端收缩,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此次专项治理行动将拉开全国性的课外培训行业整顿大幕,2018 年行业将面临洗牌,最受冲击的为金字塔底部的个体老师、工作室形态及中部证照不全的部分中小机构,停办整改或终止办学的结果将导致课外培训行业出现供给端收缩(2017 年 7 月,上海市 502 家培训机构关停,占比约 7%)。在我国 K12 阶段课外补习需求短期仍然刚性的背景下,流出的生源将向合规的大型机构进一步聚拢,龙头企业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推动下将长期受益于竞争格局的改善,整个课外培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以新东方和好未来为例,2017 年 9-11 月,新东方、好未来招生人数同比分别增长 43%、85%,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素质教育彰显潜力,课后服务形式打开 B 端学校渠道。根据家长帮发布的《2017 中国家庭素质教育消费报告》显示,目前每年在孩子素质教育上投入费用超过 1 万元以上的家庭合计占比 60%。在选择的素质教育课程中,艺术类(音乐、美术等)占比最大、其次是体育,此外机器人教育、科学课、少儿编程等科创类教育产品受到强烈关注,未来增长潜力较大。2017 年 2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深圳市自 2014 年以来每年投入 1.5 亿元,按照生均每年 350 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贴,支持学校购买服务,在全市 200 所学校试点“四点半活动”)。我们认为,在学科类辅导受到政府严格监管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培训将成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的新选择,且有望通过为中小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形式打开 B 端学校渠道,通过将教学内容输入到校内积累大量的学生资源,进一步利用校外的C端培训课程实现流量转化,建立完整的校内-校外服务链条。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