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银行业应用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整体市场集中度不高,部分细分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
2、行业市场化程度
我国银行应用软件解决方案市场中,部分大型银行采取自主开发IT系统,短期内无法实现市场化,而中小型银行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由于国内中小银行数量众多且分布分散,IT需求变动频繁,单一供应商难以全面满足其多元化需求,更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垄断格局。
在银行核心系统市场,跨国软件企业如IBM、TATA、Oracle、FIS占据绝对优势,但并未建立面向互联网的系统开发部署,尚未形成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解决方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国软件企业占据互联网应用的先发优势,自主开发形成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实现国产银行应用软件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3、主要竞争对手简介
(1)国外主要竞争对手
企业名称 |
基本情况 |
美国 IBM 公司 |
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 IT 服务企业,业务范围包括硬件、软件、IT 服务和企业咨询服务等,其产品覆盖面涉及风险管理、核心业务系统、商业智能、渠道管理、支付与清算等领域。2014 年度,IBM 实现营业收入927.93 亿美元。 |
印度 TATA 公司 |
印度 TATA 公司集团旗下的TCS 公司,专门从事金融企业软件和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其主营业务包括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服务,并开展高端咨询业务,主要产品为TCSBaNCS 系列,涵盖了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和保险领域。 |
美国 ORACLE 公司 |
甲骨文公司,全称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滩。甲骨文金融服务软件有限公司(OFSSL),系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致力于金融服务软件的研发。OFSSL 为全球接近70%的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服务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领域的客户。2014 年度,OFSSL 实现营业收入390.49 亿美元。 |
美国 FIS 公司 |
即美国 Fiserv 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布鲁克菲尔市,其专门为金融行业和医保行业提供信息管理系统和服务,包括交易处理、外包服务、业务流程外包、软件及系统解决方案。2014 年度,Fiserv 实现营业收入达50.66 亿美元。 |
(2)国内主要竞争对手
企业名称 |
基本情况 |
南天信息 |
南天信息1998年成立,1999年10月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948)。公司是以软件业务、信息产品业务、集成业务为主体,以服务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具有三十多年建设金融行业和国家部分重点行业信息化工程的丰富经验。 |
长亮科技 |
长亮科技成立于2002年,2012年8月登陆创业板(股票代码300348)。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商业银行IT解决方案与服务,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及相应的系统集成。其中,软件开发是根据不同银行的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种定制软件;系统集成是指应银行的要求,代银行采购与软件相关的硬件设备或第三方软件,并提供相应的集成服务;技术服务主要是基于上述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为银行提供技术支持及售后维护等服务。 |
安硕信息 |
安硕信息成立于2001年9月25日,2014年1月登陆创业板(股票代码300380)。公司主要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产管理及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体化IT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开发、实施、维护、业务咨询和相关服务。 |
四方精创
|
四方精创成立于2003年11月21日,2015年5月于深圳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468)。公司主要业务是以大型商业银行为核心客户,为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银行提供专业IT服务外包。 |
高伟达 |
高伟达成立于 1998 年,2015 年5 月登陆创业板(股票代码300465)。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金融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是向以银行、保险、证券等为主的金融企业客户提供IT 解决方案、IT 运维服务以及系统集成服务。 |
(二)影响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近二十年来,我国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银行资产规模和日常业务的快速增长,银行现有核心业务系统逐渐进入更新换代的周期。伴随着我国“互联网+”不断地改变着传统的产业形态。“互联网+”意味着网络应用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公司自主研发的“金融+互联网+企业”的跨业融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对传统的银行系统产生颠覆性的改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商业价值。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
我国先后颁发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 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发[2005]44号)、《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 号)、《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 号)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软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为加快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提升金融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对行业信息化提出要求。2009 年12 月29 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印发<保险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指引(试行)>的通知》(保监发[2009]133 号),对保险公司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管理指引要求;2010 年4 月20 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的通知》(银监办发[2010]114 号),明确了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的监管;2011 年4月15 日,证监会公布金融行业推荐性标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系统备份能力标准》等文件,对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建设要求、风险管理、灾难恢复等方面工作作出相关规定,为金融行业的IT 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2)银行业管理提升的需要
信息化将为我国金融业平稳安全运营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金融业信息化将积极服务于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监管部门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类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和风险控制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管,这将带动银行业在IT建设上的持续投入。
