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负增长26%,行业CR7 提升5.65 个pct 至72%
太保人寿重回行业第三把交椅。截止1 月末,寿险公司累计原保费收入排名前3 分别为国寿(1268.13 亿元)、平安寿(1152.22 亿元)和太保人寿(501.94 亿元),其中太保人寿替代去年同期的安邦人寿重回行业第三把交椅。4 至10 位公司分别为人保寿险、太平人寿(排名较去年同期上升1 个位次)、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同比增速9.95%, 市占率较去年同期的2.25%上升至3.33%)、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和建信人寿(较2017 年1 月排名上升12 位)。期末共有86 家寿险公司,较去年同期增加8 家(和泰人寿、华贵人寿、复兴联合健康险、信美人寿、爱心人寿、人保养老、三峡人寿和招商仁和)。行业CR7 为72%(yoy+5.65pct)。
安邦系跌落神坛,2017 年1 月原保费的高增长“成色不足”。就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而言,安邦系旗下的安邦人寿和和谐健康2018 年1 月原保费收入排名由去年同期的第3 位和第10 位骤降至第25 位和第45 位。2017 年一季度,安邦人寿原保费收入增速高达699.67%,而其保户储金及投资款新增缴费同比降幅超过98%。2017年5 月安邦人寿被保监会点名,旗下“安邦长寿安享5 号年金保险”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通过生存金返还设计形式,将消费者所交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扰乱市场秩序。要求自监管函下发之日起三个月内禁止新产品申报。2017 年6 月安邦集团声明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因个人原因暂不能履职,已授权集团相关高管代为履行职务”。2018 年2 月保监会公告接管安邦保险集团,安邦系一方面因自身虚假注资挑战监管底线,另一方面大肆销售“明保险实理财”的万能险产品面临空间的现金流压力,风起清萍之末,自食其果跌落神坛。
2、“开门红”年金产品销售难度增加拖累原保费增速,险企间差异加速放大
“开门红”产品作为寿险公司营销推广中的一种特殊方式,专指采取各项措施,以达到在阳历新年获的大额保费收入,为全年工作夺得好彩头的营销现象。“开门红”的销售在寿险公司中一直有着“一步先,步步先;开门红,月月红”的既定印象。2015年至2017 年首月人身保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包括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分别为3114 亿元、5397 亿元、和7517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73%和40%,占当年全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63%、24.88%和28.88%。
2017 年10 月1 日正式实施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保监人身险[2017]134)明确规定:1.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 年之后;2.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3.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行业“开门红”产品形态出现较大调整,主流险企通过分红型年金保险叠加万能险的“双主险”模式作为主流产品,并辅以终身寿险、重疾保险等产品同时销售,并有针对性地调整2018 年开门红产品设计。然而新规下由于前五年不得有现金流的返还,加之金融市场长短端利率整体上行且保监发[2017]283 号文对银邮渠道的管控,过去“主险年金+附加万能账户”的快返年金模式遭遇挑战。
行业原保费下滑近26%,上市险企基本实现平稳过度(国寿、太保寿、平安寿和新华原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21.33%、24.44%、21.47%和9.95%),行业“开门红”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且各险企间差距拉开主要系:1.保监人身险[2017]134号文新规下对产品形态作出较大调整且金融市场长短端利率整体上行,年金类产品对投保人的吸引力下滑超预期;2.在“保险姓保”+“监管姓监”的背景下,各家险企渠道实力、代理人销售能力、客户储备差距加速放大;3.续期业务彰显公司底蕴,期交增速决定来年续期动能。
银保和个险渠道差异化显现,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几近腰斩,期交保费也是负增长,高度依赖银保渠道的中小公司现金流严重承压。在行业面临短暂“挑战”时,拥有高人均产能的寿险公司有望独善其身。由于新规下产品形态的改变,导致对客户的流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业内交流显示,在2018年开门红期间大单占比下滑比较明显。因此也倒逼寿险公司拉长产品期限,通过终身覆盖的方式展现保险产品现金流稳定、资产传承、长期保障的特色属性。而银保系保险公司也未能幸免,10家银行系保险公司2018年1月原保费收入增速为-29%(行业-26%),其中建信人寿和光大永明原保费收入实现逆势高增长,增速分别为80%和301%,而中邮人寿、交银康联和中银三星的原保费增速下滑幅度超过50%。客观来看,银保系险企对趸交年金险依赖较大,受制于客户属性和渠道特性的限制,转型促期缴促保障的发展理念依旧任重道远。
部分对“开门红”依赖较少的外资寿险公司1月原保费继续保持高增长,彰显保障类产品销量的韧性,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中宏人寿、中德安联和友邦中国的1月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6.9%、32.5%和61.8%。我们有理由乐观认为,在代理人队伍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年金类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并不会导致全年保障类产品销量增速出现明显下滑。
行业健康险去伪存真整体原保费收入降幅达到-16.97%,主要系和谐健康和人保健康两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降幅达99.89%和-72.39%所致,但昆仑健康(YoY+418%)、平安健康(YoY+84%)、复星保德信(YoY+396%)和太保安联健康(YoY+127%)依旧保持原保费翻番以上的增长,表明保监人身险[2017]134号文绝无限制行业发展之意,在2018年切入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下,尤其是年金类产品销售难度陡增的情况下,险企代理人和管理层转型保障类产品的动力更足,长期来看利好行业长足发展。
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上市公司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市占率由2017年1月的47%快速提升至2018年1月的56%,主要得益于:1.监管强调“保险姓保、回归保障”,过去依赖银保渠道快速做大规模保费的中小激进险企面临个险渠道铺设和保障型客户储备的压力;2.优质上市险企续期拉动总保费的健康发展态势逐步形成,逐步收获“回归保障、聚焦个险、发展期缴”的转型成果;3.保险行业历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行业切入高质量发展,新单增速将由过去人力增速驱动逐步转型至人均产能增速驱动,拥有高人均产能寿险公司有望继续拉开与身后公司的差距。
原保费=新单保费+续期保费,而新单保费=趸交保费+期交保费。新单期交保费成为来年续期业务的源泉,而续期保费是衡量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趸交适用于高风险的理财型产品或短期保险产品,而期交则更适合低风险的传统型寿险产品。虽然趸交产品能给保险公司短期带来高额利润,然而趸交业务占比过大会积聚给付风险,由于缺乏持续现金流入,导致内含价值偏低,业务结构失衡。加之理财型业务更为激烈,手续费高企,对公司业绩几乎没有贡献。
高品质且底蕴深厚的寿险公司往往续期业务占比高。同时,当年新单期交保费的增速决定了来年续期业务的增长动能。以上市公司为例,2017 年上半年,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的续期业务占比分别为52%、59%、63%和69%(其中新华边际改善最为明显,主要系公司2017 年同期坚定“砍趸交促期交”改革措施,总保费下滑14%)。2017 年上半年,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的个险渠道新单期交增速分别为10.18%、49.60%、51.30%和22.96%,因此我们认为转型聚焦期缴,续期拉动总保费健康发展模式将成为2018 年寿险公司经营的主旋律。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