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四批环保督察进驻结束,督察力度超预期。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各省累计已结办环境问题举报3.5万件,较前批增加11%,关停或整改3.3万家,较前批增加34%,罚款4.66亿元,较前批增加27%,督察力度再升级,超出市场预期。目前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累计结办环境问题举报12.2万件,关停或整改7.8万家,罚款12.73亿元,积累环保改造需求庞大。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4年中国环保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2、京津冀大气强化督查成果丰硕,4万家企业问题比例55%
环境保护部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此次强化督查是环境保护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1-10轮次强化督查累计督查企业41928家,发现22832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约占被检查总数的54.5%。
从第11轮次开始,“京津冀大气攻坚行动”与“京津冀大气强化督查”协同展开,力度再升级,检查方式调整为点位检查,据不完全统计,1-15轮次强化督查累计督查点位超过9万个,问题点位超过2.8万个,约占被检查总数的32%。
环保部大气污染强化督查和攻坚行动发现的问题主要有:1)城乡散煤治理进展缓慢,仍有部分地区未完成煤改气/煤改电。2)工业/工地扬尘治理措施不完善,粉尘无组织排放严重。3)部分地区未落实重污染天气预案,有企业仍在生产。4)部分企业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或不正常运行,违法排污。


2017年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关键考核年,大气十条考核年+蓝天保卫战+京津冀2017大气方案,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上升到政治任务高度,在大气污染指标恶化的形势下,环保督察力度进一步加强。
大气十条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不利气象条件、经济回暖、生产复苏等因素导致大气指标与目标差距很大,而冬季采暖季是重污染期,没有更强力的环保治理措施就无法完成考核目标。
8月,环保部出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今年10月至明年3月,京津冀“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攻坚方案》出台为大气治理再添动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