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目标是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增加超过规划要求两倍。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目标为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到2010年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20%左右,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0%,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到0.5,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到60%,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1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通过治理十一五治理约束性指标均达到要求。


十二五规划提出脱硫脱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超预期。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延续先前资源节约,还强调环境保护。针对水、土、气、固废、可再生能源等分别作出具体规定和要求。针对大气规定新建燃煤机组配套建设脱硫、脱硝装置,新建水泥生产线安装效率不低于60%的脱硝装置,钢铁烧结机和石化行业安装脱硫装置。要求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2015年各项环保指标均达标,脱硫脱硝超额完成,二氧化硫排放减少量为目标值的1.6倍,氮氧化物排放减少量为目标值的1.86倍。


十三五规划强调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规划减少幅度超十一五与十二五。2016年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首次强调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规划目标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5%,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分别减少10%。其规定的减少幅度均高于十一五和十二五,彰显决心。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环保产业市场现状规划调查与投资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污染物排放总量先增后减,减排标准逐步生效
提标+落实,SO2排放总量先升后降。1985-2016年我国SO2排放总量的两个峰值分别是1997年(2346万吨)和2006年(2588.8万吨)。1985-2006年增长主要由行业产能扩大驱动。加之91年出台世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SO2、NOX排放量的上限规定均超过1000mg/m3,为同期美国、欧盟标准的2倍,难以遏制排放总量增长。97年发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SO2排放量做出低于400mg/m3的规定,伴随着排放要求落实,自2006年开始SO2排放总量开始逐年下降。
2011年发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NOX排放总量开始明显降低。中国从2006年开始统计氮氧化物排放量,之前氮氧化物排放量由排放因子和能源需求计算得到近似每年排放量。1995-2011年间中国NOX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两次峰值分别是2005年(1693万吨)和2011年(2404.3万吨)。1991年、1997年、2003年发布的三个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氮氧化物排放量上限的规定分别为1500mg/m3、1300mg/m3、1100mg/m3,分别是同时期美国排放限量的2倍、6倍、8倍,是同时期欧盟排放限量的2.3倍、2倍、5.5倍,标准较为宽松。直至2011年颁布《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将NOX排放量规定在100mg/m3以内,中国NOX排放总量开始逐年减少。

注:我国从2006年开始统计氮氧化物排放量,生活排放量中含交通源排放的氮氧化物。06年以前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根据排放因子和能源需求计算得到:2001-2005年数据来自《2000-2020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清单及排放趋势》;1995-2000年数据来自《中国氮氧化物排放现状、趋势及控制对策建议》

非电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6月13日,环保部发布关于征求《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提升后以下多个行业将面临改造需求,分行业计算市场空间如下:对钢铁、球团工业而言:当前全国现有烧结机约900台,烧结机面积约11.6万m2。全按照烧结机面积平均为180m2为例,电除尘+半干法脱硫除尘+中温SCR协同净化工艺投资约8200万,年运行维护费用约2800万;电除尘+活性炭协同治理工艺投资约1亿,年运行维护费用约2600万。100万m3/h烟气量,污染治理设施投资为约1.2亿。生产吨烧结矿的环保成本10~15元。我们测算:当前全国烧结(球团)焙烧设备都已安装除尘、脱硫设施,但排放量较大,此次标准提升后,假设改造单台烧结机环保投资4500万,总建造市场空间405亿,2015年烧结矿产量8.57亿,单位运营环保成本12.5元,运营市场空间107亿。
对水泥行业而言:当前我国有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1770条,假设单条生产线对应3000万建造合同,其中1/3进行改造则由改造需求177亿。
对玻璃行业而言:现有平板玻璃企业222家,年生产能力14.1亿重量箱,即7050万吨,对应日生产力20万吨/日。按玻璃熔窑的平均规模600t/d计算,新建大气污染投资1400~1800万,年运行维护费用约800万。生产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的环保治理成本一般为2.5~3元,占总生产成本约5%。在现有环保治理设施基础上进行改造的,预计改造费用600~1000万,新增运维费用约200万/年。假设存量生产力中40%需要新建,600t/d单位造价1600万,则新建治理需求21亿;600t/d单位改造800万,对应26亿改造空间,运营空间32.5亿/年。
对陶瓷行业而言:据2016年统计全行业约有建筑陶瓷生产线3400多条,年产102.64亿m2;卫生陶瓷隧道窑生产线200多条。一条陶瓷生产线大气污染投资在600万元以上,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约400万元。假设40%有新建需求,则对应建设市场空间86.4亿,运营市场空间144亿/年。
对砖瓦工业而言:截至2016年底我国有砖瓦企业约5万家。其中,工艺先进的隧道窑企业数量约占行业的20%,产品产量约占行业的50%;工艺落后的轮窑企业数量约占80%,产品产量约占50%。我国现有砖瓦企业中隧道窑企业约1万家,隧道窑约2万条,有些早期建设的断面在4.6米以下的隧道窑也逐渐落后面临淘汰,可以改造的隧道窑按1万条计。从近期调研的砖瓦窑看,一条窑的脱硫除尘设施投资约320-350万,年运行费用约240万,生产每块标砖增加成本3-5分钱。假设5000条落后窑完全改造,单条窑除尘投资350万,新建市场空间175亿,运营空间120亿。
对锅炉市场而言:2015年我国燃煤工业锅炉保有量约45.9万台。《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披露大多数燃煤工业锅炉容量较小,单台平均容量仅为3.8吨/时,其中2吨/时以下台数占比达66.5%,10吨/时以下的燃煤工业锅炉大多没有配置有效的除尘装置,基本没有脱硫脱硝设施,排放超标严重。规模以上机组对应投资50万/台,保守估计,总体环保投资5万台,总计250亿。
标准趋严,技术要求提升,龙头公司受益
新增市场龙头占比优势明显,超净增量市场中清新+龙净市占率63%,后续非电增量市场打开,龙头公司业绩值得期待。电厂废气排放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CR5在14-16的2年内由77%提升至82%;其中清新+龙净两家龙头公司2016年市占率47%。但在自2015年开始执行的超净排放标准带来的增量市场中,清新+龙净两家合计占比63%,优势显著;我们预计在今年5月份出台的非电大气治理特别排放限值标准自京津冀开始执行之后,后续非电市场废气治理带来的增量市场中,龙头公司维持高市占率的预期强烈。按照我们的保守估算,仅京津冀钢铁废气治理,工程设备市场将达到100亿,后续非电增量市场空间巨大。通过跟踪重点公司(如下图所示)工程收入,2016年重点公司总工程收入205.75亿元,较2013年增加60.66亿。新增工程市场份额中,龙净环保与清新环境两大龙头分别占49%与29%,而大唐环境、国电科环与远达环保则有所下滑,市场份额向龙头集中趋势明显。我们认为随着大气攻坚战持续进行,后续政策将不断推出,我们持续推荐清新环境(非电提标新增市场,废水零排放落地,牵手中铝大单不断,17年22X)、龙净环保(高质量订单充足,未来大股东资源整合有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17年24X)、雪迪龙(大气污染源监测龙头企业向工业环保整体监测延伸,17年38X)、先河环保(网格化监测龙头企业,河北唯一环保上市公司,17年63X)。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