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夜间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措施分析 (图)

      相对于白天旅游,夜游是指专门为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夜间旅游休闲活动设计和开发的专项旅游产品。我国城市夜间旅游活动历史悠久,其最初的形态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际的夜市,只是当时的活动内容、形式比较单一,仅局限于夜宵、娱乐等。

      随着城市居民夜生活的繁荣、旅游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旅游消费模式的转变,夜间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夜游拉动 GDP 作用明显,能提升游客粘性丰富旅游业态,也是民心工程政绩工程,特别是“最忆是杭州”亮相 G20 峰会,中外宾客无不一倡三叹,俨然成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此外,我国部分二线城市近期放松了限购及落户政策,对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而沁人心脾的夜间景观照明则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城市气质,快速吸引优秀人才。在多因素的刺激下,我国各地政府纷纷衣冠优孟,如长春投资实施城市亮化项目建设,济南推进一湖一环景观照明规划,南京推夜游城墙等。

 
图表:夜游产生的动力机制
      一、告别“走马观花”的快餐旅游,夜游经济拉动GDP作用明显
      夜游经济是由政府主导,通过精心策划将城市夜晚点亮,体现城市文化的同时增加夜间消费,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在夜游经济发展方面可圈可点的“排头兵”——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长沙等城市,形成了以晚间夜游观光、逛街购物、娱乐休闲为特色的消费习惯,经济效益明显。据商务部调查显示,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 100 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 50%,重庆 2/3 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 55%来源于夜间经济。
图表:上海外滩夜景
 

图表:西湖夜景
 
      住宿和餐饮是夜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愉悦感的夜游体验将极大拉动住宿和餐饮业的消费。我们以“住宿和餐饮业人均 GDP”来衡量夜游所带来的一部分经济拉动作用。我们选取夜游较发达的上海、北京和夜游开发程度一般的西宁进行对比。2016 年上海、北京住宿和餐饮业人均 GDP 分别为 1607 和 1838 元,是西宁的 3.14 倍和 3.59 倍;若考虑人均收入因素,我们将三个城市的“住宿和餐饮业人均 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对比, 2015、2016 年上海要较西宁高出 27.3%、25.6%,北京比西宁多出 54.8%、48.5%,说明在相同的收入情况下,上海和北京地区居民愿意在住宿和餐饮上面花费更多。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夜游对住宿和餐饮业人均 GDP 拉动作用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内容丰富的夜游已成为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民夜间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欲望高涨,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并映射出城市的文化与活力。
图表:住宿和餐饮业人均 GDP(元)
 
图表:住宿和餐饮业人均 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明星IP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游客粘性丰富旅游业态
      近年来,国内众多旅游城市深度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桂林、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杭州、西安的古都文化等,开发运作了一系列成功的旅游演艺明星 IP,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和“印象西湖”、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云南丽江的“印象丽江雪山”和“印象丽江古城”等,对当地旅游市场起到了良好的拉动效应,形成了城市夜游的发展核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旅游人才增加显著。以“印象西湖”为例,2006 年杭州入境游客数量同比增速要低于全国增速 1.42 个百分点,2007 年随着“印象西湖”的开演,同比增速快速上升 11.87 个百分点至 14.35%,大幅领先全国同比增速 8.81 个百分点。此后除 2013 年增速低于全国增速外,杭州入境游客数量增速多年高于全国增速。
图表:杭州入境游客增速  
 

      注:“印象西湖”2007 年首演,当年即迎来游客增长高峰
图表:桂林入境游客增速  
 
      注:2006 年以前全国入境游客数据缺失,无法对比;2003 年由于“非典”,入境游客数量下滑明显,2004 年游客数量大幅增长或是因为 2003 年的低基数和2004 年“印象刘三姐”的开演;之后,除 2008 年外,2005 年~2014 年桂林入境游客数量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
图表:海口入境游客增速
 

      注:“印象海南岛”2009 年首演,延迟一年迎来游客增长高峰
图表:南平入境游客增速  
 

      注:“印象大红袍”2010 年首演,延迟一年迎来游客增长高峰

      境游客数量下滑明显,2004 年游客数量大幅增长或是因为 2003 年的低基数和2004 年“印象刘三姐”的开演;之后,除 2008 年外,2005 年~2014 年桂林入境游客数量增速均高于全国增速

      人均停留天数增长明显。“印象西湖”晚间的一小时演出,让大量中外游客在杭州多留一晚,杭州对于游客的旅游粘性大幅增加。我们研究“杭州入境游客平均停留天数”这一数据,2004 年、2006 年平均停留天数分别为 2.59 天和 2.57 天,年均下滑 0.51%。随着“印象西湖”的开演,2007 年人均停留天数同增 4.02%至 2.67 天,此后随着口碑效应的发酵,平均停留天数 2007~2011 始终保持增长,2011 年已达 2.96 天,较 2006 年多出 15.40%。
图表:杭州入境游客平均停留天数(天)
 

      注:2005 年、2013 年及往后年份无数据,2005 年增速为 2004~2006 年的平均增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绿色甲醇成全球能源转型焦点 技术及资金优势企业有望率先实现量产抢占先机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销售额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我国即开型彩票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销售额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彩票累计销售额5796.96亿元,同比增长36.51%;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销售彩票3084.78亿元,同比增加345.79亿元,增长12.6%。分机构看,2023年全年福利彩票机构发行销售彩票1944.41亿元,体育彩票机构发行销售彩票3852.55亿元。

2024年10月28日
我国安责险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换代升级是未来趋势

我国安责险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换代升级是未来趋势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财产保险产品自主注册平台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9月19日,保险公司在售的安责险产品2265个。2020年8月底,保险公司在售的安责险产品达1686个,2019年8月底在售安责险产品1148个。未来,针对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要求,各险企可能会对这些安责险产品进行换代升级,以适应现代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多

2024年10月25日
免签政策+城市IP流量撬动等推动下我国旅游业持续升温 市场未来可期

免签政策+城市IP流量撬动等推动下我国旅游业持续升温 市场未来可期

2023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在疫情防控转段背景下呈现强劲复苏局面。2024年旅游市场加速复苏。2022年底外部环境优化后,国内旅游市场进入复苏阶段,2023年全年基本保持稳健复苏,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亿,同比增长93.3%。

2024年10月21日
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市场处于成长阶段 未来供应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市场处于成长阶段 未来供应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的市场规模体量不大,但是近年来的增长速度保持较快,随着未来企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的市场空间将会更加广阔。截止2023年,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48.91亿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024年10月17日
我国消防行业:多重驱动因素下市场稳健发展 企业竞争可分为四大集群

我国消防行业:多重驱动因素下市场稳健发展 企业竞争可分为四大集群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791.41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4年10月17日
我国塔罗牌市场短暂爆发后增速渐回落 目前行业已衍生出庞大经济链条

我国塔罗牌市场短暂爆发后增速渐回落 目前行业已衍生出庞大经济链条

中国市场来看,据估计,我国塔罗牌行业消费者总次数在疫情爆发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不过塔罗牌由于存在着替代品竞争,其增长速度并没有预期那么理想,2023年我国塔罗牌占卜需求约为2.55亿人次。

2024年09月24日
水资源价值愈发凸显 我国水处理行业大有可为

水资源价值愈发凸显 我国水处理行业大有可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7年的60.2%增至2023年的66.16%,城镇化率逐步提升。

2024年08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