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高度依赖信息化。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信息化必将成为银行提升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和金融产品创新,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和差异化的市场营销,都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已将信息科技规划纳入总体发展战略,切实提高信息科技创新能力和治理水平,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切实加强信息科技治理、内控机制和合规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科技管理决策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
(3)金融安全的要求
金融业作为经济社会的核心,对国家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金融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长期以来,IBM、Oracle、TATA、FIS等国外企业占据了国内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随着全社会对信息安全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国产软件替代进口软件已成为趋势。相比服务器等基础硬件设备,银行核心系统的数据安全更为重要。国家金融信息安全的紧迫性为国产银行核心系统软件开发商提供良好市场机遇,“互联网+”为市场进一步增加了活力。
(4)国产软件、服务的技术不断成熟
一方面,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国产金融软件厂商在产品、技术和服务方面与国外厂商的差距已经很小。另一方面,国外厂商的主要研发部门不在国内,产品缺陷解决周期长,服务深度有限,响应速度慢,价格较昂贵;而国内厂商则不断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改进产品服务,就近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而且具有很好的性价比,这对国内大部份客户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
2、不利因素
(1)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低
我国软件业起步较晚,软件企业技术团队普遍规模较小,在经营理念、研发能力、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积累不足,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导致我国软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能力低,企业平均寿命较短。
(2)人才瓶颈
软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软件企业规模扩大,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门技术人员,特殊行业如金融行业软件企业,需要能深刻把握所处行业业务和IT系统的复合型软件开发人才。我国软件企业起步较晚,科研水平不高,缺乏对高精尖软件人才的培养教育体制,导致国内软件产业高端人才匮乏,无法形成行业创新能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加速,对软件产品要求必将提高,对我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端软件开发人才的缺乏可能成为制约未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
(3)资金瓶颈
由于IT 基础设施的市场需求和覆盖范围逐步增大,厂商的业务规模也逐步扩大,这对于厂商的人员储备、备品备件等方面都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同时,银行业IT解决方案的销售,受银行内部预算管理及审批流程的影响回款较慢,也会给服务提供商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由于行业具有技术更新快、生命周期短、技术升级换代频繁的特点,需要企业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抓住市场机遇,满足市场需求,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但技术更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资金不足往往成为众多软件企业面临的瓶颈,制约了行业整体的发展。
(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互联网银行系统建设成为新兴发展方向
互联网技术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目前,中国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对内部业务架构进行了调整,专门成立了渠道管理部门,加强在渠道领域的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从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未来,商业银行将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移动互联方式塑造未来银行的渠道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与商业模式,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进而引领客户消费行为与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互联网+银行”的转型目标。
2、中小型银行将加速进行核心业务系统升级
核心业务系统是银行运营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在银行整体IT解决方案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的变革背景下,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应该更加适应集约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继续支持银行的管理变革、金融创新和发展转型,促进银行“规模、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协调发展。未来的核心业务系统将支持灵活的产品定制机制,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创新需求。
根据分析认为,从未来三到五年看,改造类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需求呈现旺盛态势,核心业务系统的改造投入高于上新核心系统的投入。目前,中国大型银行普遍倾向于以自己为主的开发模式,对核心业务系统的新需求主要集中在以城商行与农商行为代表的区域性金融机构,这些区域性金融机构由于业务的扩展和创新的需求,对核心业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大数据、云计算等不断革新的IT技术将加速改变我国银行业IT系统
大数据、云计算等IT技术正在颠覆当今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体系,并对银行业的IT建设模式产生重要影响。经过前几年的酝酿与摸索,目前大数据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在银行领域,中国工商银行的“大型商业银行基于数据仓库的精准营销管理”项目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在应用大数据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与进步。中国光大银行历史数据查询系统是大数据HADOOP技术在中国国内银行的首次落地应用,该项目实现了对光大银行10多年来由新旧核心系统积累的近40亿笔交易明细数据在线实时、异步长时间跨度的查询功能,是HADOOP技术在中国银行业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充分认识到新数据平台处理大数据的必要性,通过采用基于开放标准的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实现了近似实时的商业智能和秒级营销。
大数据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大数据洞察客户需求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大数据分析发展还任重道远。随着大数据应用模型的不断成熟,未来几年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场景也将日益丰富,大数据在金融业务创新领域的应用价值与效益进一步显现,不仅仅在产品营销、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条线,在反洗钱、客户评级、绩效考核等领域也将卓有成效。大数据必然要求银行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加投入,要求IT基础设施更易于数据的整合与集中,易于扩展与伸缩,易于管理与维护,并且具备极大的可靠性、可控性、安全性。中国银行业应建立一种新的IT基础架构策略,以此优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