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5057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1-10月份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11月份当月投资增长6.9%,增速比10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有效投入持续增加。

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126720亿元,增长20.1%,增速比1-10月份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5和1.2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4.5%,拉动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0.5%,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4.6%;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7%。



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387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7%。其中,住宅投资同比增长9.7%,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4%。11月当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4.8%,较10月继续下滑,离7月4.7%的年内低点仅差0.1个百分点。

1-11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78557亿元,增长6.2%,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

1-11月份,制造业投资176299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与1-10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11月份当月制造业投资增长4.6%,增速比10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当月投资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呈回升态势。
制造业投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中、高端制造业投资引领效应凸显,1-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23638亿元,增长15.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11.8个百分点;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投资步伐加快,1-11月份,制造业技改投资84747亿元,增长14.3%,增速比1-10月份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9和2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8.1%,比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三是高耗能制造业投资持续下降,1-11月份,五大高耗能制造业投资下降2.3%,降幅比1-10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降幅已连续三个月扩大。其中,钢铁、有色行业投资自年初以来持续下降。

2017年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481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7%,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0.5%,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412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70079亿元,增长3.2%,增速与1-10月份持平;第三产业162652亿元,增长7.6%,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国有部门的依赖程度总体呈下降态势。自2016年6月以来,国有部门投资增速连续15个月下行,虽然11月份增速由上个月的10.9%回调至11%,但并不能扭转增速下降的总体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自2016年7月以来整体增长趋势良好,虽然近期增速有所下滑,但幅度相对较小,民间投资今后有望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


一般情况下,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指标领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指标。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9.1%,较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较上月高0.2个百分点。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8.45万亿元,同比增长13.7%。11月社融增量为1.6万亿元,超预期值0.35万亿元。由此看来,目前“脱虚向实”的效果是显著的,预计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
M2增速大幅反弹,主要原因为10月财政存款大幅增加,严重拖累了M2增速,随着11月财政存款下放,此前对M2的扰动影响减弱。此外,11月信贷超预期投放,人民币贷款增加1.12万亿元,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
此外,随着美国一系列“减税+加息”政策组合的实施,一度导致市场预期资本将大规模回流美国,而央行在公开市场加息5BP更多是跟随本已高企的国内银行间市场利率的随行就市,因此美联储加息对我国市场投资影响甚微,央行货币政策依然可以保持独立性。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中国低碳经济行业市场现状深度调研与未来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三、外部需求:基建控杠杆要求高,制造业结构优化步伐加快
1、制造业PMI指数表现强劲,新兴产业需求持续扩大
11月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4.1%,继续微幅回升,但仍处低位。虽然价格上涨令钢铁、有色、化工等中上游行业盈利改善,但受制于产能过剩和环保限产,这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负增长,也拖累制造业整体投资增速下行。而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高达23.3%,在制造业各子行业中领跑。传统工业投资整体收缩、新兴制造业加速扩张,反映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1)PMI指数表现强劲
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并没像市场预期那样走弱,反而逆势反弹,表明当前经济增长的韧劲较强,制造业也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分类指数显示,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分别为54.3%和53.6%;而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
本月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MI均位于收缩区间,且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表明部分传统行业扩张动力有所减弱,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在供给结构持续优化下,新消费品、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对于经济的支撑作用已逐步体现,微观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2)PPI涨幅快速回落
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8%,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5大原材料开采、加工行业价格的上涨仍是PPI上行的主要推动力,但其涨幅已经快速回落。这说明在行政力量去产能的大背景下,钢铁、煤炭行业仍然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但紧张关系正逐步得到缓解。一方面,库存消化了部分需求;另一方面,随着2017年去产限产的逐步到位,市场逐渐适应了现有供应水平。
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59.8%,同比上涨5.8%,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53.8%,同比上涨7.1%,环比上涨0.6%,价格指数均连续两个月高位回落,价格涨势继续趋缓。
预计PPI涨幅可能继续回落,但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在不出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输入性因素对PPI的抬升作用减弱。随着国内投资需求趋弱,对工业产品价格不存在拉高作用,PPI应该不会大幅攀升。2018年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保限产去产能仍将是重要工作持续推进,产量减少对相关工业产品价格形成支撑。
2、基建投资仍未来以控杠杆防风险为主
1-11月份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财政收入增长,2017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长保持比较快的速度。第二,民间投资呈现回稳上升的发展态势。第三,用于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客观来看,这些投资领域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促进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同时有利于扩大消费,所以这些投资更多既有利于当前补短板,更有利于惠民生,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发展。同时,基建投资11月当月投资同比增速为15.6%,较10月持平。可以看出,在制造业投资低位徘徊、地产投资持续回落的背景下,基建投资仍保持较高增速,并成为投资的中流砥柱。
然而,历次的基建投资膨胀都积累了大量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台高筑,政府购买服务增加潜在财政支出责任,部分企业通过明股实债和各类债务融资参与PPP项目,提高企业杠杆,面临潜在的经营风险。近期发改委叫停包头等地地铁,财政部、国资委发文规范PPP,都是防范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合理控制企业的杠杆率,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综上,未来基础设施建设不会再以增加地方债务和提高企业杠杆为代价。不管是从经济增长情况和驱动因素看,还是从防风险去杠杆看,2018年应该不会出现以往基建投资快速增长的“新政治周期基建效应”。
3、房地产投资增速在需求拉动下仍有望回升
11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4.8%,离7月4.7%的年内低点仅差0.1个百分点。考虑到7月份以来地产销售增速基本归零,以及地产相关债券和非标融资基本冻结,资金的压力将制约地产投资扩张。尽管投资增速本身仍在下行,但11月销售和新开工等地产投资的先行指标却意外反弹。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为12.7%,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类为6.9%,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销售改善的情况,房地产开发资金到位增速也有所反弹,前11月累计增长7.7%,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这是下半年地产投资资金到位增速首次回升。
另外,房地产开发商拿地热情依然较高,对未来两年的房屋销售依然看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的态势可能不会长期持续。前11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16.3%,较前10月上升3.4个百分点。从实际情况看,各地近期也在鼓励房企加快未销售的在途房源的开发,尤其是从严管控囤地,在此背景下,一些地块的开发节奏可能还会加快。房屋施工面积依然保持低位增长,前11月同比增长3.1%,稳定的施工面积增速有助于提升地产投资的韧性。此外,随着政府希望改善房地产投资企业绿色资质,更可持续的低碳材料将被鼓励使用,绿色健康、智慧科技是未来房地产投资的重要方向。
四、小结
未来中国投资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现在工业化、城镇化还没有完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别是创新领域、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等很多领域,还需要有大量投资,特别是随着新动能的加快成长,未来投资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总体来说,呈现以下趋势特征:
第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一方面,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大数是60万亿;投资规模要保持高增长,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现在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关键时期,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同时新兴的行业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占比还比较小。
第二,投资的效率在提升,结构在持续优化。尽管投资增速缓中趋稳,但短板领域、创新领域和民生等领域的投资一直保持比较快的增长。1-11月份,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7%,制造业技术改造的投资、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分别增长在14%和15%以上;第三产业投资也增长10.1%。以上情况显示投资结构在不断优化。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不断推进,低污染、低耗能、高附加值的软产业和软性制造业有望为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第三,2018年随着放松行政管制和行政垄断、降成本方面政策的落实,民间投资有望企稳回升。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谈到结构性政策的作用时提出,要求“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这说明决策层已经高度关注民间投资长期低于整体投资增速的问题,并把民间投资作为促进有效投资增长的主要方向。如何消除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的后顾之忧,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在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中被寄予厚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