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长三角的人口流动更多的表现出在城市群内部各核心城市间的流动。京津冀的人口流动将继续向京津地区集聚,环北京圈层将扩大,直到出现具备核心产业的二级城市,这种情况才会得到缓解。粤港澳大湾区由于三心分离,即广州为贸易中心、、深圳为科技中心、香港为金融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天然的对人群进行了区划,各类诉求的人群各得其所。城市群内部的城市间人口流动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城市群外部的人口流入。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中国低碳经济行业市场现状深度调研与未来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最大人口基数,活跃的城市群内部人口流动
从常住人口总量和新增常住人口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拥有最大的常住人口基数,城市群内部人口流动活跃。201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新增人口359万,人口增幅2.5%,京津冀城市群新增人口688万,人口增幅6.6%,粤港澳完全城市群新增人口294万,人口增幅4.6%。从增幅的角度京津冀城市群由于常住人口基数较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以及京津作为华北地区唯一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华北地区外流人口,从而录得最大人口增幅。
以常住人口减去户籍人口数作为外来人口的代表,可以发现粤港澳的外来人口占比明显高于长三角和京津冀。虽然受宽松落户政策的影响,占比有轻微下降,但总体保持在40%左右。与此同时,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中外来人口为负(即人口流出)的城市占比分别为38.%、57%,而粤港澳仅为9%。考虑到同一城市群内的人更倾向于就近往核心城市迁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我们关于长三角和京津冀的人口流动更多的表现出在城市群内部流动的看法。
三大城市群的人口空间分布各有不同,长三角的特点是梯次分明,京津冀的特点是两极分化,粤港澳的特点是均匀平衡。从城市化水平的角度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内北京和天津的城镇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河北其他城市的城镇化率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城市化水平较高,并且以城市群内各都市圈中心城市为圆心向外有所下降,形成梯次分明的格局。粤港澳城市群各城市的城镇化率都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大城市群人口密度均在下降,京津冀相对密度最高。通常会使用人口除以全市面积来测算人口密度,但考虑到全市面积是行政区划的概念,并不能反映城市的实际大小。我们对此略作改进,用常住人口除以建成区面积来表示人口密度。建成区是指,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经过测算,我们发现,所有城市群的平均人口密度都趋于下降,在人口未出现显著下滑的情况下,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造成。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