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均GDP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的挑战。整体消费能力的提高致使以高收入人群为基础的消费升级犹如箭在弦上。第三产业的崛起是完成消费升级的关键,服务消费在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象征着我国正在从商品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向服务消费为主的新经济转变。未来的消费产业是否转型成功就在于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我国当前消费升级阶段的必要转型条件。从我国的消费结构现状来看,医疗、养老、互联网消费有着可观的提升空间。在发展升级的同时,对我国目前消费领域存在的挑战和困难也要重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降低家庭杠杆率、减轻房地产行业对未来消费潜力的占用。
结构性改革的经济转型下,短期的增长主要依靠传统动能,而目前房地产与基建处于下行阶段,必须出现新的增长点来满足剩余资本的投资需求,这部分剩余投资对消费升级也起到了刺激作用。在出口方面,外需复苏延续,出口升势趋缓,贸易摩擦和基础抬升都使得出口相关行业生产放缓。这部分压力也在对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刺激。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新动能才是保持中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如上文所述,剩余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共同作为消费升级的内生动力,在交通运输、娱乐、医疗养老等领域尽快完成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目标。
从数据来看,2017年一季度消费贡献率显著提升,但第二、第三季度的消费贡献率并没有持续增长,这说明我国消费支出对GDP的持续贡献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我国是否由投资型经济转化为消费型经济,数据显示我国资本占有率还处于上升阶段,上升趋势还有待扭转。欧美发达国家中资本占GDP的比重处于25%的平均水平,低于我国同一数据20个百分点左右。所以中国经济目前还处于资本支配型。
二、消费升级的利好因素
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三亿,不断增长的中高端消费需求促使我国进入消费升级的拐点,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其后续潜力巨大。
(1)政策层面
十九大报告明确高增长转为高质量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路线,在过去的发展中,对于GDP增速的要求将在未来逐步被均衡、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替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一的、粗放式的经济所带来的掣肘因素逐渐显现。过去主流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与能源、资源的保有量有很大相关性,但从国际经验来看,科技的不断提高为经济的发展逐步解决了能源问题,煤炭、石油等都可被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取代,所以不断突破的科技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在过去的经济模式里,单一、片面追求GDP增速所导致的后果就是生态环境恶化,为保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我国粗犷式的靠资本投入和对生态环境不友好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退出,将主要发展方向定位提高供给质量、优化制造结构来带动增速。在这一政策环境下,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消费升级夯实了供给基础。同时十九大也为消费升级做出了良好的政策铺垫,报告指出,在未来,我国“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要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故而消费领域在当今政策环境下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消费偏好层面
影响消费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预算限制,二是消费偏好。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服务类项目的价格涨幅的提高正是中国消费升级的有力证明。因为预算限制和消费偏好这两大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开放后,预算限制不断放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人的消费偏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出现消费升级。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居民消费也同时经历了三次消费升级,每一次的消费升级都伴随着显著的新的消费特征,1978年-80年代末,我国经济逐步对外开放,消费者对餐饮,服装的健康程度和质量追求开始提高,并且对其产生购买行为,这是我国经历的第一次必需品消费升级,主要集中在衣食领域。在80年代末-21世纪初期,家用电器成为了当时我国家庭高质量生活的必备品,例如冰箱,洗衣机,彩电等等,居民对这些高档耐用品的消费和这些家用电器的逐步普及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我国经历的第二次小康消费升级。从21世纪初期到现在,医疗,教育,旅游行业的消费增幅开始大幅增长,假期旅游,购买保健品的消费行为越来越普遍。我国人民在经历了前两次消费升级后,对于消费品的质量,对于自身在文化,娱乐上的要求不断提高,促进了上述产业规模的扩大。这是我国经历的第三次品质消费升级。从现在到未来一段时间内,一些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表达消费者原创设计的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凸显。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消费者不断开阔的视野,信息资源的大量介入和生产力极大的提高,这些条件都将在现在和未来逐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就是即将到来的个性化消费升级。此外,在我国人均GDP稳定向好的环境下,消费支出有望在未来占比中发生趋势性转变。
