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价能力体现:持续高于CPI的价格上涨
根据WasteBusinessJournal统计,美国市政废物管理市场规模自1997年的341亿美元持续攀升至2013年的589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速为3.5%,高于同期人口增速和废物产生量增速。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规模自2008年的55.7亿元略微下滑至2009年的53.7亿元,但在2011年即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如前所述,自2000年以来,美国废物管理市场近年来面临产废总量增速放缓以及废物回收力度不断加大等不利因素冲击。但是,从2000年以来市政废物管理市场规模变动趋势看,行业规模维持上升趋势,且增速明显快于同期产废量增速,2000~2013年的市政废物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3.14%,而同期产废量增速仅为0.46%。由此可见,废物管理行业内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通过持续提升处理费等推动行业规模稳健上升,成功规避废物产生量增速放缓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图:美国市政废物管理市场规模变动趋势(亿美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以废品管理公司(WM)为例,2013年迄今,其废物收集&处置季度均价均维持上涨态势,价格同比涨幅维持在1.4%~2.6%的区间之内(季度均值为2.1%);此外,除2017Q1外,废品管理公司(WM)季度均价涨幅均超过同期CPI涨幅。由此可见,在和上游工商业客户及地方政府的博弈中,美国市政废物管理公司确实拥较强的定价能力,能够维持长期可持续的温和价格上涨。而行业内企业拥有较强定价能力,是维持行业健康繁荣、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攀升的重要一环。
2、定价能力来源:产业链打通及市场高度集中
市场分割和一体化是两种常见的市政废物管理市场参与模式,其中在市场分割模式下,市政废物的前端收运和后端处置业务分别由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完成;而在一体化模式下,市政废物市场参与企业将整个固废产业链条打通,业务全程参与。相比市场分割模式而言,采用前后端一体化模式有助降低参与企业的投资、建设及运营成本,具有更好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最终有利于社会公众。美国环卫市场为典型的一体化模式,相关企业在大力参与前端收集&转运业务同时,后端处置及资源回收领域也积极布局和参与,以充分发挥协同和提升公司竞争优势。从废品管理(WM)等三家全国性市政废物管理公司的2016年收入构成看,收集&转运业务收入分别占到三家公司2016年内部抵消前总营业收入的63%、75%和94%,后端处置分别站到合并抵消前营业收入的19%、19%和4%。
废品管理(WM)等美国三大环卫龙头公司除在前端收集及转运已经牢牢树立垄断地位外,多年来通过在后端处置环节的持续大力参与,目前在填埋环节的领先优势也异常明显。2016年,三大环卫公司在填埋市场份额占比合计高达54%,WM、RSG及WCN在市政废物总填埋量中占比分别为26%、21%、7%,填埋市场的寡头垄断特征突出。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危险废物产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从美国市政废物填埋市场发展历史看,政府在后端填埋领域强化监管和废物填埋的重资本属性在提升填埋市场集中度以及塑造进入壁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最终导致填埋市场以私营公司主导,以及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的出现。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市政废物填埋场曾经爆发大气、土壤、水源污染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居民对于社区周边建设和运营垃圾填埋场的反对声音日益高涨。针对上述环境问题,1991年,专门用于监管非危废填埋场的《资源保护与回収法》D条例颁布,大幅提升了市政废物填埋场的设计、运营及环保等标准。受此影响,大量靠近社区或运营不达标的填埋场在上世纪90年代被迫关停,且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上升明显。根据EPA的统计,美国市政废物填埋市场数量自1988年的7,900座下滑约75%至2009年的1,900座,填埋场数量降幅明显。
因为建设时间较早,政府下属市政公司所拥有的填埋场普遍靠近社区,运营效率不高&环保不达标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其在D条例颁布后被迫大面积关停。随着靠近社区的老旧填埋场被关停,在偏远地区建设具有规模经济的大型填埋场受到越来越多青睐,偏远化和大型化成为填埋市场发展趋势。但政府下属的市政公司的环卫和填埋业务通常规模较小且基本不跨区域运营,因此他们在边远地区新建大型填埋场的资本实力和业务基础都不具备;此外,从规模经济角度出发,相比自建设施,中小型环卫公司通过支付填埋费的形式将废物交给周边第三方填埋场更节约成本。因此,新建大型填埋场的工作主要有具有资金和运营实力的大型私营企业承担,而小型参与者的退出导致填埋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最终形成私营企业主导市场以及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私营企业无论从填埋场数量还是规模上看,均在填埋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从市场规模看,根据EPA统计,政府下属市政公司在填埋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市场份额占比已经从早期的超过70%下降到2016年的26%;从填埋场规模看,近年来虽然仍有市政公司从事填埋业务,但主要以满足自身业务需求的小型填埋场为主。根据EPA统计,即使在填埋场已经普遍大型化的2004年,市政公司所属的填埋场平均填埋能力仍不倒200吨/天,而私营企业所属填埋场的平均填埋能力约为1200吨/天。
美国市政废物的填埋平均价格自1985年的17.8美元/吨上升至1995年的49.2美元/吨,10年间价格涨幅接近3倍,收费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监管加严和标准提升带动填埋场的建造和运营成本上升明显,此阶段是典型的成本拉动型价格上涨。在2000年之后,废物填埋收费呈现温和且持续的上涨,自2000年的43.6美元/吨温和上涨至2013年39.8美元/吨,2000~2013年价格复合增速为1.1%,通胀及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是该阶段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废品管理(WM)等三大龙头公司的填埋场除用于填埋自身收集的市政废物外,也对外开放,以市场化价格接收外部第三方送来进行填埋的废物。由于大量中小型环卫公司所收集的废物依赖龙头企业的终端处置设施进行最终处置,因此龙头企业的竞争策略对中小型环卫公司具有较大影响力。
类似废品管理(WM)这类的大型市政废物管理公司在提升前端的收集&转运收费标准的同时,也同时相应提高填埋业务对外收费标准,进而影响前端中小型环卫公司的成本结构,推动中小型环卫公司跟进提升收集&转运价格。因此,在和上游客户的博弈过程中,高度集中和前后端打通的市场结构使得竞争对手不能通过不提价战略而抢占龙头企业的环卫市场份额,并最终形成全行业废物收集及处置价格的持续性上涨。由此可见,在市场高度集中及龙头打通产业链的市场结构下,小幅高于CPI的温和性价格上涨模式具有非常高的持续性,最终推动行业规模持续稳健上升。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