(3)收入分配层面
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促使高端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中位数收入增速在2016年首次低于人均收入增速,这一结果表明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的拉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基尼系数在连降7年后,于2016年回升至0.465。高收入人群将会在消费增长平稳和整体收入回落的情况下支撑起中高端消费升级。在此后,服务消费占比将逐步提高,非耐用品消费占比下降。
三、我国消费结构分析
(1)我国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消费结构在悄然发生变化,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在支出中占比明显下降,服装类消费小幅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娱乐显著提升,这与中国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密不可分。但医疗、交通、教育在2000年后上升势头减弱,维持总体走势平稳。
(2)国内外消费结构比较
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消费升级,但决定消费升级的还有其他关键因素,在特定领域或者行业里面,往往是全世界几乎同时的兴起和流行,然后造成了产业的变革与升级,进而拉动消费。近年来全球性的互联网领域就是如此,大大调整了全球居民的消费结构。故而与国际比较对判断我国处于消费升级的状态、阶段,和未来可发挥发展的空间都大有裨益。
1、 与美国的消费数据对比发现,中、美在食品消费的占比分别为21.8%、7.1%,中、美在服装消费的占比分别为7.9%、3.1%,前者中国是美国的三倍有余,后者中国是美国的两倍有余,差距巨大,如前文所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消费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在细分类消费的占比上,而食品、服装两类的消费占比趋势是逐渐下降的,也可以将两类消费看做成逐渐退出型消费,它们也是消费升级变革中的主要退出项目,由此可见我国消费升级的提升空间很大。
2、 在交通通信、娱乐、医疗领域与美国相比,我国消费水平依然较低,在未来具有很大提升空间。中、美在医疗领域的消费支出占比分别为7.1%、16.9%,差距显著。在通信方面,中、美消费占比分别为4.8%、6.8%。娱乐领域,中、美消费占比分别为5.5%、6.9%。目前,我国消费占比趋势可以看出,娱乐在居民消费中占比显著提高,另外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出现升势,通讯交通领域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四、消费升级面临的挑战
(1)初次分配挑战
上世纪90年代至今,初次分配出现由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倾斜的趋势,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所占比重上升至21%,居民部门初次分配占比下降至60%,而要拉动消费升级,必须提高居民部门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这样才能提高消费率。其次是改善城乡收入差距,20%左右的最低工资增长幅度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对前二十年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工资过分压低的反弹,而在增加乡村居民收入的同时,生产成本也在提高,所以考虑到这两方面因素,对乡村居民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格局还有改善空间。
(2)房地产行业对消费的吞噬
在服务和非耐用品上,要改善消费结构,就要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挤出效应。房贷使得购房者对未来的消费进行保留,或者对未来的消费进行透支,使得出现房地产行业繁荣,其它消费领域凋零的现象。数据显示我国商品房销售增速与我国服务、非耐用品增速存在反相关关系。我国近年来不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正是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加强房贷管理,限制房企资金流入,都从侧面为消费升级扫除了部分障碍。但消费升级面临的房地产挤出效应的挑战依然存在,值得注意。
(3)居民部门高杠杆率
从居民部门债务来看,我国近十年来居民部门的杠杆上升显著。而其中的主要的高杠杆率集中在房地产市场。在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高杠杆率所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值得警惕。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里,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相关政策如:租购同权、共有产权住房等对房地产市场的效用还没有完全显现。目前主要依靠条件手段对其进行管控。
五、2018年消费升级展望
2017年我国消费增速浮动较2016年变化不大,分结构来看,耐用品和房地产相关消费增速在2017年下半年下降显著,符合当前房屋销售面积下行趋势,预计2018年这一趋势将继续保持。以往的商品房销售暴涨期都伴随着房地产相关消费的急速攀升,但2016年的房屋销售并未像以前一般带动家具、装修、家电领域相应的销售增长,故而可分析出其中投机成分较高。汽车消费领域在2018年可能面临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取消,税率重回10%水平,预计2018年汽车消费进一步下降。总体观察,居民收入和GDP增长都对消费增速有着直接影响,2017年我国GDP增速波动较小,总体平稳,并且在政策支持下的消费升级的趋势推动下,预计我国2018年消费增速虽可能略有回落,但仍将保持基本平稳。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